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太子怒了
字數:6101 加入書籤
() 戰元道在子陽郡無聊,又琢磨起去那個神秘海島的事情,叫上卓蒙,討論出海可以需要的東西。
卓蒙仔細再研究過地圖之後,發現這個距離如果正常行駛的話,估計要十五天的樣子,而且那個區域基本沒有什麽別的島嶼,淡水的補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需要大量的儲備淡水。
戰元道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於是把王府的後花園空出來,讓李萬進清空周圍的人,將那個奇怪的船從五彩石空間內取了出來,左看看,右看看,隻好將整個船身同比例放大了一些,弄出來可以躺下休息的位置,在內倉的兩側放了幾個自己弄出來的鐵皮櫃,又做了幾百個密封的水壺,可以隨時將淡水放進去。又研究了半天,想到可能在海碰到體型較大的生物,就製作了一些長矛一樣的怪東西不倫不類的。二人弄了好幾天,實在想不到在弄些什麽,就盤算了日期,準備再次出海。
這時卓蒙突然嘀咕了一句,要是能在海裏獵殺一些海魚就好了,被戰元道聽到,直呼卓蒙是個人才。
卓蒙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話讓戰元道這麽興奮,隨即問道:“王爺,你想到什麽了?”
戰元道說:“要獵殺海裏的海魚,不得有長距離攻擊的wǔ qì麽?你在這個時代除了弓箭還見過其他長距離共計的wǔ qì嗎?”
卓蒙恍然大悟,興奮的說:“王爺,你不會用你的法術做一個九五吧。”卓蒙有點不可思議道。
戰元道沒想到這小子說的是這個,雖然作為特戰旅的軍人,對wǔ qì的結構非常了解,造一把九五不是不可能,但是把這樣的東西拿到這個時代,有點匪夷所思了。而且在水裏,子彈的射程還不如弓箭,就鄙視的看著卓蒙:“九五就算了,拿東西太複雜,以後可以試著弄一個槍什麽的,但是聲音太大,我還是比較喜歡弩。”
卓蒙拍了一下腦門:“對呀,可以弄幾個弩玩玩,這東西在短距離也是很恐怖的呀。”說完嘿嘿一笑,等著看戰元道變出一把弩來。
戰元道沒有直接變出來,而是先拿起一個碳筆,開始畫起草圖。不多會,一個形狀奇特的弩的草圖被畫了出來。戰元道無奈的笑笑,到了這個世界以後,自己已經變成一個修士,隻是修為低了一點,要不然還真看不上這些東西,不弄些東西出來防身,還真得有點不放心。
卓蒙看了半天草圖,發現這種弩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連發構,盡管很原始但卻能很好地工作,它可以讓一個射在十五秒鍾內發射出十支弩箭,最快達十二支。發射連弩比發射普通弩簡單得多。首先將杠杆向前推,箭倉和與之一體的箭槽也隨之往前,箭槽後緣缺刻向上抬升並自動勾住弩弦。正常情況下弩弦橫在箭槽央起到阻擋箭倉內弩箭落入箭槽的作用,但當弩弦被勾到箭槽後方後,一支箭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會自動落入箭槽。要完成發射動作隻需將杠杆扳回,在這過程箭槽與箭倉就會向後運動並將弩弦也往後拉,弩幹彎曲蓄能。拉到盡頭的同時箭槽後緣也會開始下坐,箭槽缺刻下方頂鈕露出下方的部分與弩臂接觸並被頂起,隨之將弩弦頂出缺刻,弩弦前行將箭槽的弩箭彈出。這頂鈕由硬木製成,一頭稍大以防止脫出。第一支箭發射出去以後弩弦又擋住了第二支箭的下落,開始了新的一輪循環直到箭倉內的弩箭全部發射完畢。
這種弩的構造簡單,動作迅速,除了對準目標並根據情況所需快速或緩慢地推拉杠杆之外,什麽事都不用做,在最快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在十五秒鍾內將十二支弩箭全部發射出去。
稍事改造之後,這種連弩可以在每次推拉杠杆的過程發射兩支弩箭,隻需將箭倉和弩臂加寬到約兩厘米,並在箭倉內加上一縱向隔板將之分為兩個倉,其下的箭槽也相應增加到兩條即可。其發射流程與原型完全相同,兩支弩箭會隨杠杆的推拉而並排落入箭槽,並排發射出去。這樣,每一百名弩可以在十五秒鍾內發射出兩千支弩箭,真正是以一當十!
這種wǔ qì所配的弩箭也是專門製造的,長約0-40厘米,直徑約08-095厘米。箭杆由竹子製成,箭鏃為鋼製,沒有穩定用的羽翼以免影響下落和發射,重心偏前。其有效射程大約是80碼,最大射程180-200碼。
弩幹一般由一整根長約10厘米的堅韌雄竹或者數根捆綁壓疊在一起的竹片組成。弩弦由打成繩索的動物筋腱製成,穿過弩幹末端的洞綁緊。
戰元道拿過草圖,開始製作起來,卓蒙就在一旁仔細看著。
忽然,李萬進進來,見二人如此認真的擺弄著什麽,就湊過來,戰元道也沒管,任由他在旁看。頭也沒抬,問他:“怎麽進來了,是不是又有人來找我,不是說了麽,說我沒空。”自從到了子陽郡以後,每天求見的人排成長隊,剛開始接見了一撥,可是沒玩沒了的,除了子陽郡各州的太守有點正事,其餘的都是磕頭請安送禮什麽的,戰元道受不了這些繁縟節,到後來就幹脆都交給劉罡處理,自己躲了起來。
李萬進說:“其他閑雜人等不見也就罷了,今天來的是你父王的舊部,名叫曹寬,說有緊急軍務,我怕耽誤王爺大事,才來告知。”
聽到曹寬這個名字,戰元道在腦海裏回憶了一下,一開始沒有想起來,忽然在周雲的記憶裏,想起這個在燕都邵王府的家將,趕緊說:“快帶我見他。”
幾人來到書房,曹寬正在那裏等他,一見他風塵仆仆的,戰元道心裏一緊。而曹寬見到戰元道拜倒便哭,哭的稀裏嘩啦,將少主離開燕都都自己的遭遇講述了一遍。戰元道安慰了一陣後問他:“你這次逃出來,必定是發生了什麽變故吧。”戰元道把話拉回正題。
“稟王爺,燕王不知為何,沒有經過朝會商議,直接任命景王為博陽郡郡王,並讓小相宗來接管博陽郡。末將探明情況後,立即率我部人馬,回來告知,誰知我到了博陽郡,說您在這邊,現在博陽郡危險了。”
戰元道嚇了一跳,這招夠歹毒的呀。立即轉過頭問李萬進:“有和劍氣門聯絡的傳音陣嗎?”
“有,可以布置!”李萬進也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這間的厲害,他最清楚了。
戰元道急切說:“立即布傳音陣,我要和韓掌門聯係。”
李萬進立馬從儲物袋拿出靈石,布下傳音陣,很快那頭有了動靜。
“燕都景王有沒有到博陽郡?”李萬進施法問道。
“已經到了,但是看邵王不在,就在博陽郡住了一夜,已經去子陽郡了,走了好幾天了。”對麵是韓忠的聲音。
“邵王問,他們有沒有說什麽?”李萬進急切的問。
“沒有說什麽,隻說要見邵王。”李萬進看看戰元道,問他還有什麽要問的。
戰元道低頭一陣思量:“問他們來了多少人?”
李萬進再施法問,韓忠說:“千軍士,一百修士。修為都在結丹期以上,元嬰期至少二十個。”
戰元道點點頭,示意他收了傳音陣,傳音陣那頭的韓忠見這邊沒頭沒腦的問了這些,開始意識到事情沒有這麽簡單,再一想,一個賦閑在家的親王,突然帶了這麽多高來,可能有所圖謀,立即召集門下元嬰期修士一百人,直奔子陽郡而去。元嬰期修士雖不能憑空飛行,但是已經可以禦劍飛行,所以速度不可謂不快。
戰元道這邊高度戒備起來,過了兩日,韓忠一百多人已經先到了,見到戰元道立即行禮:“王爺,來的路上看到景王一行,按照他們的速度,估計後天就可以到了。”
戰元道點點頭,低頭思量。最後直接就把韓忠、李萬進,劉罡,劉德威,卓蒙,曹寬,還有湯望全部叫到書房,先讓曹寬把了解的情況跟大家說了一下,眾人一陣無語,特別是韓忠,氣的是咬牙切齒。戰元道知道這個事情不能善了。於是盤算怎麽應對。
突然劉罡站起來:“王爺,在下有一計。”
戰元道眼前一亮,看著這個特別會獻媚的人,有些時候對他是又愛又恨呀。於是劉罡緩緩道來。
眾人一聽,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當下就把趙國太子和寧王叫出來,一陣威逼利誘,答應事成之後,先放寧王回去等等,結果二人答應下來,眾人才鬆下一口氣。
景王一行終於在第日下午到了子陽郡城門下,守衛有一隊人引導他們到了郡王府,在王府門口,其他人被攔了下來,隻讓景王周彥玉和高江濤一起進去。兩人看看眾人,示意他們在府外等候,就跟著王府的人進了院子。王府很幽靜,鬱鬱蔥蔥,所有的植物都被人精心整理過,兩人跟著護衛來到後花園,隻見戰元道和另外幾人在觀賞歌舞,把酒言歡,其兩人和戰元道並排坐在上麵,更有一個穿的是皇族服飾,另一個也是身著莽龍袍,兩rén miàn麵相覷。
戰元道遠遠的看見景王兩人,趕緊下台,清退了舞姬,上前行禮。“見過王叔!”其他除了台上的兩人,皆站起身行禮。
周彥玉一怔,沒想到這小子這麽稱呼自己,心裏放鬆不少,畢竟自己的親侄子,料不敢把自己怎麽樣,於是擺擺:“邵王客氣了,按級別,你是郡王,我是親王,應該跟你行禮。”
“王叔,這是在後花園,不是在大殿,沒事的,您怎麽有空來看我呀?親王不是不能出燕都的麽?”戰元道狐疑道。
周彥玉有點難以啟齒,他和高江濤先行到了博陽郡,才知道人在子陽郡,又馬不停蹄的來到這裏,本來想一見麵就宣旨的,但是看到台上端坐的兩人,有些拿捏不準,就沒有說來意,隻是笑笑:“賢侄兵不血刃拿下子陽郡,特來看看。”
“王叔取笑了,都是誤會一場,正準備上奏燕王,準備退出子陽郡。”戰元道搶先說道。
高江濤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忍不住了:“怎麽會是誤會,難道趙國陳兵我國邊境事假?”
台上的太子說:“都說了是誤會,陳兵是因為聽說歹人害了博陽郡王爺性命,等我到了才知道,是小王爺替父報仇,於是沒有發兵攻打,但我們當時招募的散修與朝天門發生爭執,波及大軍,大軍和眾散修發生激戰,力戰不敵才退兵,我們從頭到尾都沒有和燕國發生戰事!後來小王爺聽說子陽郡有變,發兵勤王,才讓我等有命坐在這裏。怎麽?難道燕王貪圖我趙國土地,想與我國開戰嗎?如果燕王不顧來之不易的太平,我們必聯合周邊各國征討燕國,瓜分你們的土地!”這個太子這幾天被戰元道調教的格外的出色,特別今天臨場的表演更是有yǐng dì的水平。
周彥玉被趙國太子的幾句話驚得滿頭大汗,連忙擺:“哪有的事,我們就是來看看自己的侄子,不知其的緣故罷了。”
戰元道暗自好笑,你們倒是把燕王的旨意拿出來呀。不拿出來怎麽往下演。
倒是高江濤從震驚緩了過來,大喝一聲:“邵王!你現在占據子陽郡是不是真的。”
戰元道真替這位著急:“當然是真的,我部人馬近百萬大軍前來勤王,如今都在子陽郡郡內,不日準備返回封地。”
“我看王爺就不必回去,燕王有旨,任命景王為博陽郡郡王,任命邵王為子陽郡郡王!”高江濤直接口述了旨意。
戰元道故作驚訝之舉,然後看看趙國太子,太子也做生氣模樣,喝道:“大膽!燕王欺人太甚,拿我國土地封自家郡王,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我看他是不想當燕國之主了吧!”
旁邊寧王更是附和:“你們把我的封地封給邵王,那我去哪裏?”
高江濤自知理虧,忽然覺得燕王這個旨意真是糊塗到家,想發作,看到有兩個元嬰修士在席間,又隻好作罷。
周彥玉趕緊說:“誤會!誤會!燕王不知這裏的事情,我們立即回去,向燕王稟報,本王閑散慣了,本不想來這裏,無奈王命難為,請太子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