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二、如饑似渴
字數:2289 加入書籤
東廂小屋裏麵擺了兩張學桌,有個女生在讀《千字文》。董鳳蘭坐在她的後邊,拿起桌子上的識字課本望了望。先生走了進來,說道:“董鳳蘭,來,我教你第一課。‘飯從哪裏來的?’‘用米煮的。’‘米從哪裏來的?’‘農人種的。’”董鳳蘭感到好笑,這課文未免太簡單了吧,當即說道:“徐先生,我先讀些課文,認不得的字問你。”徐學選點頭說:“你讀幾篇課文,我望住你讀。”董鳳蘭一口氣讀了十多篇課文,終於有生字卡了殼,先生便教了一下:“這個字讀‘汝’,那個字讀‘奉’。嗯啦,你往下讀。”先生踱步到南屋教男生,女生悄悄地說道:“董鳳蘭,你已經有了些文化。”董鳳蘭將辮子放到背後說:“我識不了多少字,到先生這裏讀點書,給自己肚裏添點墨水。唉,你叫什麽名字?”“我叫孫來鳳。……唉,你辮子打得蹲樣,我想把辮子剪掉點,爸爸媽媽都不肯,說不著興。”董鳳蘭笑著說:“老一班人思想古董,辮子剪短一點,有什麽著興不著興的。”孫來鳳忽然大聲讀了起來,董鳳蘭跟著讀課文:“學生入校。先生曰,汝來何事?學生曰,奉父母之命來此讀書。……”讀了一陣書,孫來鳳說:“我要解手了。”董鳳蘭問道:“這裏解手的茅廁在哪裏?”“不上外麵的茅廁,到師娘房間裏坐馬桶。”董鳳蘭說:“我也解手。”兩人一起進了裏屋,董鳳蘭對徐師娘恭敬地說:“我們上馬桶解手。”徐師娘望了一下董鳳蘭,說道:“你個學生子今年多大呢?”“十六啦。”“你也是屬馬的,正好你們兩個小姐歲數一樣大。你們生日哪個大?”董鳳蘭已經瞞了一歲,又將生日瞞小,“我九月二十三。”孫來鳳說:“我二月十八。”董鳳蘭馬上說道:“這麽說,我該叫你來鳳姐姐。”先生進了東廂小屋,問道:“書都讀下來嗎?”董鳳蘭說:“先生,我都讀下來了。這課本上的字不多,是小孩讀的課文。我想讀字多的書。”徐學選拿了本《百家姓》給董鳳蘭,領讀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董鳳蘭跟在後麵讀了起來。“董鳳蘭呀,你自己讀讀,再用手在桌子上劃劃。我告訴你啊,會讀會寫,這就有文化了。”老先生諄諄教導著說。董鳳蘭說:“謝謝徐先生,我曉得了。你什麽時候教我寫毛筆字?”徐學選說:“慢慢來吧,你實在要學寫毛筆字,那就下午吧。”董鳳蘭將辮子放到背後認真讀了起來。“放飯學了。”徐師娘站在天井裏喊道。孫來鳳爬了起來,說道:“鳳蘭妹呀,先生放飯學了。”董鳳蘭說:“我在先生家裏吃飯,先生家裏每天給我帶一頓中飯。來鳳姐姐,你好跑啊。”董鳳蘭一丟碗,便拾掇起來,隨後把菜碗、飯碗拿到廚房裏。她洗好了碗筷,又把灶台、飯桌抹了一下,隨後回到書房讀書。當聽到外麵的腳步聲,她也就小了喉嚨。孫來鳳進來笑嘻嘻地說:“鳳蘭啦,你讀書怎這麽認真的呢?”董鳳蘭說:“我們丫頭人家讀書的機會少啊,一二年吧,就談嫁人,哪讀得成書的呀?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孫來鳳晃著長辮子說:“佩服。唉,你夠曉得你婆家在哪個莊上?”董鳳蘭笑著說:“我哪曉得呀,父母不告訴,隻能聽天由命。你呢?”孫來鳳噘著嘴說:“夢呢,從小就被父母許配給娘舅表兒,我隻見過一次,哪曉得他什麽性格。”董鳳蘭說:“下午,我們學寫毛筆字,以後上了婆家能夠寫寫劃劃,也許受到青睞。”孫來鳳笑著說:“看來,鳳蘭你都把事情往好處想。”董鳳蘭直起身子說:“來鳳姐姐呀,你這就不曉得了,要使自己強大,就得學點本事。你想靠他人呀,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你個女人有點本事,可以憑本事吃飯。人家說,羊兒瘋學了三分,過河還可以不掏錢的呢。”孫來鳳摩摸著辮子說:“鳳蘭呀,我真的服了你。”董鳳蘭抓筆姿勢不正確,先生說:“執筆應該是這樣的,大拇指和兩個指頭捏住毛筆。”董鳳蘭便學著先生的樣子寫毛筆字,先生馬上鼓勵道:“不錯,但是毛筆字的間架結構要擺布好。”孫來鳳在磨墨汁,先生便到她跟前教授。“你們兩個好好練習,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先生說著就上了南邊書房。晚上,董鳳蘭回到先前的屋子裏,堡壘戶於大娘招呼道:“鳳蘭呀,放學了,夜飯燒好了,你先吃。”董鳳蘭說:“等大叔回來一起吃吧。”“不,等他回來吃夜飯夠晏的了,要到亮月正頭頂,才得回家吃夜飯。”於大娘擺著手說。董鳳蘭隻得跟於家十歲粉壽丫頭一起先吃夜飯,女孩說道:“姐姐呀,我也要上書房。”董鳳蘭知道窮人家的孩子是根本上不了學的,便說道:“粉壽呀,你要上書房很好。但是,你家沒錢供你上學。這樣吧,吃過夜飯姐姐叫你認字,好不好?”女孩高興地說好。夜飯吃好後,女孩跟著董鳳蘭來到自己蹲的屋子裏。董鳳蘭點上香油燈,拿出書本教她認字。隨後說:“你光認得字還不行,還要會寫。”李文宜忽然走了進來,招呼道:“鳳蘭呀,你在教小粉壽識字的。……眼下,你跟我去薑粉珍家裏做做工作。”董鳳蘭對女孩說:“粉壽呀,你回家吧,明日晚上,姐姐再教你識字。”女孩說:“我明日晚上再來姐姐你這裏上學。”於大娘致意道:“鳳蘭呀,你教我家粉壽識字,花費了你好多的功夫。”董鳳蘭笑著說:“我住在你家裏養傷,這才是真的麻煩你家了。唉,於大娘,你有沒有自己的名字?”於大娘笑著說:“有呀,我在娘家叫許扣珍,到了婆家,沒人喊我名字,先後被人喊於大嫂、於許氏、粉壽家媽媽,現在喊我於大娘的最多。”董鳳蘭說:“我們這些人出來幹革命,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我們女人應該有自己的名字,這是起碼的人身自由權。以後要叫人喊你許扣珍。”於大娘笑著說:“就怕世人改不了習慣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