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西涼軍歸降
字數:4701 加入書籤
看到場中諸人盡皆沉默不語,薛鎮平對著薛義渠開口道:“你有什麽想法?眼下我軍到底是戰是降可曾仔細思量過?”
薛義渠澀聲道:“孩兒但憑父親決斷!”
從鷹揚軍大營轉了一圈之後,薛義渠實際上是比較傾向於歸降鷹揚軍的,但是自己不但丟了祿福城,而且還未能對於鷹揚軍本身造成多少傷害,這個時候薛義渠是萬萬不敢開口說投降的。
倒是坐在一邊的薛義通忍不住開口道:“父帥,以我軍眼下的實力,根本就不可能擋住鷹揚軍的全力進攻。趙弘將兄長給放回來勸說我們,這已經是開出足夠的誠意了,要不我們幹脆出城納降吧?”
聽到薛義通此話一出口,皇甫充跟劉士達皆是身子一震,有些吃驚的看著他,似乎是沒想到薛義通居然這麽直接就準備投降,又似乎是覺得薛鎮平肯定會準備發火。
不過出乎兩人的意料,薛鎮平歎息一聲之後並未發火,而是對著薛義渠繼續道:“若是我們開城投降,趙弘許給我們什麽好處?或者說我們投降之後,趙弘準備如何處置我們?”
對於這一點,早在薛義渠出發之前,趙弘就已經跟他交代過了,剛才隻是擔心薛鎮平不願意歸降,所以不敢開口而已。
此時聽到薛鎮平的詢問,立即小心翼翼開口道:“趙弘說若是我們願意投降,就跟當初的杜元恒一般進行安排。或者在後方給父帥找一個閑職安排,或者是將我們麾下的西涼軍整編一番之後,再給我們重新統帥大軍替他效力的機會。”
杜元恒當初久鎮成都雄踞數郡,最後同樣是迫於無奈選擇投降。不過自從歸降鷹揚軍之後,杜元恒過的倒是不錯。此次鷹揚軍前來西征,杜元恒同樣是在趙弘麾下出任大將。
聽罷薛義渠說完這些,薛義通立即開口道:“父帥,杜元恒當初的地盤可比我們大多了,連他都能直接歸降鷹揚軍,我們又還有什麽好猶豫的?若是繼續遲疑下去,一旦鷹揚軍開始攻城,到時候我們可就真的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了。”
作為薛鎮平次子,其實薛義通比起長子更為得寵,所以很多事情薛義渠不敢開口,他卻是說起來毫不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薛鎮平沉默片刻之後,這才對著皇甫充開口道:“軍師,眼下局勢如此,你怎麽看?”
皇甫充原本是有些摸不清楚他的打算,不過此時看到薛鎮平幾番遲疑,而且主動問起趙弘開出的條件,心中已經是有些大定了。
想到此處,皇甫充拱手道:“主公,鷹揚軍如今勢力雄大,據我軍斥候之前探報來看,此人已經是在準備稱王事宜了。以他的身份來說,既然已經吩咐過大公子這些話,想來是絕對不會出爾反爾的。”
最關鍵的是,我們跟鷹揚軍之間並無什麽深仇大恨。祿福城一戰鷹揚軍兵力損失無多,當初死在鷹揚軍手中的成都軍足夠數萬人,趙弘都能不計前嫌再次啟用杜元恒,眼下他既然答應接受我們的歸降,想來也肯定會在後方做出妥當的安排。”
薛鎮平此時還有些猶豫不決,無非是有些擔心趙弘會在拿下敦煌城之後如何處置自己。不過在皇甫充看來這卻是有些杞人憂天了,以趙弘如今的身份而言,自然是不可能做出這等出爾反爾的事情。
果然,聽罷皇甫充的一番勸說之後,薛鎮平最終還是歎息道:“既如此,你們各自收拾一番,準備隨本帥前去開城納降。”
說完這句話之後,薛鎮平整個人都癱倒在椅子上,似乎一句話就已經用盡了自己全身的力量。不過在說完這句話之後,薛鎮平又同樣是有些如斯重負,似乎放下了扛著許久的重擔一般。
其實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敦煌三郡之前戰亂不休,薛鎮平憑著自己一己之力擺手起家,十餘年奮鬥下來才有了西涼軍今日的處境,所以薛鎮平自然是不願意輕易讓出自己的家當。
隻是眼下鷹揚軍過於強勢,如果不選擇歸降的話,不但自己要跟城池共存亡,就連自己膝下兩個兒子同樣是難免一死。所以反複權衡之後,薛鎮平最終還是答應就此歸降。
從薛義渠入城到現在,已經是過去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此時不過是剛剛過了辰時,距離趙弘規定的午時還有不少時間。不過既然已經答應了就此歸降,薛鎮平倒也沒有什麽可猶豫的了,吩咐麾下文武各自準備一番之後,便親自打開東門走了出去。
敦煌城,東門之外。
趙弘雖然是親自安排了薛義渠入城事宜,不過對於薛鎮平是否願意投降,其實心中並沒有太大的把握。
直到薛鎮平親自打開城門出降,看到前方一隊隊文武前來出迎,趙弘這才終於放心心來。
先是讓薛鎮平等人在城外等著,然後立即吩咐石守信跟率領大軍入駐敦煌城,等到徹底將城中控製起來之後,趙弘這才率領眾將一起進入敦煌城之中。
薛鎮平選擇投降,對於趙弘來說確實是免去了一場惡戰,不過此時仍是有不少善後事宜需要處理。
第一就是敦煌城之中剩下的一萬五千餘守軍將會進行重新整編,敦煌城距離長安方麵路途遙遠,趙弘又不可能親自在敦煌城之中坐鎮,所以整編這件事情必須是在自己準備返程之前做好。
除了軍隊方麵的事情之外,敦煌三郡的百姓跟各種政務同樣是需要鷹揚軍來接手,此次大軍西征並無節度使府中的官員於路跟隨,而原本屬於西涼軍節度使府麾下的官員,必須是要甄別一番之後才能繼續留用。
最關鍵的是,趙弘不可能讓薛鎮平繼續坐鎮敦煌城,而薛鎮平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麵見趙弘之後,立即提出自己願意前去長安擔任閑職或是準備養老,隻是將自己長子跟次子交給趙弘進行安排。
曆經此次大變之後,薛鎮平確實是感覺到有些力不從心了,而且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經營數年的敦煌三郡被鷹揚軍就此拿下,心中同樣是有著一股怨氣,所以這心中並不太願意繼續為了鷹揚軍效力。
對於薛鎮平準備養老的事情,趙弘思慮一番之後很明白的拒絕了。不過此次平定敦煌三郡之後,趙弘已經是準備返回長安城籌備稱王事宜了。
現在鷹揚軍最高權力機構乃是以自己為主的節度使府,不過在正式稱王之後,很多事情都是要朝著正規方麵發展,不可能繼續像現在這般指揮跟管理都繼續混亂下去。
對於稱王建製這種事情,原本的大楚朝廷有著足夠自己參考的各種資料。在趙弘心中,一旦稱王之後肯定是率先要將六部搭建起來,薛鎮平雖然不願意繼續在戰場之上效力,不過以他的經驗來說,完全可以出任六部建立之後的兵部尚書之職。
薛鎮平倒是沒想到趙弘居然拋給自己這麽大一個餡餅,原本還在為了自己手中的敦煌三郡之失有些耿耿於懷,結果轉眼之間趙弘就已經給準備了一個兵部尚書的職位。
以鷹揚軍現如今的轄地跟實力來說,這個兵部尚書自然是真正的位高權重,比起自己守著敦煌三郡當一方土皇帝來說,其實手中的全力更大了一些。
而且最關鍵的是,趙弘準備稱王事宜,這是擺明了並不滿足於鷹揚軍現有的轄地,已經為此做好了爭霸天下的準備。若是趙弘將來果真能夠爭一爭無上之位,不但自己有著青史留名的機會,對於自己薛家來說同樣是一個趁機崛起的好機會。
所以原本還有些鬧情緒的薛鎮平在接到趙弘這個決議之後,幾乎是根本沒有仔細思索就答應下來。
當然,這其中也還有一些小事情出現變動。在趙弘的打算之中,一旦薛鎮平歸降之後,孟海威跟劉士達甚至薛氏兄弟都要繼續留在鷹揚軍之中效力的。
但是薛義渠經過祿福城之敗以後,對於繼續領兵作戰已經是沒有什麽心思了。在趙弘看來,這實際上就是戰爭恐懼症,但是以眼下的醫療條件來說,自己不可能給薛義渠安排更好的治療。
所以在仔細思索過後,趙弘還是答應了薛義渠不在軍中效力的請求,隻是讓他跟自己返回長安城之後,準備在即將成立的六部之中進行安排。
在敦煌城徹底平靜下來之後,仆固同樣是送來了之前約定好的五萬匹良駒,可以明顯看出,曆經兩次大戰之後,阿史那對於趙弘已經是十分懼怕了。
這一次用戰馬交換俘虜的事情,趙弘本來是想要阿史那親自前來敦煌城,然後跟他商議一下事情,但是阿史那卻托病不敢前來,仍是讓仆固負責跟鷹揚軍的交換事宜。
之前仆固前來談判的時候,曾經流露出想要歸附鷹揚軍的想法,但是他自己也說了隻是他個人想法,阿史那並不一定會同意。
而現在交換俘虜的時候阿史那仍是未曾親自前來,其實就已經從側麵說明了阿史那並不同意仆固率領部落歸附鷹揚軍打算。
對於阿史那的明顯不配合,趙弘心中自然是有些不快。現在敦煌三郡已經完全落入自己手中,而阿史那所部至少還有可用之兵近五萬人,若是阿史那不肯臣服自己,這就是在敦煌城外麵綁著一顆炸彈,說不定什麽就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