38.再繡
字數:4215 加入書籤
楊守玉回到工作室,跌坐在窗戶跟前,思考《羅斯福肖像》的刺繡方案。借著一抹夕陽照亮,她拿起那張新聞zhào piàn,仔細地進行審視:羅斯福總統額頭高闊,臉頰瘦削,五官搭配勻稱,高鼻梁,闊口,目光深邃,是一個性格剛毅的美利堅人。他已經第三次連任美國總統了。據夏伊喬說,羅斯福五歲時,跟隨父親,去見當時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總統給了他一個奇怪的祝願:祈求上帝,永遠不要讓你當美國總統。可羅斯福卻成為美國曆史上,迄今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統,也是最有威望的總統之一。
或許,克利夫蘭當總統,當得太累,而人累得很了,對任何工作都持否定態度,包括擔任美國總統。
可zhào piàn上的羅斯福絲毫不見類似疲態。
楊守玉凝視這個男人,心頭漾起一股異樣感受:世間所有男子,大致可以劃分為強勢、聰慧、羸弱三類。羸弱者安分守己,聰慧者勞心勞力,而在強勢男人眼裏,世界是他們的,萬事不在其話下!本世紀的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羅斯福推行新政,設立眾多機構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係,tí gòng失業救濟,拯救了美國。還促成政黨重組,與其妻子埃莉諾羅斯福,都是美國現代自由主義的典範。羅斯福力主對rì běn宣戰,引進價格管製和配給,以租借法案使美國轉變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成為同盟國的軍火gòng yīng商和融資者,使得國內產業大幅擴張,從而實現了充分就業,並為非裔和婦女們製造了新的機會。這位偉人曾聲稱:“人經過努力,可以改變世界,這種努力能使人類達到新的、更美好的生存境界,沒有人僅僅憑著閉目、不看社會現實就能割斷自己與社會的聯係,他必須更加地敏感,時刻準備接受新鮮的事物,他必須更加有勇氣與能力,去麵對新的事實,解決新問題。”羅斯福還斷言:“實現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礙是今天的疑慮。”楊守玉覺得,自己的心,既與這位聲勢喧赫的大國總統,呯呯地共同博動著,必能塑造出形神合一的當代偉人形象。
當然,自己采用正則繡技法,繪繡出這位異國偉人,要做的準備還很多。首先需要有一塊適合刺繡的布,所幸璧山產布,在丁家場、來鳳場和大路場各地,生產一種棉麻細布,就叫做“土白布”,各種尺寸不缺,選作繡布,想必十分恰當。再有就是要有絲線,恰巧璧山也出產桑蠶絲,質量極好,織漿染之後,是蜀繡的原材料。既可為蜀繡就可為正則繡。如此,當無後顧之憂,不用遣人於戰火連天中,遠道跋涉,去江浙采購。至於墨稿,呂鳳子從cd返回,立即送來了小型張油畫《羅斯福的肖像》,已在羅斯福zhào piàn原樣進行了再創作。這是藝術家的職業習慣。一個更為完美的大國總統形象,出現在油畫作品中,給自己以嶄新的啟迪。
對照油畫,楊守玉取出一張白報紙,剖開兩半,拿起鉛筆,比了比人物額際至下巴的距離,然後勾畫出墨稿:羅斯福總統前額,占到麵部三分之一高度,約略禿頂,顴內收,鬢發斑白;眼睛和鼻子大致占三分之一,鼻高聳,眉毛平直,緊緊地貼著深凹的眼眶,仿佛不離不棄;其嘴部極方正,下巴略往前翹,亦占三分之一左右。臉相顯得親切而且和藹。看來鳳先生亦與自己有同感。油畫突出了強勢人物的性格特征,以追求神似的最佳效果,取其正側麵設計,使臉形瘦長一點,凹睛炯炯有神,再取背梳發型,凸現大國總統神態之傲慢。
政治家必須有傲氣,非此,不足以威懾各方、獲得民眾擁戴,惶論領袖群倫、影響整個世界呢?
當然,左側抑或右側,對原zhào piàn,都應有一個適當的調整,促使臉部如顯出靈境,纖毫盡展光芒,方可顯得喜氣洋洋的。楊守玉覺得頭部與肩部應該有一個對比。於是,粗粗勾勒幾筆,使右肩下沉,出現西服的大塊黑斑;相應提高左肩,左右以淺色襯衣夾雜領帶,自然隔離。從而身體右傾,頭部向左扭轉;目光雖然平視,卻給人以向上仰視的一種震撼。
仰視俗稱“翻眼皮兒”,楊守玉有些猶豫,畢竟這不是什麽好詞兒呀。
可人物神態,需要引得目光向上,就得讓他“翻”!
稍微抬頭,作為一種仰視,也應該不會是褻瀆!楊守玉拿不定主意了,幾筆勾勒之後,再斟酌一陣,覺得還是要向上看,那裏是外國人的天堂哩!
起碼可以用於墨稿。
想定之後,楊守玉飛快勾勒出頭部各區,仔細用長短不一的直線填滿,打好了草稿,端坐在繡架前凝視,心中一陣陣湧起潮流,整夜時間過去了。
這時,室外傳來雞叫頭遍,楊守玉卷好草稿,梳洗過後,到食堂用餐。天色隻是蒙蒙亮。楊守玉發現,已經吃過早餐的男女學生,仨仨倆倆的,在操場上遊走背書。一路過去,不斷遇到學生鞠躬,招呼“楊老師好”!早餐後應聽呂鳳子講課。自從發明了正則繡技法,鳳先生利用一切閑暇,深入研究繡法理論,教導學生,盡快掌握刺繡原理。按照習慣,凡逢鳳先生講課,自己必去恭聽。
呂鳳子今天,講授的是《中國刺繡的起源和發展》,課堂裏坐滿了學生。
楊守玉再次發現,講台上這個瘦小老頭兒,梳著大背頭,兩耳周圍和後腦勺的頭發剪得短短的,使頂部頭發往上衝起,顯出與年齡不相符的粲驁不馴。
呂鳳子走上講台,寫出題目,立即侃侃而談:“各位同學,我國刺繡起源,久遠彌深,文獻記載創於虞舜,目前考古出土的遺物發現,僅到商周。原始刺繡之用途,本為裝飾衣服,以表示人類地位尊卑,具有國家統治的輔助工具作用;後來始逐漸擴充為美化生活的裝飾物,普及到民間。至於刺繡具備之藝術性,隨著各藝術門類發展階段之變化,呈現不同特色。”
說著,他伸手在黑板上畫出了幾個圖形,有菱形的長方塊,同心圓形狀的正方塊,以及錯雜的棱柱形,線條扭結的星形,代表各類裝飾圖案。
鄒魚兒好奇,舉手提問:“老師,這些歪歪斜斜的圖形,也是刺繡作品。”
“當然。”呂鳳肯定地回答,又解說:“這些可不簡單的呀。同學們,各位可以放開想象,在人類還披著獸皮、腰間束草袂過日子那個遠古時代,就有了各式各樣的圖形,說明……”一時神經短路,打了個驀兒,斟酌用詞。
金梅接嘴追問:“說明啥子了嘛?”
呂鳳子靈光閃現,一語道破:“說明他們有了美之追求!人類早期的刺繡遺物顯示,周代尚屬簡單粗糙,戰國漸趨工致,漢dài kāi始展露出藝術之美。因為經濟繁榮,百業興盛,絲帛織造業尤其發達。又當社會富豪崛起,形成了新消費階層,刺繡供需應運而興,不僅已成民間崇尚廣用的服飾,製作也邁向專業化,尤其是技藝水平突飛猛進。從出土實物看,繡工精巧,圖案多樣,呈現繁美瑰麗之景象,為這項民族工藝奠定優秀傳統。”
跟即,拿出一迭tú piàn,叫前排學生左右前後的傳遞,讓大家都能夠看到。在這些tú piàn裏,包括了周至漢代莫葬出土的衣物碎塊,最遠有兩千年曆史,保存至今,極為難能可貴了。
楊守玉的思緒隨其講述轉動,設想一門實用的技藝,居然千百年發展,出現了高度的藝術化,參考價值極大。
呂鳳子繼續回顧:“在此之後,中國刺繡繼續地向前發展,不斷擴張生活使用的範圍和層麵,tí gòng衣飾器用。其間,刺繡還負起fú wù宗教的瑰美任務,時為魏晉至隋唐。彼時佛教鼎盛,信徒為示虔誠,選擇代表尊榮與費時耗工的刺繡精品,作為繪製、供養佛像方式,謂繡佛,工藝至唐代盛極一時。這些繡佛巨幅偉構,至今仍有流存英國、rì běn博物館中的,其作品繡法嚴整精工,色彩瑰麗雄奇,動人心魄,為古代刺繡之特殊成就。”
他講得邏輯嚴密,滴水不漏,不過寥寥數語,就把千百年間中國刺繡的流變抖得清清楚楚。學生們還不明白。楊守玉聽著,越益對呂鳳子佩服得五體投地,也明白了自己琢磨正則繡技法,應該怎樣去鑽研。正想得出神,聽他又講述下去了。呂鳳子字斟句酌地說:“唐代刺繡發展的另一大成就,便是在繡法上推陳出新。有唐之前,長期唯一流行之‘鎖繡’法,即由繡線環圈鎖套而成,繡紋效果恰似一根鎖鏈,繡品結實均勻。同學們看前幾張zhào piàn。到了唐代,發明了‘平針繡’,就是現在流行的繡法。因其針法多變化,繡者更能發揮創作自由和藝術表現,很快取代‘鎖繡’而風行天下,帶來刺繡發展史上的另一個嶄新的時代。守玉老師是專家,請發表見解。”
課堂引起輕微騷動,上過鳳先生課的學生穩坐不動,首次上他課的學生,覺得提問和點名回答的方式稀奇,左右交頭接耳的議論,秩序難免有些紛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