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運河龍舟比詩
字數:5149 加入書籤
沒幾日就到了端午時節,趙大人雄心勃勃的想要弄賽龍舟會, 作為本地的父母官, 他的一句話自然有無數人響應, 尤其是來往的客商們湊了熱鬧,指望在這位大人麵前留一個好印象, 到時候做起生意來也能順風順水一些。
章元敬原打算帶著家人去湊熱鬧, 誰知道端午前一日, 李玉山開口說要帶著他們去會友,章元敬自然沒辦法拒絕, 隻得把那想法打消了。
等他回家一說,章鈴蘭倒是有幾分可惜, 薑氏孫氏反倒是說:“就是你提了,我們也不能去,那麽多人, 誰知道會出什麽事兒, 再說了, 你姐姐都定親了, 可不能老往外走。”
等到端午那一日, 章元敬果然早早去了李家, 跟著李玉山一塊兒出了門, 這次李玉山沒讓人駕車,等到了青州旁邊, 看著擁堵的車流, 章元敬忍不住說道:“還是老師有先見之明。”
李玉山但笑不語, 李子俊瞪了一眼馬屁精,挑眉說道:“沒想到有這麽多人。”
他們這兒的碼頭建好還不久,平時客船商船也還不多,畢竟不是運河的重要地段,流量自然是跟明湖沒法比的,但是沒想到放眼看去,光是龍船就十幾艘,可見是熱鬧。
也是趙大人勵精圖治,是個幹實事的好官,他在青州盤踞了快十年,確實是做出了成績。
章元敬也抬頭看去,隻見龍舟五彩各異,多是在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龍頭大部分都是木雕,上頭用紙紮或者絹布裝飾著,看著十分喜慶。
不過仔細一看,就不難發現參與的商家居多,想想也是,又是船又是龍頭龍尾的,要繪製可不容易,這都是花銷,一般小老百姓還真的花費不起。
這會兒岸邊已經圍滿了人,章元敬都不知道他們青州縣城有這麽多人,這會兒頗有幾分人山人海的架勢,叫喊聲,喝彩聲夾雜在一起,顯得十分熱鬧。
這樣的場景讓他不由自主想到前世的事,那時候他還在讀書,學校就在運河上的城市,有一次被室友拉著去看了一場全國性質的賽龍舟盛會。
相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那時候光是參賽的龍舟團隊就有快六十,參賽的人加起來能有千人,寬敞的運河,碧水藍天之下,兩岸圍滿了人群,當龍舟的鼓點響起,浪花翻滾,輕舟飛馳……那時讓他記憶深刻的運河長圖,隨便拍下來的照片都充滿了曆史氣息。
激烈的鼓點聲音讓他回過神來,定睛一看,原來趙大人已經宣布賽龍舟開始,選手們一個個腱子肉鼓起,勢要拚一個高下,兩岸的歡呼喝彩聲更是響徹雲霄。
章元敬也就不再回憶,記憶之中那副畫卷慢慢的被眼前的這一切代替著。
李老兄,沒想到今日你也來湊熱鬧啦,咱們可是許久不見了。”熱鬧之中,忽然有人過來打招呼,看著滿臉是笑似乎是個熟人。
李玉山淡淡一笑,微微點頭示意,卻顯得不那麽熱情:“宋兄。”
姓宋的男子臉上閃過一絲不悅,卻並沒有直接離開,反倒是看了看他身後的兩人,笑著說道:“想必這兩位就是你的弟子吧,看著確實是一表人才,也難怪一同中了秀才,倒是把咱們青州縣的風頭都占了去。”
這話卻有些意思了,怎麽都不像是好話,章元敬看了看跟著這位宋先生過來的弟子,覺的都很麵生,他平時除了讀書幾乎不出門交際,若是李子俊的話說不定認得幾個。
果然,一看李子俊,他重點掃過了某幾個學生,低聲說道:“緊跟宋先生那個,這次也考中了秀才,不過名次排在你我之後罷了。”
卻說這個宋先生當年也是文采出眾的學子,偏偏跟李玉山差不多的年紀,凡事都要被壓一頭,後來兩人一塊兒考中了進士,隻是一個是二榜進士,一個是同進士,處境又是天差地別,宋先生家境好,不樂意在官場俯小做低,沒幾年就回了青州。
這些年下來,宋先生一直覺得自己的才華跟李玉山相差無幾,也就是差了幾分運氣罷了,偏偏老了老了,李玉山還從京城回來了,一回來又成了香餑餑,這讓他如何忍下這口氣。
文人,又是這個年紀的文人,宋先生也不能真的打上門去,就暗搓搓的也收了弟子細心教導,就指望著弟子能壓過姓李的一頭,到時候他才算是揚眉吐氣。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他好不容易用心教導出來的弟子,比不過李子俊也就算了,連李玉山半路收下的關門弟子也比不過,要知道那孩兒才八歲,居然讓他得了個小三元去。
宋先生自然不是能自省的,不正視自己的問題,反倒是覺得李玉山在官場待久了,可能認識知府大人,讓他偷偷的給兩個弟子走了後門。
也幸虧宋先生還有幾分理智,隻把這個猜測壓在心裏頭,否則這話傳出去的話,不隻是李玉山,恐怕知府大人都要拿他是問。
姓宋的兀自猜忌李玉山,這些李玉山是不知的,不過兩人同窗的時候沒少打過交道,李玉山不喜這個人,覺得他心思狹隘,向來不跟他來往罷了。
見李玉山不大搭理自己,宋先生心中憤怒,臉上卻要保持住笑容,看著倒是有幾分扭曲:“這位就是傳說中的小三元吧,看著年紀倒是真不大,也難為你能拿到這個好成績。”
章元敬隻是假裝害羞的笑了笑,心中不知這位打得是什麽主意:“多謝先生誇獎。”
宋先生一聽,頓時覺得李玉山的徒弟跟他一樣的惹人厭惡,一點兒謙虛都不懂,狂妄的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既然在座的都是讀書人,又難得遇到龍舟盛會,不如咱們來比比詩文,也算為這次的龍舟會添一些錦繡。”
李玉山眯了眯眼睛,覺得這個姓宋的簡直是自取其辱,淡淡說道:“既如此,不如老夫先來賦詩一首,算是給大家開一個頭?”
宋先生一聽,立刻說道:“李兄,咱們這些年紀大的還湊什麽熱鬧,既然孩子們都來了,就讓他們下場試試看,也好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李玉山算是知道他打著什麽主意了,宋先生卻不等他回答,立刻轉身說道:“文意,你先來一首拋磚引玉如何?”
那個叫文意的學子立刻拱手答應,張口就來了一首詩,確實是朗朗上口十分貼合。
但李玉山是誰啊,一聽就知道這裏頭的貓膩,這首詩不但是提前做好的,還很有可能是這個宋先生親自操刀的,可見他今日是有備而來!
他微微皺眉,帶著幾分不悅冷笑道:“古有曹植七步成詩,如今你這弟子倒是比曹先生還要厲害一些,也不知道暗地裏下了多少功夫。”
聽見他們要鬥詩,周圍自有一些讀書人圍了過來,聽了這話哪有什麽不明白的,有幾個忍不住撲哧一笑,氣得宋先生惱羞成怒的瞪了一眼弟子,暗怪他連裝樣子都不會!
那個弟子也是無辜,心中暗道這明明是事先說好的,如今漏了餡卻全怪了自己。
宋先生卻還不肯罷休,眼睛看向對麵兩個孩子,逼問道:“你們誰人來賦詩?總不至於兩個人一首詩都做不出來吧,還是說,表麵看著光鮮肚子裏頭都是草包。”
這話卻讓周圍的讀書人都皺了眉頭,章元敬好歹是小三元,他要是草包的話,他們這些人算什麽,莫非是連草包都不如?
李玉山冷笑了一聲,看了一眼躍躍欲試的李子俊,轉頭說道:“元敬,既然有人懷疑你小三元的真材實料,你便拿出點本事來讓他瞧一瞧。”
章元敬隻覺得頭皮發麻,他實在是不善於作詩啊,隻是這種時候沒有條件也得創造條件上,哪有他回避的餘地,今天要是不迎戰,明日滿天下都得說他浪得虛名了。
章元敬深深吸了口氣,露出個笑容來:“學生來之前沒做準備,還請各位給點時間想一想,也好不辜負了這位兄台的好詩。”
宋先生卻道:“自然可以,不過可別想到明日還沒出來。”
周圍的人難免皺眉,覺得這個姓宋的好歹也是進士出生,雖說是同進士吧,但年紀都可以做人家爺爺了,這會兒咄咄逼人的模樣可真是難看。
也有幾個知道宋先生那點心結的,對他不敢衝著李玉山,反倒是對個孩子下手也頗為看不上眼,暗道也難怪這些年越混越差,實在是人品不行。
章元敬思索了一炷香時間,宋先生已經催促了好幾次,他才勉強得了一首,朗聲念道:“鼓聲鳴雷愁劈浪,下到青江見龍王。兩岸十舟行人呼,保我大興五穀昌。”
話音剛落,卻聽一個鼓掌聲叫好聲傳來,眾人回頭一看,卻是青州縣的父母官趙大人滿臉是笑的走了過來,說道:“這詩好,意思也好,這次龍舟盛會,可不就圖我大興一個五穀豐登嗎,平安,你這話可說到了我心坎兒去了。”
宋先生的臉色都綠了,他是斷然不肯相信一個八歲的孩兒,一炷香的時間就能做出這種詩來,心中已經斷定他肯定是提前做好了的,說不準還是李玉山這老兒親自寫的。
宋先生一邊罵自己蠢,早該料到李玉山那樣老奸巨猾的肯定有所準備,一邊又隻能跟著縣太爺叫好,他敢明目張膽的得罪李玉山,那是因為他早已經告老還鄉,卻不敢得罪父母官。
有趙大人的出現,章元敬的詩得到了眾口一詞的稱讚,這詩確實也好,但看在李玉山這樣人的眼中還有許多缺點的,不過趙大人既然說了好,誰樂意觸黴頭呢?
至於李玉山,在外頭他才不會打擊自己的弟子呢,能假模假樣的謙虛一下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