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戰況

字數:2727   加入書籤

A+A-




    縱然心知如此,但劉封卻依舊將其收服了甘寧與龐統之事詳盡說與了劉備,自然並未提及其向那二人透漏自己爭霸之心,隻是言道那二人皆是因劉備仁義之名才前來投奔。隻因劉封心知若是讓劉備知曉二人是因劉封才前來投奔,劉備必然便不會讓其在劉封賬下效命,那與劉封所要結果,便背道而馳了。

    “封此番前去柴桑,已然是耽擱了近半月時日,不知諸葛軍師與周瑜在那前方準備如何抗擊曹操大軍,如封所料不錯,曹操這數日間應會像我等聯軍發起總攻,不然其糧草怕是難以支持。”

    將江東之事盡皆向劉備交待完畢後,劉封便話鋒一轉,問道劉備。若是前方戰事之中被諸葛亮將所剩餘功勞全部都拿走,劉封想要在得了荊州之後一處城池用以安身立命,那便並無甚可能。

    故此,劉封對於前方戰事十分關心,他斷然不會因前去江東耽擱了幾日便將前方戰事放下,在樊口靜待戰事結果,那到時便會十分被動。

    “就在數日前,軍師曾遣人到樊口來報,他與周瑜已然是定下了計策,三日後便會依照計策行事,如果計策成功,那曹操軍中水軍戰船便會盡皆損毀,到時我軍再自北岸登陸,在曹操奔逃之處設下埋伏,便可一路將曹操大軍擊退,再破其外圍防線,直至其退出荊州境內。”

    對於劉封,劉備自然是並未隱瞞,待得計策成行之時,他尚且需要倚仗劉封之神勇,此時趙雲尚在周瑜營中保護諸葛亮安危,能夠獨立帶兵前去圍剿曹操殘部之人,除了那關張之外,便隻剩下劉封一人。

    “不知軍師與周瑜設下之計策乃是何種計策?據封之前所知,曹操麾下尚餘大軍八十餘萬,而其中水軍亦是不下二十萬之數,我等若是分兵,能夠前去迎擊曹操大軍之人不過三萬之數,如此懸殊之兵力,如何能夠將曹操二十餘萬水軍盡皆擊潰?”

    劉備見劉封有此一問,隻是抬頭看看周邊,四下並無旁人,這才將劉封召至近前,答道:“據軍師所呈上之密報所言,他與周瑜已然遣了一得力之人,假意歸降曹操,如今多半已在曹操營中得了其信任,曹操麾下此時已無善於統率水軍之人,是故那假意歸降者對曹操所提之計策,曹操十分信任,據傳其已然將消息傳回周瑜營中,曹操依照其計策,三日後便會對周瑜營寨發動總攻,屆時營中僅留一萬水軍與其周旋,其他人等,盡皆前去設伏即可。”

    劉封一聽劉備之言,便知諸葛亮多半是又提出了詐降之計,並且此計已然成功,事到如今,劉封若是再想前去周瑜營寨之中與諸葛亮爭功,顯然已經有些晚了,不過劉封心中亦是明了,此番功績,多半還是要授予周瑜頭上,諸葛亮隻是輔助之責罷了。

    而若是周瑜與諸葛亮二人計策成功,截殺曹操敗退大軍之責,便會落在劉封等人身上,劉封略一思索,便決定不再去周瑜營寨之中爭功。

    一則其將孫尚香與甘寧,龐統等人帶回樊口之事,周瑜此時多半已然知曉,甘寧與龐統皆是周瑜麾下之人,如此便被劉封挖了牆角,劉封若是再到周瑜近前,難保周瑜不會暗中整治劉封一番,二則是諸葛亮既然與周瑜已然定計並且付諸實施,那劉封再去,亦是難以起到任何作用,是故劉封心中已然有了打算。

    “那不知父親可否分配完畢,三日後一旦曹操被軍師等人擊潰,我等該當去往何處設伏?”此時,劉封已然將注意力放在了設伏之上,若是能夠擒住曹操軍中重要人物,或是斬殺曹操大將,亦是大功一件,戰後將這些籌碼盡皆擺在劉備與諸葛亮身前,縱然他們心中有所不願,亦不能對劉封所提之請太過無視。

    “此事軍師在前方已然是有所定計,並且將幾處設伏地點盡皆發回,我等隻需在軍師所指的這幾處要地設伏即可,到時一旦時機尚佳,怎知不能將曹操斬於馬下,若真能如此,則此番大事成矣!”

    劉封一聽劉備之言,心中便沉吟了起來,緩步來到地圖近前,向劉備問道:“不知諸葛軍師所指幾處要地,俱在何處?”

    “軍師與周瑜商議已定,我等隻需在烏林,彝陵葫蘆口與華容縣內緊要小路三處設伏即可,其他地點,盡皆由周瑜遣人把守,軍師信中有言,待得將曹操大軍驅逐出荊州境內,我等與劉琦相互配合,就地占領荊州各處重地,不得教周瑜等人得了先機!”

    劉封在地圖之上一看之時,便知諸葛亮確是深謀遠慮,這三處設伏之地,皆是在荊州境內深處,周瑜麾下之人因對荊州境內環境並不熟悉,隻得退而求其次,在赤壁周邊設伏,這便為劉備麾下之人提供了占領荊州的先機,諸葛亮此招,端的是厲害非常。

    “不知父親如何打算,這三處要地,兩位叔叔定然可守其中之二,而封亦是理當請命守住其中之一,如此一來,父親便可親率一眾親兵,沿曹操奔逃路途收複荊州失地,父親在荊州經營以久,荊州各郡之人,到時定然是唯父親馬首是瞻,待曹操退至荊州之外之時,荊州之地已為我等所得!”

    “子威此計甚妙,隻是不知依子威之見,汝等三人,該當如何分配?”

    “父親高瞻遠矚,定然已經就此事思慮完畢,然封鬥膽,隻想提醒父親一事?”劉封見劉備有此一問,便是目光一動,心中生了一計。

    “何事,子威但說無妨。”

    “封聞雲長將軍早年與父親暫時分散,曾在曹操賬下不少時日,那時曹操對雲長將軍之勇武頗為心動,對雲長將軍亦是頗有些恩惠,雖雲長將軍高義,並未心動,但此番若是曹操動之以情,封恐雲長將軍不能下定斬殺曹操之決心,故此這最後一道華容道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