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25章 酸菜魚
字數:3500 加入書籤
這天晚上,周敏竟然吃到了魚!
村前的那條河裏,自然是有魚的。但是村子裏的孩子那麽多,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都想過抓魚來貼補生活,長年累月下來,河裏的魚就是沒有絕跡,也隻剩下手指粗細的小魚,數量又少,撈一天也不夠吃一頓的,也就沒人會去抓。
何況現在又入了冬,雖說這裏地處南方,河水並沒有上凍,但也不可能下河。
倒是有人在稻田裏養魚,不過數量也不多,一般都是養了自己家裏吃。畢竟田魚總帶著一股土腥味,很難完全去除,遠不及河魚幹淨鮮嫩,賣不上價。
石頭這條魚,就是跟人換的。
他這段時間跟著冬叔學習,也算是有了一點進展。木匠活兒畢竟很考驗手藝,所以石頭目前還在學徒階段,隻能幫忙打個下手。倒是篾匠活兒,冬叔已經讓他上手試做了。
石頭想著周敏之前說過想要個提籃,這樣上山挖草藥的時候就不用背著笨重的背簍,平常也能用來放東西,便打算編個提籃。
村子裏的人用的東西,通常都很粗糙。提籃也都是用寬大的竹片去編,也沒什麽花樣,反正弄出來的東西以結實為主,其他的倒在其次。這樣做起來也快,一個大的提籃,兩三天功夫就能編好。
但石頭想著是給周敏用的,自然用了更多的心思。他還沒學到在籃子上做花樣的程度,便將竹片削成細細的竹絲,然後密密的編織。這樣一來,花費的材料倒是不會變多,但卻更加費時費力,最耗耐心。
見他選了這種編法,冬叔也沒有反對。他本來就是想讓石頭練手,見他不浮躁,能沉得下心來擺弄這些東西,心裏自然隻有歡喜的,得空還會指點幾句。
這個提籃石頭編了將近十天,今日才剛編好。沒等他帶回家去給周敏,卻被來找冬嬸串門說閑話的一位婦人看重,想跟他換。
石頭本來有點嫌棄頭一回練手之作不夠完美,聽她說願意換,又記起對方家中正好養著田魚,用來補身子最好,便答應了,親自去田裏抓了一條兩斤多重的魚拿回家。
周敏看到他帶著魚回來,都驚呆了。
她知道村前的河裏沒有魚,所以之前隻把目光放在山上,卻是根本不知道還有人在田裏養魚,更沒想到石頭才學了沒多久,做的東西居然已經可以換來食物。
石頭不換別的偏偏換一條魚,個中的考慮周敏自然也明白,當下拍著他的肩膀道,“好樣的石頭!不愧是我弟弟,真厲害!”
對周敏來說,處境再糟糕,也都還有辦法可想,最怕的是有人拖後腿。
但這個家裏,兩代男主人都很靠譜,眼下看來,幫得上忙的地方很多。而安氏雖然讓人不放心,但有齊老三節製著,也就不用擔心。
石頭聽到她的誇獎,靦腆的抿著唇笑了一下,然後從口袋裏摸出了另一個東西給她。
周敏好奇的接過來一看,卻是一隻竹蜻蜓。這可不是那種頭上帶著個螺旋槳轉一下能飛的簡易版,而是有頭有尾有翅膀,真正是一隻蜻蜓的模樣,底下用一根木棍支撐著,旋轉木棍,蜻蜓的翅膀便會隨之扇動,模擬飛行的模樣。
冬叔給慧慧做,我就跟著學了。”石頭解釋道。
雖然已經過了喜歡這些玩具的年紀,但周敏還是擺弄了好一會兒,才收起來,“謝謝石頭。”
心裏一高興,周敏便主動接了這條魚,打算下廚展示一番廚藝。
雖說這村裏平常也有人吃田魚,按理說最知道如何處理,但周敏可實在不放心將之交給安氏來弄。田魚的腥味太重,非要用很多味道重的材料才能壓下去,但安氏節省慣了,顯然不會舍得用。
蔥薑蒜,花椒大料,其中有些是家裏本來就有的,有些則是去冬叔家討的。鄉村裏鄰裏關係十分密切,有什麽好東西各家分一下是很正常的。待會兒煮完了魚,周敏也會往冬叔家送一碗。
她要做的是酸菜魚。酸菜是現成的,安氏別的不行,做這些小菜卻是十分拿手。泡得十分入味的酸菜,用涼水清洗好幾遍,都能聞到那撲鼻的勁爽酸味。再加上各色作料,沒一會兒周敏就煮出了一鍋酸湯,魚肉還沒放下去,那香味已經引得人腹中轟鳴了。
安氏就算再覺得周敏費東西,也不得不承認她做的東西滋味的確上佳。不過她心裏也有些不以為然,隻覺得無非是舍得用材料,她若是舍得用,也能做得出來。
周敏對此隻是一笑置之。這種小事,沒有爭論的必要。
吃飯的時候,周敏提出了一個建議,“爹,石頭既然有這樣的手藝,咱們不如也在周圍種點竹子,反正這東西不用怎麽照看,去冬叔家那邊挖點竹根過來就行了。等竹子長成了,要做什麽也方便。”
反正竹子這東西長得快,兩三年功夫也就能用了。那時候石頭的技藝想必也磨練出來了。
齊老三點頭道,“說得是。不光是竹子,也該種幾棵樹,將來也有好木材能用。咱們這裏最多的就是杉木和鬆木,回頭設法弄幾棵樹苗來。”
再弄幾棵果樹吧,桃啊李啊杏啊什麽的。”周敏說,“老費叔家的果園裏就有,去找他說說。”
這時候的市場並不發達,出售水果的還是少數。當初周敏那兩背簍的獼猴桃,要不是找到邱家,擺在市場上賣,味道再好也沒幾個人買。就是齊老費家的果園,賣的也不是現成的水果,而是蜂蜜和果醬。
所以,想吃水果隻能自己種了。
俗語說:桃三李四核十一。
雖說目前齊家的狀況不太好,但周敏高瞻遠矚,自然要提前做出準備。現在種下去,幾年後就能有水果吃了。
齊老三聞言微微一笑,心想就算再沉穩能幹,到底還是個孩子,貪這些小嘴,但卻也沒有拒絕。他能為孩子們做的不多,這點小事還是能應下來的。
再說,這種一家人一起商量將來的感覺,的確很令人心情舒暢,好像隨著這些準備,未來紅火的日子也都觸手可及了。
自己的病對這個家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場災難,但齊老三卻有種奇怪的感覺。經過了這麽一遭之後,這個家非但沒有遭受打擊,反而變得更加生機勃勃,隨時都有可能重新振興,甚至過得比從前更好。
而這種奇怪的信心,竟然是從一個才十三歲的小姑娘身上感覺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