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師徒之誼

字數:4421   加入書籤

A+A-




    眼看兩支羽箭就到了張亮的麵前,忽聽空中傳來一聲尖嘯,那兩支羽箭的衝勢頓了一下,然後便掉落塵埃。

    在靈昌南門城樓上,一個身影揮了揮手,大聲說道:“殺!”

    那人說話的聲音似乎並不大,但卻傳出很遠,戰場上任何一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王伯當並不知道城樓上站的是什麽人,也不知道張亮用什麽手段撞飛了他必殺的兩箭,但他畢竟也久經沙場,臨危不亂,摘下長槊,同樣揮了揮手,沉聲說道:“殺!”

    從這場戰鬥一開始的時候,王伯當就希望以人數上的就發現情況有些不對。剛剛還屹立如山的漢軍騎兵戰陣,轉眼間便化成兩條長龍,如旋風一般席卷而來,非常輕鬆地將一萬瓦崗騎兵截成三段。而差點死在王伯當箭下的張亮,卻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悄悄退到了戰陣的後麵,城樓上的那個身影也不見了蹤影。

    就在兩軍激戰之時,城頭上忽然鼓聲大作,從靈昌城兩邊忽然各湧出一支騎兵。這兩支騎兵各在萬人上下,速度快得驚人,幾乎在瞬息之間便對整個戰場形成了左右夾擊之勢。但他們隻是靜靜地看著生死搏殺的雙方,沒有絲毫加入戰團的意思。

    王伯當臉色一沉,他明白,在那兩萬新增援過來的漢軍騎兵眼裏,五千漢軍騎兵足以擊退他們這一萬瓦崗騎兵,所以根本不需要他們動手。想到這裏,王伯當發出一聲低低的怒吼,揮舞著長槊殺進了戰陣。不遠處,秦叔寶也已經換了一匹戰馬,挺著短了一截的槊杆衝了過來。

    盡管王伯當和秦叔寶都有萬夫不當之勇,但陷入漢軍騎兵陣中的他們,卻絲毫發揮不出平時的一半武藝。周圍雖然都是些普通漢軍士兵,但他們作戰勇猛、配合默契,讓王伯當和秦叔寶有種縛手縛腳的感覺。就在王伯當和秦叔寶陷入苦戰的時候,他們手下的士兵卻沒能給他們絲毫的幫助。在漢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下,一萬瓦崗騎兵轉眼間便土崩瓦解,兩千多人已經喪生漢軍的刀下,剩下的正想方設法準備奪路而逃的時候,一直在旁邊觀戰的兩萬漢軍騎兵終於圍了上來。

    眼見無路可逃,麵對著揮舞著雪亮馬刀,步步緊逼的漢軍騎兵,瓦崗寨的數千士兵臉上滿是恐懼,已經沒有一點對戰的勇氣。

    這時,隊伍緩緩分開,一個高大的年輕人策馬向前,淡淡地說道:“瓦崗寨的兄弟們,放下武器投降吧,不要做無謂的犧牲。”

    他的聲音不大,語氣也很平淡,但卻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股威壓之勢,分明正是剛才在城樓上下令的那個人。聽了此人的一句話,瓦崗寨的士兵發出一陣騷動,許多人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中的兵器。

    王伯當和秦叔寶在苦戰當中,眼看著這般情形,卻分不開身來阻止士兵們的動作。

    這時,一名瓦崗軍中的小頭目戰戰兢兢地問道:“這位將軍,如果我們放下兵器,可能赦免我們?”

    “大膽!”跟在那個年輕人身後的一名將軍厲聲喝道,“這是我們皇帝陛下,還不快快下馬!”

    原來,這個年輕人正是剛剛趕到的劉子秋。他擺了擺手,對麵前的瓦崗士兵說道:“朕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隻要你們放下兵器,朕便赦免你們,同樣也會赦免你們的家人。”

    在這個年代,株連九族是常有的事情。這些人加入瓦崗軍,與造反無異,如果嚴格追究起來,確實是誅九族的大罪。當然,法不責眾,麵對這樣一大群叛軍,朝廷往往也不可能真的全部追究。不過,能夠得到皇帝的親口允諾,還是徹底打消了那些士兵心中的疑慮。戰場上響起一片“侗當”的聲音,瓦崗士兵們紛紛拋棄了手中的兵器,跳下戰馬,匍匐一旁,仍在堅持戰鬥的,隻剩下王伯當和秦叔寶。

    身陷重圍的秦叔寶和王伯當情知大勢已去,仍然咬牙死戰,但戰鬥的結果並不如人意,以他們兩個人的武藝,鬥了這麽長時間,居然隻傷了二十多名漢軍士兵,如果說還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地方,那就是他們兩個人終於漸漸靠攏,走到了一起。而他們身上也受了好幾處刀傷,雖然尚未致命,卻也已經令他們的戰鬥力大大下降。

    就在秦叔寶和王伯當聚在一起,正打算合力殺出重圍的時候,那鐵桶一般的層層包圍圈忽然像潮水一樣退了下去。

    王伯當心頭一喜,連聲道:“秦將軍,莫非是咱們的援軍到了?”

    秦叔寶卻搖了搖頭,說道:“恐怕沒這麽容易。”

    他很清楚,瓦崗軍兵力雖多,但戰馬卻十分缺少,除了他們率領的這一萬騎兵以外,整個瓦崗軍之中隻剩下不足一萬五千名騎兵。不過,那支隊伍是李密的貼身衛隊,李密是不可能把這僅剩的騎兵隊伍派過來接應他們的。更何況,就算那一萬五千騎兵都派出來,外圍仍有兩萬漢軍虎視眈眈,根本不可能放他們從容逃走。至於瓦崗寨的步兵,秦叔寶直接忽略了。以步兵的行軍速度,根本不可能在這時候趕過來。

    果然如秦叔寶所料,包圍圈外,一隊騎兵緩緩而來,劉子秋一馬當先來到他們麵前,淡淡地揮了揮手,說道:“二位將軍,投降吧。”

    王伯當冷笑道:“我瓦崗隻有戰死將軍,沒有投降將軍!想要王某投降,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

    劉子秋卻沒有理他,轉頭問道:“秦將軍,你的意思呢?”

    秦叔寶仔細看了劉子秋一眼,忽然吃驚地問道:“你是劉……”

    劉子秋哈哈笑道:“一別數年,秦兄風采依舊,可喜可賀。”

    秦叔寶心神一斂,很快鎮定下來,拱了拱手,說道:“外臣參見陛下!”

    見到秦叔寶的舉動,王伯當忽然大叫道:“秦叔寶,你莫非要背叛魏王不成!”

    劉子秋輕輕瞥了他一眼,頷首道:“這位想必就是白衣神箭王伯當王將軍吧。自古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李密掀不起什麽大浪,二位將軍還是識些時務吧。”

    秦叔寶不由低下了頭,神色遊疑起來。他並不是個愚忠的人,否則就不可能在張須陀戰敗以後改投瓦崗。劉子秋是他的舊識,當年甚至還對他有恩,在他奔母喪的時候載過他一程,並且臨別時贈給他一大包金銀。最重要的是,漢軍的實力擺在這裏,瓦崗根本不可能是大漢的對手。

    想到這裏,秦叔寶不再猶豫,棄了手中短了一截的槊杆,翻身下馬,拜伏在地,連聲道:“陛下在上,秦某願降!”

    劉子秋哈哈一笑,也從馬上躍了下來,一把拉起秦叔寶,說道:“好,秦將軍放心,朕不會虧待你的!朕會派人潛往瓦崗,先解救出你的家眷。”

    秦叔寶臉色有些尷尬,小聲說道:“回陛下,小人尚未成家。”

    沒成家也有沒成家的好處,如果有了家眷的拖累,秦叔寶哪敢這樣隨意地轉換陣營。

    劉子秋仰頭大笑道:“大丈夫先成家後立業,秦將軍,朕看樣子可以替你做回媒人了。”

    就在這時,卻聽得“嘭”的一聲弓弦響動,數點寒光直奔劉子秋而來,卻是王伯當剩著劉子秋下馬和秦叔寶說話的當口,施展他連珠四箭的手段,想要將劉子秋格殺當場。

    秦叔寶聽得這聲響動,大吃一驚,身形一縱,便要擋在劉子秋身前。卻見劉子秋隻是隨意在揮了揮手,先後射來的四支羽箭便落到了地上。王伯當卻是“啊”的一聲慘叫,棄了長弓,捂著手腕,鮮血直流。斷腕處,一粒小小的石子嵌在裏麵,深可見骨。

    對於這種連珠箭術,劉子秋再熟悉不過了。當初穆朵麗曾經使過連珠五箭,雖然最後一箭射中了劉子秋,卻沒有擊破他身上的盔甲。現在,有了神臂弓的幫助,穆朵麗已經掌握了連珠六箭的神奇射術,力量也增加了數倍。有了成就的穆朵麗免不了在劉子秋麵前顯擺她的技藝,一來二去,劉子秋也就掌握了連珠箭術的訣竅,再要對付也就沒什麽難度了,不過幾顆小小的石子就能解決問題。當然,也隻有劉子秋這廝能夠辦到,換了其他人,卻是萬萬不行。

    王伯當臉上滲出了絲絲冷汗,咬牙切齒地說道:“剛才那兩箭也是你出手擋下的?”

    劉子秋點了點頭,說道:“朕在城樓上隨手拋出兩顆石子,就能撞歪你的狼牙箭,何況這麽近的距離。你不是朕的對手,識時務點,還是趕緊投降吧。”

    秦叔寶也在一旁勸道:“王將軍,瓦崗必定不能長久,你還是降了吧。”

    王伯當那隻沒有受傷的左手忽然輕輕一揮,抽出腰間的佩劍,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大聲說道:“魏王與某有師徒之誼,某豈可貪生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