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死水》引波瀾

字數:5747   加入書籤

A+A-


    月考其實也就兩天禮拜六考三科,禮拜天早上考完一科剩下就是一周僅有的半天休息時間。

    kǎo shì對於劉葉而言現在其實也就是抄dá àn的過程,唯一自主發揮的作文,對曾經的碼字民工而言也是毫無難度。

    不過劉葉在看過作文題目之後,卻突然腦海中浮現起一首現代詩來。劉葉突然有種強烈的訴說欲,不同的曆史造就了不同的時代。

    但是遺留在自己腦海中的那些美好的文字卻不應該被湮沒於曆史的塵埃,劉葉知道文抄真的不怎麽好。沒有自己理解與內涵一味的照本宣科。

    但是畢竟重來一生,自己不知道這究竟是夢還是現實,不知道自己睡一覺醒來是不是又重新的變成了那個落魄無奈的自己。

    如果這是夢的話,劉葉希望自己這個夢精彩稍微能夠精彩一些。

    …………

    學生kǎo shì結束,就該是老師辛苦的時候了。

    選擇題都是通過機器閱卷,剩下的自住答題部分自然是老師們一份一份閱覽。

    和高考一樣都是封閉式判卷學生試卷姓名也自然看不到。試卷按kǎo shì時的教室進行封卷,然後語文組一個老師負責一道題。

    而這次模擬kǎo shì的題目是看圖話題作文。讓學生選擇角度自主立意。

    穆曉靜作為理科班班主任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年紀雖小,卻也是負責重頭戲作文部分。

    當然新老校區光理科班加起來一千多學生,作文部分自然是一個六十多歲反聘回來的老教授和穆曉兩個人一同負責。

    這次話題作文的畫麵是,一灘水,上麵漂浮著各種各樣的垃圾,然後旁邊有個西裝革履人物,一邊仍垃圾,一邊捏著鼻子說真臭。

    大多數學生選擇從環保角度寫的,也有學生從素質方麵寫的。

    kǎo shì評分,自然也是按照曆年的高考要求進行的,看內容,看表達,看特征。

    內容主要就是從符合題意,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思想健康。四個方麵來看的。

    看表達,主要就是看是否符合文體要求,結構是否嚴謹,語言是否流暢,字跡是否工整。四個方麵來看的。

    至於看特征。主要也就是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意。簡單的來說就是看文章中是不是有幾句看起來讓人眼前一亮的句子。

    所以對於判作文試卷而言,一眼望去基本上心裏也就有個大概分數了。

    45,53,42,40。穆曉靜以不到一分鍾一份試卷的速度快速的打著分數。

    看著密密麻麻的的文字,突然看見一首看起來半張作文紙都沒寫滿的小詩。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怒氣。

    自己一再強調,高考雖然提倡新概念作文,但是最好不要寫詩詞。因為高考作文的前提是八百字。八百字的詩歌,這不是笑話嘛!

    但是字數又是硬線。不夠字數,小詩做的再好又怎麽能拿高分。高考是硬仗,這個不聽勸的學生讓穆曉曉又給其劃個大鴨蛋的衝動。

    穆曉曉並非不喜歡詩歌,想到,穆曉曉是徹頭徹尾的文學女青年,對於詩歌的喜愛也是出了名。穆曉曉寫過幾篇現代詩還上過報刊雜誌。正因為懂詩,所以才不希望別人玷汙詩歌這種文體。

    詩是詩人內心的刨白,呈現這詩人全部的心靈感受和內心獨白。

    一個學生的閱曆和感悟寫詩估計也就是kǎo shì時間不夠,然後湊字數,隨便寫寫而已。強忍著內心的厭惡和反感,本著教師的職業素質穆曉曉該是認真的看了下去。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仍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繡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麽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麽世界。

    穆曉曉讀了一遍便震撼住了,這難道是著名現代新格律詩人李華老師的新作?不對啊,這種韻腳和寫作方式簡直是聞所未聞啊。

    全詩5節20行,每一行都是9個字,且每節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韻,節奏感強,富有音樂美。

    詩中運用了許多富有色彩的語詞和物象,並以詞藻的絢麗多彩反襯了內容之醜,使“死水”的麵目越顯可憎可厭。

    全詩5節,每節都是4行,每行都是9個字,既有外形的整齊感,又有內在的韻律感。

    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這是穆曉曉內心的感受。

    這是一首諷刺詩,諷刺了什麽失調很多很多吧!

    穆曉曉首先到了自己,出身貧寒,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běn kē,按照自己的成績保研留校其實都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自己最終還是關係戶擠了下來,自己在學校努力工作,一年轉正,第二年就被評選為全省優秀教師,然後開始dài lǐ高三班主任,三年都是全校升學率的標杆。

    但是這又如何呢?

    但是自己的家庭生活卻是一潭不折不扣的死水。

    在蓮勺市這座西部小城市,26歲未婚算是不折不扣的大齡未婚女青年了。běn kēwén píng,固定工作,尚可的容貌都讓穆曉曉不願將就。

    但是哪裏有合適的呢?

    每一次相親對於穆曉曉都是一種煎熬,穆曉曉不願回家,隻有把精力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中才會有一絲絲快慰。

    一個柔柔弱弱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小姑娘,被磨礪成了一個事業上的女強人。

    穆曉曉決心寧缺毋濫,即使成為單身女權主義者也在所不惜。

    但是這真是自己想要的嗎?

    作為一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文科女,最仰慕的便是是文人騷客。

    穆曉曉唯一一次表白是對一個比自己大三十多歲的男人,那個男人是自己中文係的一名導師,大學客座教授,秦省著名詩人、作家。

    (這裏不得不提及一下,這個補充條例無比繁雜的婚姻法。

    教授,作家,醫生,科學家,發明家,這些擁有社會地位的人們,婚姻法會根據其的社會地位給予其一定的優待。這種不平等現象也是傳統儒學思想延續的一個痕跡。

    而非想後世那樣有錢就是大爺。

    這個時代一個窮酸的文人,隻要能寫出chuán shì大作,那麽即使窮酸不堪也會為人所敬仰。

    一個科學家能夠發明某些科技創新便是所有青年男女敬仰的偶像。

    相反一個暴發戶土老板,身家過億,想娶一房小妾便得好好思量一下得失了。)

    而這個男人拒絕了穆曉曉的愛意。最終選擇了一個中年喪夫的遺產豐厚的老女人作為自己的妻子。

    結婚後,竟然又找上穆曉曉以留校名額為條件,讓穆曉曉給自己做小。

    這次事件對穆曉曉的打擊很大。那事是不是已經給自己的心湖仍下了破銅爛鐵,然後又潑下了剩菜殘羹。

    然後自己迷茫糾結,出來工作,用大大的鏡框遮蓋住自己看起來有點稚嫩的臉龐,用板這臉來隱藏自己內心的情緒。

    像一個小巫婆一樣,揮舞著教鞭壓榨這學生們的潛力。學生升學率上升了。

    但自己真的愛這份工作嗎?

    自己真的正視過哪些年輕人的所思所想嗎?

    似乎單純追求升學率的自己已經早忘記了吧。

    而學生為什麽寫這首詩呢?

    似乎在諷刺這種分數決定一切的應試教育吧!

    對這位學生來說,應試教育的本身何嚐不是一灘死水。

    老師們扭曲的偏激的說教何嚐不是那扔出去的廢品和垃圾。

    通篇辛辣的諷刺,讓穆曉曉羞愧難當。

    不過穆曉曉繼而又不確定了。

    這樣的文字真的是出自一個十**歲的學生手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