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退張魯
字數:2679 加入書籤
張魯與閻圃在營中如何商議,劉封一概不管,隻是吩咐魏延做好營中防禦之事,而後便在營中深居簡出。
在送走閻圃的當夜,劉封暗自將黎闖與十數騎遣離了營帳,直到十日之期已然過了九日,黎闖方才風塵仆仆歸來,這一來一回,除劉封與魏延外,並無人知曉,待黎闖歸來後在劉封耳旁低語一番後,劉封麵上方才顯出一絲笑意。
到了第十日,張魯果然遣人給劉封送來書信,願率軍撤退以換取張衛安然回歸,劉封自是應允下來,率軍到了陣前,將張衛交與張魯,而後連看也不看便率軍回了營中,張魯一邊迎回張衛,一麵低聲向張衛問道:“那劉封怎地如此猖狂,就不怕我等迎你回陣後出爾反爾掩殺過去?”
張衛聞言隻是長歎一聲,向張魯言道:“劉封麾下人眾雖少,但當真皆是精兵強將,吾往來征戰這十數載,劉封麾下大軍乃是生平僅見,若我等率軍掩殺,依我之見,若無五萬精兵,絕難戰勝劉封那數千人馬!”
“此子久後必成大患……也罷,我等已然是如此年歲,身後之事,不可強求……”
張魯聞言又是想到劉封告知閻圃的種種消息,不由得背後冒出陣陣寒氣,若是當日其未能允許閻圃孤身前去劉封營中商議,換作趁夜色偷襲劉封營帳,則不但不能將張衛救回,反而會折損大量軍士,後果不堪設想。
劉封回了營中,當日便是得報曰張魯回營後便率軍向漢中方向後撤而去,剛好劉備書信之中所言那半月之期已然到了,劉封這才清點兵馬,回了葭萌關中。
劉備在葭萌關之中聽聞劉封半月之期一到便得勝歸來,並且未費多少軍力,自然是欣喜非常,劉封入關後將其誇讚了一番,而後便命其在葭萌關之中先行休整數日,再做打算。
劉封心知劉備此舉多半是為了不讓其參與到收買益州人心之中,以免其在益州威望太甚,前次劉封在席間力敵張任等三人,卻不到十數招便將其手中佩劍盡皆擊落,此事這半月之間在益州已然是傳播開來,不少益州之將皆是對劉封刮目相看,故諸葛亮與劉備心中皆是擔憂若使劉封出麵,劉封會將人心盡皆收買,一旦在此成了氣候,絕非是二人樂於見到之事。
劉封既知此事,也就並未在意劉備與諸葛亮收買人心之舉,劉封心中對這等做派剛好頗有些不喜,若是讓他跟隨劉備前去賣笑,他當真有些不能做出此舉。
在劉封心中,唯有兩種方式方能夠在這亂世之中征服一州一郡之人,一者是以無上武力強行征服,二者便是以真情感之,而劉備此番到了益州,有信義而不能彰,有武力而棄之不用,有真心卻故意以假意誘之,如此種種,皆是劉封不恥之舉,於是劉封倒也樂得清閑,日日在房中飲酒讀書,隻等劉備與諸葛亮二人在此地經營完畢之時。
如此過了三日,劉封見劉備與諸葛亮已然無事,卻依舊並不急於返回涪城以圖益州其他郡縣,便入劉備府中問起下一步有何打算,是否兵發漢中,直取張魯雲雲,劉備與諸葛亮隻是搖頭,對劉封言道時機未到,隻教劉封做好作戰準備即可,劉封雖不知二人在此等候所為何事,卻依舊耐住心性,未再細問。
終於,又過了數日後,劉備將劉封與張飛等人皆召入府中,手持一封書信言道:“日前雲長使人來報,孫權與曹操麾下大將張遼又欲戰於濡須,此番張遼勢大,孫權已遣了魯肅向雲長求援,然我軍主力在此征戰,今已助季玉破了張魯犯境之險,眾軍人困馬乏,故明日便返回涪城,向季玉借上些許人馬,再去助孫權破張遼所帶之兵!”
這一番說辭出口,劉封登時便知劉備與諸葛亮心中所打算盤究竟是何意,假借張遼侵犯江東之機,在涪城與劉璋借兵,這顯然將劉璋置於兩難之境,前有劉備相幫破了張魯,若是借兵,此消彼長之下,劉備更加成了氣候,益州之地幾近不保,若是不借,便會被劉備說成是不仁不義之輩,故劉備雖口稱借兵,實則卻是想要逼迫劉璋給他一個攻打益州的理由罷了。
劉封得令之後,依舊隻是點頭稱是,隨即清點兵馬,次日清晨依舊是身為先鋒當先趕往涪城。
劉封率軍一到涪水關外,一眼望去便知這涪水關與之前他們出發之時守衛已然有些不同,當下麵上微微現出一陣笑意,心知在席間佯裝要刺殺劉璋之舉多半是讓劉璋對劉備起了疑心,在劉備離去後便將這涪城調來重兵守衛。
劉封見此情形,並未想要急於進關,而隻是通報了一聲,告知那守城之人劉備已然助劉璋退了張魯,如今返回,城中之人得了此消息之後,並未像之前那般開關迎接劉封,而是教劉封先在關外安營紮寨歇息一番,待劉備到了,一幹將領可入城歇息,但數萬軍士卻隻能在城外數裏之外,劉封紮下營寨,待劉備與諸葛亮來到此處便將涪水關增兵之事說與了劉備。
劉備與諸葛亮見此情形,對視一番後麵上皆是凝重之色,顯然劉璋如此快便起了疑心並不在二人計劃之內,但事已至此,自然不能此時便露出獠牙,於是劉備將眾軍安放在城外營中,攜著諸葛亮,劉封,張飛與數十親衛進了城中。
那白水軍都督楊懷,高沛二人見劉備孤身進城,倒也十分恭敬,將眾人好生帶去歇息,並設宴款待一番,方才作罷。劉備見城中足有數萬精銳守軍,麵上神情更是不喜。
次日,劉備將眾人與那二位白水軍盡皆召至身前,言曰其有書信一封,需使人帶入cd教劉璋親自過目,並命劉封為使,攜書信前往,同時請那兩位守將使人帶領劉封前往cd,以求得劉璋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