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

字數:3869   加入書籤

A+A-


    第八百二十三章對策

    “殿下,”楊慎豈能不知道東雍對整個雍國的重要性,即便是現在的南都地帶,也無法代替東雍在整個雍國的重要位置。“天下之爭,不但在軍力,也在人心。”

    “朝廷兵勢遠遠不如先帝之時。但人心穩固,卻遠勝先帝之時。”

    正德在時,哪裏什麽人心穩固的說法。文官與正德激烈對抗,否則最後也不演變成,楊廷和為首的一些人強烈反對朱厚煌登基了。不管怎麽說文官士大夫的短處,但是有一點卻不能否認,大明天下,是皇帝與這些士大夫共天下,而正德就是想反對這個事實,他想恢複國朝前期,皇帝與勳貴共天下的格局。

    “天下士大夫,恐怕皆不願意,見入主京師,故而殿下欲得天下,不僅僅要軍力勝過朝廷,也在在大義上勝過朝廷。無罪而被攻伐,首禍者,並非是殿下,這就是殿下的大義。”

    朱厚煌有些遲疑道:“那些士大夫不會待見孤,這些虛言,又有什麽用處?”

    楊慎說道:“這些,並不是讓的他們聽的,而是讓東雍百姓聽的。”

    東雍的政治結構,根本沒有那些文官的立身之地,自然不會被那些地方官喜歡了。

    所謂的士紳在雍國的政治結構之中,根本就沒有。在地麵真正有麵子的,是有爵位的人。之前朱厚煌還想打擊地方的豪強,不過,看現在的情況,這地方上的空子,是無法避免了。所以放開了限製,不過,能在地方上有影響力的,都是有爵位的人,這些有爵位的人,要麽是有軍功在身的,要麽是有錢,可以用錢來賣爵位。

    就是沒有讀書人的地位。

    即便是在官府之中,丞相府雖然大權在握,但是國家上層之中,武將的權力遠遠勝過了文官。這種國家結構,怎麽會讓大明的文官滿意。他們會支持雍王才是見鬼了。

    但是人心向背,不僅僅要考慮大明的人心,還需要考慮東雍的人心。

    大明不是尋常小國,他與東雍之間的特殊關係。

    東雍的崛起,實際上是借助大明的威名,不然為什麽朱厚煌還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那些大大小小的國家都向雍國低頭,他們低頭的不是東雍,而是東雍之後大明,所以創立雍國那一批人,對大明還是有感情的,王陽明的態度,絕非是他自己的態度,有很大一批人的態度。他們絕對東雍現在情況,就很好啊,蒸蒸日上,隻要好好經營,將來雍國的勢力,即便比大明差,也不會差到哪裏?何必要與大明打一場,不知道勝負的戰爭,勝了還好說,一旦敗了,雍國恐怕就會崩潰了。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是現在大家都已經穿上鞋了。就不想如同光腳的哪怕拚了。

    在楊慎登上東雍丞相的位置之後,拉攏一大批想北上的勢力,但是靖難一派,從來沒有占據絕對優勢。

    想要與大明一場大戰,必須凝聚內部人心。

    必須讓東雍百姓知道為什麽要打這一仗,有什麽原因是不得不戰,如果不戰,就會被朝廷打過來,這種道義上的上風,才能凝聚人心,讓他相信,靖難之役是為了保護他們現在的生活。

    與大明開戰,絕對不會像是向攻打淡目國一樣,隻需局部動員就行了,這一場大戰,必須東雍所有的力量,東雍恐怕每一個壯丁都必須參戰,這樣的戰爭沒有道義上優勢,很難說服百姓努力打下去。

    這是一場國戰。

    “殿下覺得,僅僅憑借我軍在東雍的兵力抵抗不了楊一清嗎?”楊慎說道。

    朱厚煌閉上眼睛,說道:“雖然東雍僅僅有三個營的兵力,但是現在已經提前知道了。他不出動數十萬大軍,恐怕攻不下東雍。”施琅攻台之時,動用的水師有四百多艘戰船,三萬多兵員的水師。而朱厚煌在東雍上麵的經營要遠遠的超過了明鄭。

    明鄭時期,重點經營的也不過是大員附近的台南一部分地方,而朱厚煌在東雍的經營,是以北港,大員兩個重心,以海道與陸地官道相互連接在一起,人口在百萬之上,如果按東雍的動員體係,竭力動員的話,將所有壯丁填充到縣兵之中,最少能弄出二三十萬大軍,不過,那時候東雍島上的男丁就為之一空了。

    這還是因為東雍的特殊人口結構。

    東雍的百姓大多是移民過來的。

    而移民之中,很少有老弱病殘,所以現在的東雍人口結構之中,呈現出幾個特點就是壯丁多,老人少,而起十歲之下的孩子多,而十歲之上的孩子少。這些孩子都是百姓在東雍定居之後,才出生的是名副其實的雍一代。如果再等個幾年,東雍的人口將有一次大爆發了。

    隻是戰爭從來不在你想的時間來臨。

    “殿下認為,汪直,黃士龍是庸將嗎?不足以托付東雍大任嗎?”楊慎說道。

    朱厚煌想了想,說道:“如果他們兩人不能稱職,孤不知道該將國事托付給誰了。”

    汪直雖然不如俞大猷,但是也是朱厚煌精心培養出來的將領,是朱厚煌一手提拔的,絕對值得信任,而汪直常年駐守馬六甲,對於防守作戰上的心得,並不比俞大猷差。俞大猷一時半會兒,不能從爪哇之中調回來,汪直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

    而黃士龍更是如此。

    如果許棟還活著,朱厚煌自然更信任許棟。並不是許棟的能力在黃士龍之上,而是許棟的威信在黃士龍之上,能夠服眾。而用黃士龍對抗大明水師,朱厚煌也覺得非常合適。

    黃士龍是從明軍投奔過來,他太熟悉明軍水師的伎倆了,正因為熟悉,黃士龍用來對付明軍水師,是最合適不過了。

    “那麽東雍無恙,殿下更應該關注國勢,而不是東雍一島,固然東雍一島是本國根基所在,但是國家發展到現在,並不是除卻東雍,就無法維持了。”楊慎說道:“臣以為,殿下應該關注,與朝廷征戰,我雍國到底能派出多少兵力。”

    “東雍兩府以兩丁抽一比例征兵,應該能征召十萬之眾,殿下應命令樞密院做好征兵準備。”楊慎說道。

    “殿下,征兵十萬,樞密院可以做到。”吳明說道:“隻是火器準備不齊,這十萬士卒能用冷兵器。”

    朱厚煌竭力打造的征兵體係,已經爆發出實力了,雖然除卻東雍兩府之外,其他的各府,不管是呂宋,古晉,南都,馬六甲,峴港,宋丘,舊港,等等地方,都不做不到這種規格的抽丁,因為這些地方都有大量的土人部落,一旦抽丁的壯丁過多,很可能讓各地土人猖狂起來。而且特別是呂宋,南都各地,有大量的奴隸莊園,朱厚煌也不敢抽調太多兵力,否則與大明之戰,勝負暫且不論,恐怕一戰還沒有打下來,這幾府的基層政府都被這些奴隸主侵吞完了。

    所以抽丁的重點就是東雍兩府。

    “殿下,還有一地有大量的兵力可以調動。就是安南。”楊慎說道:“安南內戰的時候,雙方動用的兵力在二三十萬之上,即便是黎朝全勝之時,全國經製之兵,也在十萬上下,而現在安南兵力遠遠沒有到達極限。與大明一戰,非竭盡全力不可,所以殿下必定動員安南所有兵力。”

    不管東雍兵力再怎麽的緊張的時候,都在升龍駐紮,以掌控局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