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家鄉巨變

字數:2410   加入書籤

A+A-




    在老家開始建房子,而且奇怪的是一建就是兩棟。原本徐剛一家住在一棟土坯的平房裏,那個平房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建的。後來徐剛考上學校到外麵工作,他哥哥徐強小孩長大後覺得老房子不夠住,在邊上自己建了棟兩層樓。那是在李建成建房幾年之後,還請李建成去幫忙做了參謀。現在徐剛一家住在城裏,徐剛的母親幾年前已因病過逝,父親徐富寬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裏。眼看徐富寬已是老態龍鍾,沒幾年好活了,徐剛在老房子邊又蓋新房,而且架起老大個場,委實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他動的是哪門子歪心思。徐剛當了鎮長,算是村裏出的最大的官了,但不要說村裏人,就是四隊的人,也沒討過什麽好。與徐富寬家左鄰右舍的人家,有什麽事到鎮裏去找他,既難見著人,更別想幫著什麽忙。找過幾次,大家也就不去找了,背後說他這人虛假,不道義。

    李熠輝沒能進區政府,拿到**後去了深圳。過不久,他打diàn huà回來說在大元地產找了份助理策劃師的工作。李建成不明白策劃師是做什麽的,建房子有設計師,有工程師,怎麽還要策劃師?李熠輝解釋說策劃師就是根據市場需求、競爭對手情況、地塊情況,研究策劃一塊地應該建什麽樣的房子。從建築風格,到戶型、園林、物管,再到將來的廣告推廣、xiāo shòu,都要提前做好策劃,並在將來的建設與xiāo shòu過程中按計劃執行,這樣才能取得好的xiāo shòu業績。李建成心想現在蓋個房子還真複雜,不像以前用筆畫個圖紙,房東認可就動工了。

    徐剛家的房子在飛快的建著,不到一月的工夫,第一棟簡易廠房就封了頂。房子是用框架結構建的五米高開敞式結構,有八百來平米。因為房子建在從村裏到城裏去的路邊,李建成感覺幾天不進城,那房子就憑空豎了起來,像變戲法似的。現在建房都用機械,樓板也是用現澆,不像自己以前建房是用預製板。由於隻有一層,又不用打地基,所以速度飛快。廠房的頂蓋的石棉瓦不像自己家以前蓋小瓦,自己家蓋瓦就用了一周,而八百平的廠房蓋石棉瓦一天就好了。李建成覺得自己現在真是沒用,蓋房子的手藝都無用武之地了。

    另一棟三層的住房還在建,一些消息開始流傳開來,說市裏已經規劃要修一條新洲到省城的高速公路,就從壟裏經過。更重要的是,市裏計劃將全市所有的大學和職業院校,全部遷到這一塊來,在這建一個大學城。全村將來都要拆遷征收,以後村裏人都要變成城裏人了,享受退休養老的待遇。這消息一時間像傳染病毒一樣,迅速在村裏蔓延開來,一個個走在路上臉上都像中了彩票一樣樂得開了花。而隨便哪個屋頭,都有人湊在一起竊竊私語著什麽。而一旦有人走近,又馬上很有默契的停住了話頭,像在研究什麽國家機密,或者像話裏頭藏著寶藏,被人聽見寶藏就沒了。

    尤其是有唐淑芬的地方,就更是熱鬧。村裏出的最大幹部就是徐剛,最近已經升任龍口鎮鎮委書記。唐淑芬是徐剛的嫂子,平時喜歡跑到鄰居家打麻將。她天**熱鬧,話多,如果她胡了一把好牌,幾百米遠都能聽到她哈哈哈的笑聲。而今外麵在傳村裏要征收,都想找她打聽點消息,看事情確實不,政策是怎樣的。從徐剛忽然在老家建那麽大片房子來看,事情應該是**不離十,不然在村子裏花那麽多錢建廠房,他一個國家幹部難不成真要開工廠不成?不少人心眼也開始活泛起來,想也趕緊加建個房,但一是怕事情是虛的,錢白花了。又不知征收的政策是怎樣的,到時價錢不高萬一還抵不過建房的成本呢?這些人心裏事多,就更想從唐淑芬那裏探聽到點確切消息。

    麻將桌上,其它人總想將話題往這上麵引,而唐淑芬則要麽把話題岔開,要麽打哈哈,說自己啥也不曉得。一屋子的人自然不放過她,說你要不得,上鄰下舍的,有好事也不透點風,你一家子吃獨食。唐淑芬被逼得沒辦法,對天發誓:“我真的不曉得,我要是曉得不告訴你們遭天打雷劈,咯總要得吧?”

    別人不信,又問那你屋裏徐剛在家裏蓋咯多屋,那是搞麽子吧?“他有錢要蓋就蓋囉,我曉得他搞麽子吧。”眾人仍是不信,悻悻然散去。

    不久,有一些人帶著儀器,開始在村子裏挨家挨戶的測量起來。登記各家的房屋數量、麵積、用途、新舊程度等,還拍了zhào piàn。問測量的人做什麽用也不說,隻說是區裏安排的。但顯然,那流言是越來越成了真。一些人家膽大的,開始建新房子,甚至原本已經荒棄不種的稻田,有的在裏麵種上樹苗,有的在裏麵挖個魚塘。也不知那魚塘裏麵到底放了魚沒有,反正花不了多少功,到時能多要幾個錢是幾個錢。一時村裏到處塵土飛揚,各山各嶺都是忙忙碌碌蓋房子的工地。

    蓋房子的多了,人手就有些不夠用,有些人家想請李建成去幫忙,但他都推脫。年齡有些大了,工地上做事要快,太累人。不像自己在家做壽棺,時間比較自由,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坐下來抽根煙,悠閑自在。郭桂珍見左鄰右舍好多都在加蓋房屋,和李建成商量是不是也蓋幾間。李建成不幹,一個是這幾年賺的錢都供李熠輝上大學了,家裏沒幾個存款。二是建房子太累心,二十年前為了蓋這房子幾乎耗掉全部的精氣神,現在想想都怕人,那份操累真不是人受的。再說,到底征不征收都不定呢,誰知道會不會征收到這?就是征收,又能出多高的價錢?如果辛勞大半年,沒得賺還要虧,不是白幹了?所以李建成不蓋房子,聽憑其它人蓋去,當這事與他完全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