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

字數:4875   加入書籤

A+A-


    第八百三十二章東雍之戰六

    首先官府掌握了所有人地址,家人。

    單單這一點,就不是浙軍能夠做到的,即便是浙江每一個士卒報上自己的家庭住址,但是大明各級政府真的能鎖定每一家人,確定是真是假?沒有虛報?

    而東雍的縣兵,是直接從縣裏麵抽上來,可以說一家老小都在縣令的掌控之下。根本不能,也不敢逃走。

    而且東雍百姓都覺得雍王對他們有恩義。

    對百姓來說,什麽大義,嘉靖與雍王之間,誰對誰錯,根本是沒有用的,他們不會關心的,但是雍王接他們從流民的深淵之中,解救出來,並且給他們分了田地,甚至為他們找媳婦,讓他們有能力傳宗接代。

    這就是了不得起的大恩德。

    中國百姓是最知恩圖報的,所以他們為雍王而戰的心思,要遠遠強過對手。

    而浙軍都是一些什麽人,都是招收的地方之上有勇力之人,江南的打行,可是一等一的厲害。但是又有什麽用處啊。

    這些人都是戚繼光所說的花拳繡腿,在戰陣之上一定用處都沒有,而都是混過的人,心思多。

    兩軍對陣,彼此廝殺,再加上火器的轟擊,可以說分分秒都會有人死去。這是一場在勢均力敵的戰鬥。

    雙方戰鬥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之下,其他方麵就突出來了。

    雍軍不管是不敢當逃兵也好,還是感恩也好,還是彼此之間都是鄉親,不願意獨自逃走也好,反正雙方交戰好一陣子,雍軍是一個逃兵都沒有。

    而浙軍這邊卻大不一樣,已經零零星星的逃兵出現了。

    岑勇站在後麵督戰,他此刻已經連續殺了三四名逃兵了,並且讓人將逃兵的腦袋用竹竿掛起來,懸首示眾。

    可算是穩定了局麵。

    不過,岑勇也知道,這樣的局麵根本無法維持多久,或者說,這樣的強烈鎮壓,總是有極限的,突破極限的時候,就不是區區督戰隊可以維持局麵了。

    “大人,我們要不要出擊啊?”無數鐵匠簇擁在王二鐵身邊。

    當初那年在朱厚煌身邊冒險一試的小鐵匠,已經成為鐵場場長,每年有千兩左右的紅利,如果不是朱厚煌否定給少府官員品階的,他覺得自己也能帶上個五品銜,最少鐵場礦場自成一體,從來不鳥北港知府。

    王二鐵是朱厚煌的死忠。

    這幾年的功夫,他也養成幾分威勢,不是那個連話都說不囫圇的人了。

    “急什麽,等著。”王二鐵站在幾張桌子壘成的高台之上,從上麵越過院牆,拿著千裏鏡向外麵眺望。

    當他知道,明軍衝這裏來的時候,他就準備好做戰了。

    鐵場雖然這樣叫的,其實是東雍的最大的兵工廠,從刀槍,到火炮,甚至如千裏鏡這些零碎,都是從這裏出產的。

    所以這裏別的沒有,就說武器多。

    他已經準備了大大小小的幾十門火炮,千餘杆火槍,其他的各種各樣的火器,準備防禦作戰了。

    這些火器根本不用他去找,他隻需將各種火炮的樣品,還有現在正在生產的這一批次武器節流下來,就有這麽多。

    而且他手中也不缺人。

    這些冶鐵工人,從來不是缺少一身力氣,而且鐵場之中,也常駐好幾名軍官,一來是負責保衛,二來,也是來監管的。

    再加上這些造武器,都是知道怎麽用,這臨時召集起來的軍隊,按照原本生產時候的編排,一時間看上去還像樣,戰鬥力還真有幾分。

    不過,即便如此王二鐵也不願意出戰。

    因為他知道,鐵場有現在的這個規模有多不容易。

    當初他不過是一個小鐵匠,被提拔到這裏位置,負責這裏的事情,從幾十個人的炮作,到現在少數有五六千的鐵場。他花費了多少心血。

    現在回想起來,他花費心思最多的地方是,培養人才。

    東雍哪裏有數千名鐵匠來用啊,可以說現在的鐵場的所有技術人員都是他那位老手父親培養出來。

    不知道費了多少功夫。

    而且很多人都被雍王殿下記在心上。說是國寶。

    當然了,國寶不過寶的,他不是多理解的,但是有一點他卻是非常理解,這裏的人比外麵的士卒的命金貴。

    外麵的士卒死了,從地裏還能拉出一個人,但是他這裏這些人,死了一個可就少一個啊,根本沒有備用的,而且他們一死,這裏的產量,就會受到影響。

    所以,不到最後時刻。他不想派讓他出戰。

    北港城中。

    汪直閉上眼睛,正在閉目養神。

    一個人正匯報這陳釗與岑勇之戰。忽然汪直一擺手,說道:“陳釗沒死之前,就不匯報了。”

    汪直聽的分明,他知道沒有別的變數。這一戰陳釗贏定了,不需要他太多關注了。他有更要關注的地方。

    “報。”一個斥候說道:“大人,敵軍出動了。”

    汪直的雙眼猛地睜開,爆發出一道精光,說道:“出動了嗎?多少人?”

    “屬下看,他們全部出動,連炮台都放棄了。而且明軍的船隊也已經撤離完畢。”斥候說道。

    汪直說道:“好一個沈希儀,有膽子,畢其功於一役,不勝則亡,真是有膽魄啊。”

    “不過,你當初不敢與俞大猷對戰,現在就敢與我打,是不是看不起我汪某人啊?”汪直心中暗道。

    明軍的艦隊,不歸他管,他不沒有在意,他唯一在意的是在沈希儀的心中,自己不如俞大猷。

    不管他願意不願意。

    朱厚煌樹立起他與俞大猷兩個山頭之後,他即便與俞大猷的關係再好,也不得不對立起來,無他,就是因為利益。

    別的不說。

    單單說幾點,作為在雍軍之中,與俞大猷一個資曆的將領,現在吳明成為樞密使,而誰都看的出來吳明這個樞密使,不過是一個過渡而已。將來的一任樞密使,定然是在汪直與俞大猷之間產生了。

    東雍的體製決定了,很多時候樞密使比丞相更有權勢。這樣主持一國大略的機會,誰先放棄,誰都不想。

    樞密使不過是一個極端的比喻。

    而雍軍就這麽大,兩個人年紀相仿,勢力在朱厚煌的平衡之下,各有各的班底,都不是一個人,即便是他個人不想,他能擋住自己的部下不想嗎?

    時間一長,再好的關係,也變得不好起來。

    汪直說道:“全軍準備出戰。”

    但是汪直也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沈希儀這一擊打的非常準。他有一點輕敵了。

    他雖然有誘敵之策,但是誘餌太大了一點。在他想來,他放個這麽大的港口給沈希儀,沈希儀一定後麵運來足夠的兵力之後,再發起進攻。

    萬萬沒有想到,沈希儀簡直是一個亡命徒,一上來,就準備賭命。

    而偏偏汪直現在的底牌並不是不是太足的。

    汪直麾下不過,二萬餘。大約四個營左右而已。

    這些營,還都是一個雍軍營拆開,與北港的縣兵的混編出來的。戰鬥力與陳釗營相差不大。武器裝備也多以冷兵器為主,火器的準備不足。

    而對麵的浙軍,大概有三萬以上,具體多少,斥候看不出來,雙方在鐵場之南戰鬥,各投入數千兵力,

    現在雙方在數量之上,是沈希儀占優勢。

    不過汪直,覺得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事,無他,汪直鄙視浙軍的素質,還不如雍軍縣兵的。

    即便如此汪直也不高興,知道在戰略方麵,是被沈希儀算計了一把,讓他不得不被動應付。其實已經是落了下風,輸給沈希儀一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