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涿鹿縣之戰

字數:4693   加入書籤

A+A-


    當初盧奴城大戰,張瀾戰敗被俘。不過當時信都城尚在,而且張茂勳還沒有敗亡,所以趙弘隻能是暗中將他押赴長安城。

    張瀾在長安城修養好腿傷之後,信都城已經被破而且張茂勳身死當場。為了自己一家老幼考慮,張瀾最終還是同意歸順鷹揚軍,然後協助趙弘在長安城去重新整編那些冀州軍降將。

    自從張茂勳身死之後,這些普通的冀州軍將士們本來就是對於自己的前途有些迷茫,不過看到張瀾已經投降了鷹揚軍之後,這些冀州軍將士們倒是好像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在這次大軍重新整編的過程中,張瀾一直出力不少,所以此次前來攻略幽州,趙弘同樣是將其帶上隨軍聽調。

    聽到張瀾的質疑,皇甫充輕笑道:“李行泰和幽州軍現在態度曖昧,所以鐵木圖他們根本不敢太過於靠近薊縣城。否則萬一李行泰率領幽州軍出城進攻他們卻該如何?有了這一層顧慮在,鐵木圖這些草原騎兵就不會等到我軍趕赴薊縣城再動手。”

    除此之外,涿鹿縣本身雖然已經深入上穀郡,但是李行泰已經徹底棄守上穀郡跟涿郡,現如今整個上穀郡已經是完全變成了一座座空城,所以鐵木圖他們一旦率軍南下,根本就不會遭受什麽影響。反倒是涿鹿縣乃是我軍前去薊縣城的必經之路,而且趕到涿鹿縣附近的時候,我方將士們也會有些疲憊,此處正是狙擊我軍的最佳地點。”

    對於皇甫充這番解釋,張瀾仔細琢磨片刻還是覺得頗有道理,所以對著皇甫充略一抱拳表示認同。

    趙弘沉聲道:“雖然我軍無懼於草原騎兵南下,不過鐵木圖他們三個部落聯合起來,總兵力方麵已經達到了十五萬人。想要在涿鹿縣那等曠野之上擋住十幾萬騎兵的衝鋒,此事還需仔細商議才行。”

    張文遠抱拳道:“主公,末將以為我軍應該以重甲步卒為前鋒,然後再以刀盾手護住後陣,最後則是用騎兵隊護衛兩翼。如果草原騎兵果真在涿鹿縣對我軍展開大戰,我軍可以先行擋住他們的衝擊,然後再想辦法發動反擊。”

    草原騎兵不可能放棄他們的速度優勢,所以涿鹿縣城的大戰,完全可以預見肯定是他們先動手,然後鷹揚軍本身處於防備之勢。張文遠這個建議,實際上也是鷹揚軍之前用來對付草原騎兵的慣用方法,先是以中軍擺開大陣,然後讓騎兵隊護衛兩翼。

    等到草原騎兵大陣有所鬆動的時候,再出動本部騎兵前去衝陣。

    不過這一次南下的草原騎兵人數太多,趙弘倒是有些擔心本部中軍能不能擋住這些草原騎兵的衝擊。

    看到趙弘似乎還在權衡之中,秦猛抱拳道:“主公,末將讚同張將軍的看法,草原騎兵雖眾,不過他們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十幾萬大軍一起跟我軍交戰。而我軍中軍步卒向來戰力極高,此次前來攻打幽州又是準備充足,所以末將以為我方中軍完全可以擋住草原騎兵的衝擊!”

    這實際上就是在商討一個戰術層麵的問題,鷹揚軍本身二十一萬大軍,其中步卒十二萬加上騎兵九萬人,而草原騎兵則是十五萬人全部都是騎兵。如果戰術層麵判斷準確,想要擊潰他們並不難。可若是萬一出現什麽失誤,到時候可就有麻煩了。

    看到場中諸將大部分都同意這個計策,趙弘沉思片刻開口道:“傳本王軍令,大軍立即前往薊縣城開始行進!前方以重甲步卒開路,後方以刀盾手壓陣!騎兵隊策應兩翼!”

    二十餘萬大軍緩緩向前,不可能隨地駐紮營寨,所以大軍白日行軍,夜間隻能是就地駐紮。好在眼下還是九月中旬的時節,夜間行軍倒也不是太冷。

    此次前去薊縣城,二十萬大軍所需的糧草暫時屯放在高柳城之中。雖然高柳城距離薊縣城還有不少距離,不過在徹底擊潰這支草原騎兵聯軍之前,趙弘根本不敢將糧草輜重運往沮縣城之中。

    給杜元恒留下兩萬大軍讓他繼續駐守高柳城之後,趙弘本人則是率領本部大軍一路殺奔薊縣城。

    原本郭長安和皇甫充等一眾謀士都希望趙弘留下高柳城之中,畢竟上穀郡一代乃是真正的前線,一旦十餘萬草原騎兵發動衝鋒之後,鷹揚軍本部大軍很難保證趙弘的安全。

    不過趙弘本人卻是不同意留守高柳城的勸諫,一來是此次大戰關乎甚重,趙弘自己必須要親自前去坐鎮指揮才能放心。二來則是趙弘心中很明白,自己親自隨軍出征,對於大軍士氣方麵有著不小的鼓舞。

    如果自己留在高柳城不敢向前,一旦軍中上下知道消息之後,士氣方麵自然會有所跌落。

    元和十五年,九月十三日,鐵木圖率領十餘萬草原騎兵渡過無定河趕到逐鹿縣附近,然後開始就地駐紮等待鷹揚軍的到來。

    而趙弘所部的十四萬大軍和五萬名草原騎兵則是剛剛趕到代郡東部的當城縣。兩日之後,十九萬大軍這才感到逐鹿縣之中。

    此次幽州之戰本來是三方勢力之間互相角逐,不過幽州軍堅守不出,隻剩下草原騎兵聯軍和鷹揚軍之間的互相爭鬥。

    從雙方兵力上來說,草原騎兵一共十五萬人全都是輕騎,而鷹揚軍本部大軍十萬步卒再加上四萬騎兵,剩下五萬大軍則是仆固所部的草原騎兵。

    這等動輒十幾萬大軍行進的跡象根本就無法隱藏,所以涿鹿縣之戰雙方誰也休想偷襲作戰,隻能是各自擺開陣勢然後大戰一場。

    過了當城縣之後,為了保證本部大軍將士們的體力和精力,趙弘倒是並不急於立即趕往涿鹿縣跟草原騎兵展開決戰,而是吩咐大軍緩緩向前,盡可能讓全體將士們都做好隨時投入戰鬥的準備。

    隨著鷹揚軍的不斷行進,最終在九月十五日之時,趙弘和一眾大軍趕到了涿鹿縣之中。

    涿鹿縣本身位於上穀郡中部偏南一點的地方,往西是潘縣,往東不遠就是整個上穀郡郡治所在的沮縣城。城南城北都是大片大片的田野,不過城北幾十裏之外就是無定河。

    而且隨著上穀郡的百姓不斷逃往河間郡和中山郡等地,涿鹿縣附近的大片良田無人照料已經是有不少荒蕪了。此時秋風吹過,涿鹿縣城北的荒野之上也隻有一片片的雜草在風中不斷搖擺著。

    鷹揚軍和草原騎兵聯軍的戰場就選在涿鹿縣城北,從北城牆到無定河之間還有五十餘裏,這一段距離已經足夠戰場所用了。

    元和十五年,九月十五日中午,涿鹿縣城北。

    此時鷹揚軍正和一眾草原騎兵展開對峙,其中鷹揚軍位於南部地區,用來打頭的是床弩兵和重甲步卒,而騎兵隊則是策應兩翼。

    而鷹揚軍對麵的草原騎兵呈品字形排列,其中飛鷹部的五萬騎兵位於中部地區,由飛鷹部大汗鐵木圖居中指揮。在飛鷹部的北部是巴爾虎坐鎮指揮的五萬名巴林部騎兵,而飛鷹部南部則是哲別坐鎮指揮的五萬名蒼狼部騎兵。

    此時雙方大軍之間相距四五裏,對於騎兵隊來說這個距離實際上不過是轉瞬即到而已。作為聯軍統帥,鐵木圖根本就想繼續讓鷹揚軍整頓陣型,所以跟哲別和巴爾虎一番商議之後,三方騎兵隊立即開始朝著前方不遠處的鷹揚軍大陣衝了過去。

    鷹揚軍步卒陣型密集,而且南北都有騎兵進行策應,想要出動少量兵力突破他們的陣型根本不可能。所以在鐵木圖的喝令之下,三個部落都是各自派出兩萬人準備前去衝陣!

    戰場之上空間有限,不可能十五萬大軍全都能和鷹揚軍交上手,第一次出動派出六萬騎兵向前,實際上已經是能夠出動的最大兵力了。

    鷹揚軍大陣之中,趙弘此時正立身於後方一處高台之上。

    整個鷹揚軍大陣目前同樣是分成三部分,其中中部大陣乃是十萬步卒作為中軍,而兩翼則是本部四萬騎兵和仆固所部的五萬騎兵左右護衛。不過趙弘現在還不想過早出動騎兵隊,所以兩翼騎兵隊的位置在中軍稍後一些。

    除了趙弘本人坐鎮指揮全局之外,中部大陣之中十萬步卒全部交給張文遠負責進行指揮。

    看到前方數萬名草原騎兵直接衝了過來,張文遠冷聲喝令道:“床弩準備!一旦敵軍騎兵進入射程之後立即開始發射!刀盾手準備,長槍手準備組建盾牆!”

    床弩兵因為更換箭矢需要不少時間,所以根本無法擋住這些草原騎兵的衝鋒之勢,隻能是趁著他們進入射程之後全力發射,盡可能多射殺一些草原騎兵。

    一旦這些草原騎兵突破床弩兵的封鎖之後,床弩之後那些刀盾手和長矛手組成的盾牆才是阻擋他們繼續向前衝鋒的真正殺招。

    經過連續一個多月的準備,此次鷹揚軍大陣之中一共準備了五百張床弩,而且床弩都已經提前填裝好了弩箭,此時隨著張文遠的一聲令下,千餘名軍士立即緊張戒備起來,一個個注視著前方等待敵軍騎兵進入射程。

    草原騎兵一個個都是在馬背之上長大,所以論起騎術來自然都是比較高超,四五裏的距離對於他們來說轉瞬即過,從發起衝鋒之後不久,最前方的一些草原騎兵就已經進入鷹揚軍床弩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