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再出奇謀
字數:2661 加入書籤
劉封見二人多半心中已領會其所籌謀之事,便再次開口的道:“黃忠雖勇武非常,但一者年事已高,二者因循守舊,協助保護元直尚可,卻是擔不起長沙暗中發展之大計!”
此言一出,劉封心中所想便已表達得十分清晰,那就是將長沙交由徐庶全權負責,暗中發展,作為劉封在荊州腹地留下一小型基地,因長沙在荊州地理位置既在中央,又緊鄰湘水可窺視江東,故不論劉封日後身在何方,這荊州境內之事,他都可全盤掌握。
“子威之意,莫不是待劉皇叔與曹操大軍戰罷與我等相見之日,吾便提出前去長沙做一太守?若是如此,怕皇叔未必能夠答應此行。”徐庶略一思索,便知這前往長沙之事須得由其親自提出,不然以其對劉備之了解,劉備必會將其留在身側出謀劃策,而不是在一郡之地頤養天年。
“元直莫非忘了,父親身側尚有一智囊諸葛亮?早在南陽之時,元直便與諸葛亮是好友,此人為人,元直多半十分了解,其早有言曰,似元直這等才幹,可官至太守,卻自比管仲,樂毅之流,故父親若想留元直與其共任軍師之職,諸葛亮心中定然不忿,此時元直再言及長沙乃是重地,請命前去,想來諸葛亮亦會在父親麵前陳明利害,力勸父親放元直前去,封到時若再反其道而行之,更加激發諸葛亮決心,此事定可成功!”
徐庶此時方才恍然大悟,劉封早已將劉備與諸葛亮之心思性情計算在內,為徐庶想好了如何脫身前去長沙任職之事,如今隻要不教諸葛亮察覺劉封與徐庶之間關係,此事幾乎便可成行。
“既然如此,庶定當盡心竭力,將長沙化為鐵板一塊。”劉封言已至此,以徐庶胸中溝壑,早已想到此時便將其遣往長沙,不但是將一重任放於徐庶肩上,更是將一件可以預見的大功交與了徐庶。
劉備若能占得這荊州數郡之地,短期便可以收編不少兵馬,而此處雖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卻也是腹背受敵之所,劉備早已將諸葛亮所為其謀劃之事告知過劉封,少則數月,多則一年,西征勢在必行,而益州與漢中之地,一旦被劉備奪取,日後根基,必在西方,似如此,劉備多半會派遣一得力之人鎮守荊州,徐庶此時留與長沙,倒是多半便會被委以此重任,若真能如此,荊州之地,便可經由徐庶之手,化為劉封之地……
徐庶越是深思,越是佩服劉封之深謀遠慮,一時間心潮澎湃,激起滿腔熱血。
“子威此番對長沙下了如此氣力,莫不是怕不能保住南郡?”龐統之前一直在側耳傾聽劉封構想,見其已然與徐庶定下了長沙之事,這才問出其心中疑惑。
在龐統看來,南郡乃是荊州僅次於襄陽與南陽之所在,江陵城在荊州亦是頗有規模,此番交戰,劉封一直在南郡駐守,論功行賞,若是能夠放棄那南方四郡,駐守南郡之責,劉備多半還是會給與劉封,故而龐統並不能理解劉封為何非要將徐庶這等大才調往長沙。
“南郡之地,自然要握在手中,但南郡在諸郡環繞之中且並無似湘水那般河流,更兼到時我等若是皆在南郡,諸葛亮定會暗中監視於我,有些事,若是放在南郡,恐被有心人看出端倪,而長沙與南郡又相互接壤,易於相互往來,故將元直放在長沙,他這肩上重任,可並不比士元先生輕。”
龐統是何等的聰慧,聞言瞬間便聯想到劉封之前一夜之間打造出了數百把百煉鋼刀之事,隱約間,他似乎明白了劉封口中的將長沙當做後方之地,到底是何種意味,於是便不再相問此事,而是提起另一要緊之事:“據斥候來報,曹操大軍在合肥與江夏等地,與周瑜,劉皇叔激戰了已然有半月,江東在此戰之中更是折了一大將太史慈,張遼所率人馬損失亦是不少,恐此戰,就將終結,不知子威何時將曹植送回曹操手中,不然一旦戰事結束,曹植被皇叔盯住,則甚為不美。”
劉封聽了龐統之言,亦是深深吸了口氣,此事雖已然與曹植定下君子協定,但如何將其安然送回曹操手中,又不教劉備諸葛亮起疑,其實並不容易,但縱然如此,劉封心中也是早有了些計謀。
“若是將曹植如此便歸還給曹操,一者讓曹操看低了我等誌氣,二者一旦操作不當之下,恐讓諸葛亮看出端倪,自古以來,富貴便是險中方能求得,故封心中所想,乃是這數日之間……”
當下,劉封將心中這計謀與二人和盤托出,徐庶與龐統聞言,皆是麵上滿是震驚之色,隻因劉封這計策,實在是有些大膽至極,一旦因此激怒了曹操,引發其魚死網破,那之前與曹植所達成之協議也等同與作廢了一般,但此計一旦成功,則劉封在此番戰役中所獲功勞便又會提升不少,所以一時間龐統與徐庶也俱是在旁權衡利弊,不能決斷。
“既然二位並無不能讚同之意,那此事……封便獨斷一次也罷!正好借此機會,看看曹植在曹操心中是否真是接班人選,若曹植並無傳言之中那般重要,與其達成那些協議又有甚作用?此番若能成功,曹操多付出一些代價救回曹植,在其陣營之中輿論對曹植便更有些用處,對我等亦是好事,至於在曹操麵前做了這惡人,吾與曹操本就是敵對關係,又有何妨?”
徐庶與龐統二人聞言便知劉封主意已定,俱是轉念一想,若非劉封自出道以來便有此過人膽識,又如何能夠在這短短時間之內取得如此成就?於是皆是重重頷首,以示對劉封此計的支持。
“既然如此,我等先在此按兵不動,相信不日諸葛亮便會全力將夏侯惇部眾趕往襄陽,我等亦將曹仁趕往襄陽,若諸葛亮不能順勢取了襄陽,我等便開始行動!”劉封見二人已然應允此計,便是銀牙一咬,將此事敲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