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稱王準備
字數:4532 加入書籤
現在敦煌之中還有本部大軍五萬餘人,再加上孟坦所部的四萬羌兵,趙弘原本是想要趁機將阿史那所部給解決掉。
但是跟眾將一番商議過後,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一來是本部大軍從長安城趕到此地已經是疲憊不堪,而且現在已經是接近十一月中旬的天氣,敦煌城附近苦寒之地並不利於大軍行進。
二來則是阿史那所部畢竟曾是草原大部,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尤其是他們部落之中完全可以做到人手一馬,若是一旦阿史那想要率軍撤離,草原之上自己也沒有辦法追得上他們。
而且一旦阿史那所部撤離之後,萬一別的草原大部落趁機南下,對於敦煌城方麵的威脅反倒是更大一些。
當初阿史那全盛時期都不能攻下敦煌三郡,現在損兵折將之後,對於敦煌三郡的威脅就更小了。跟眾將一番商議之後,趙弘決定讓杜元恒暫且率軍留守敦煌城,同時交給杜元恒三萬本部大軍給他統領。
這三萬大軍之中,兩萬人乃是步卒,還有一萬人乃是夏侯成所部的騎兵隊。因為阿史那所部皆是騎兵,所以趙弘不得不同樣在敦煌城之中留下一萬騎兵以防萬一才行。
好在仆固送來的五萬匹良駒已經到位,先給夏侯成所部的騎兵隊換馬之後,趙弘準備將剩下四萬匹良駒還有一萬匹被淘汰下來的戰馬送往長安,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之後,至少還能給自己多出數萬人的騎兵來。
在確定自己不準備對阿史那所部動手之後,孟坦已經率領本部四萬羌兵準備返程了。現在隻是十一月中旬的天氣,若是再要繼續等下去,一旦下了大學之後,到時候再想行軍可就難得多了。
對於孟坦此次出兵相助的情分,趙弘自然是記在心中的。除了讓長安城方麵準備好送給孟坦的糧食之外,趙弘更是增加了不少布匹跟一些日用品的交易送給孟坦。
如此一來反倒是孟坦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畢竟自己麾下四萬大軍隻是從隴西郡方麵趕到此地拿下一座龍勒縣城,然後就基本上什麽事情都沒做,結果趙弘的回報卻是這麽豐厚。
在孟坦率領本部羌兵上路之後,敦煌城之中對於西涼軍的重新整編同樣是不斷進行著。有了薛鎮平的配合之後,西涼軍整編事宜倒是進行的極為順利。
對於這一次重新整編,趙弘還是如同之前的做法一般,先是將那些老弱病殘跟不願意繼續從軍的給挑出去。等到整編完畢之後,剩下的大軍則是重新打亂了編製進行分配,然後交給劉士達跟孟海威以及薛義通等人負責統領。
這些西涼軍因為出身敦煌郡,對於馬術向來比較精湛,所以在趙弘的打算之中,將來自己準備成立的騎兵隊主要兵力就是從這些西涼軍之中進行挑選。
對於孟海威率軍投降的事情,薛義渠跟他之間其實是有些不對付的,不過好在兩人都是聰明人。尤其是薛義渠曆經大戰之後不願意在軍中繼續效力,所以跟孟海威之間倒也沒有什麽機會起衝突了。
除了軍隊方麵的事情,原本屬於西涼軍節度使府轄下的一些官員同樣是進行了一番調整。對於軍事方麵的調整趙弘是親自著手,但是對於政務方麵的事情,趙弘也知道自己其實知道的不多,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主要是由巫當協助郭長安進行推進。
郭長安本人其實同樣不擅長這種事情,不過在接到趙弘的命令之後,隻能是一麵苦思冥想,一麵建議趙弘從長安城方麵將張光庭給暫時抽調前來,至少要將敦煌三郡那些郡守跟縣令這些主要官員的框架給搭建起來才行。
對於郭長安的這個提議,趙弘一番權衡之後還是同意了。但是從長安城到敦煌城距離遙遠,再加上還有有快馬前去通知到張光庭之後他才能動身,所以想要張光庭趕到此處,至少也是快要接近年關的時候了。
等到諸多事情基本處理妥當之後,已經是十一月下旬的時候了,趙弘臨走之前又對杜元恒一番安排之後,這才率領大軍準備返回長安。
西涼軍原本總兵力五萬人,但是在祿福城方麵被鷹揚軍殲滅了一部分,而且經過重新整編之後又淘汰了不少人。
不過薛鎮平之前為了抵禦鷹揚軍來攻,曾經下令抽調了不少青壯準備協助守城。對於此次整編,趙弘同樣是從這些青壯之中吸收了一部分人手,所以到了最後,一共有四萬西涼軍完成整編跟隨趙弘返回長安。
除去留給杜元恒的三萬大軍之外,趙弘此次從敦煌城方麵班師,一共攜帶了六萬餘人趕回長安。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經過連十多日的趕路之後,趙弘這才率領本部大軍趕回長安城。
從長安前去敦煌城實在是有些路途遙遠,這一次行軍之所以這麽迅速,主要是多虧了仆固送來的那些戰馬。在行軍過程中,有些輜重跟糧草甚至那些體力不支的步卒都能暫時騎乘馬匹趕路,所以這六萬餘大軍才能這麽快從敦煌城方麵趕回來。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趙弘返回長安城之後剛剛休息不到幾天,派到冀州方麵的暗影衛卻是傳來了一個足夠震撼的消息回來。
原本占據冀州方麵趙國公張茂勳已經在十二月初八正式稱趙王了,但是因為兩地之間距離不短,所以雖然當地的暗影衛快馬加鞭想要將消息送來,仍是等到六七天之後才將消息送到長安。
自從大楚朝廷徹底崩壞到如今,實際上已經過去四五年的時間了。但是天下各路諸侯都在抓緊時間發展勢力,最多也就是自稱國公,還沒有人擅自稱王。
張茂勳自稱趙王,這是自從大楚朝廷崩壞之後第一個正式稱王的諸侯。雖然張茂勳這個舉動有可能讓他自己樹大招風,不過不得不說第一個站出來稱王,對於天下百姓跟各路諸侯的震撼還是蠻大的。
趙弘原本是想要在敦煌三郡徹底平定下來之後,自己才會在明年春天找個機會稱王。但是現在張茂勳提前稱王,已經是有些打亂了自己的步驟,所以隻能是召集眾將一起準備商議一番。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長安城大帥府議事廳。
除了繼續駐守成都方麵的張文遠,還有遠在敦煌城的杜元恒跟張光庭之外,趙弘麾下一眾文武基本上全部到齊。
趙弘此時高坐於上首,環顧一周之後沉聲道:“本帥昨日剛剛接到消息,張茂勳已經自稱趙王了,對於此事你們都有什麽看法?”
郭長安拱手道:“主公,張茂勳已經基本上占據冀州全境了,而且因為地形方麵的優勢,冀州本地基本上很少遭受到北方胡人的侵襲。以張茂勳現在的實力而言,稱王也是勉強夠格了。”
除了冀州方麵已經基本一統之外,並州方麵河東節度使王景山實力有限,在麵對張茂勳的時候都是以防守為主。幽州方麵的幽州節度使李行泰雖然實力不錯,不過因為幽州本身經常遭遇胡人的襲擾牽製了李行泰不少兵力,所以在麵臨張茂勳的時候同樣是防守為主。”
除了並州跟幽州方麵的勢力之外,我軍現在對於張茂勳還不能造成直接影響,而魏國公徐邦瑞實力有限,再加上洛陽城附近更是四戰之地,所以對於張茂勳稱王的事情同樣是隻能作壁上觀。屬下以為,張茂勳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敢為天下先正式稱王。”
郭長安的意思很明白,張茂勳之所以敢稱王,一來是他本身實力足夠強橫,二來則是北方數地之中,並州跟幽州甚至洛陽和兗州方麵的勢力都無法對他造成實際威脅,所以張茂勳才會如此招搖。
自從大楚朝廷崩壞以來,天下各處基本上都是戰亂不休,冀州方麵乃是趙國故地,張茂勳此次自領趙王爵位,對於其治下的百姓自然是極為震撼,趙弘基本上已經可以預見張茂勳稱王之後,其麾下軍隊士氣方麵肯定會大漲,而且治下百姓的歸附之心同樣更高。
聽到郭長安說完這些,王建略一拱手道:“主公,正所謂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現如今張茂勳自領趙王,已經是走在我們前麵了。雖然冀州方麵距離長安城還有不少路程,不過屬下以為主公同樣是要將稱王事宜提上日程了。”
自從杜元恒正式歸降之後,王建跟杜文昌還有其麾下大將周炳忠同樣是一同歸降,不過杜文昌對於軍事方麵的事情並不太擅長,所以在歸降之後基本上是去給張光庭幫忙主持政務方麵的事情。
而王建則是更喜歡在軍中做事,上次鷹揚軍西征,王建的主要任務就是留在長安城之中給沈光明當參謀。
聽到王建開口,大將石守信同樣抱拳道:“主公,末將以為王大人所言極是,眼下我軍已經基本上平定敦煌三郡。益州方麵還有文遠率軍坐鎮,洛陽城方麵的魏軍根本無法對於我軍造成威脅,而並州方麵王景山同樣是有心無力。”
末將以為,以我軍目前的處境來看,主公確實是可以放心準備稱王事宜了,而且最好是盡量提前一些,不能比張茂勳遲上太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