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準備
字數:4172 加入書籤
A+A-
原來下車的正是考古隊長柴新,穿著一身唐裝,把頭發又理光了,戴著眼睛,手裏還拿著根文明棍,精神矍鑠,光頭在太陽下一照,簡直就出現佛光。
在三十年代的上海,還真就流行文明棍,上到達官貴人,下到黎民百姓,真是人手一根,就連蔣委員長都趕時髦,也有一根文明棍。
跟在柴隊長後麵的是兩位骨灰級別的專家,一位叫範真,年齡在五十歲左右,長臉型,留著山羊胡,挺著超大的肚子,戴著一副小眼鏡,走起路肚子一顫一顫。
範真在考古隊名氣不是很大,但是他隻研究關於遼代的曆史。對於即將挖掘的遼代古墓會有大的幫助。
在範真的邊上,是一個年輕人,剛到而立之年,雖然年紀不大,但是自幼喜歡搞文物。在十六歲憑借文玩界獨到的眼光,販賣文玩手串,就賺了第一桶金,他就是滿族鑲黃旗後裔舒坤,由於在家裏排行老二,平時人稱二爺。 猶豫考隊年輕的人少,所以就把二爺收編進來。
再後麵又跟了兩個年輕人!一個身材不高,圓臉,富貴之相。 另一個人最為醒目,身材高挑,最為耀眼的就是一頭銀白頭發,看著全為銀白頭發,但仔細一看,頭發黑白相間。
對於這兩個人,張皓和高山都不認識,隻等稍後隊長給介紹認識。
“柴老,您來了!” 這時候高山伸出手迎接上去,直奔柴新隊長,嘴裏客氣的說著。
“什麽柴老啊!要是退休了,還不是叫老柴。”張皓緊著接說了一句話,然後玩味的看著柴新和高山,接著又哈哈的笑了一下。
“小張啊!說話還是這麽直,我喜歡!我喜歡,哈哈!哈哈”隨著爽朗笑聲結束,用拐杖在地上戳了一下,打破了尷尬的場麵。
“小高,小張啊,我給你們介紹兩位新人,這位是盧輝,別看他一頭銀發,但是他可是祖傳中醫世家,你們知道,咱們的挖掘工作時刻麵臨風險,所以在咱們省裏請了這位年輕的中醫,以後你們要多親多近。”盧輝在以後考古過程中,可立下了不少功勞,把很多人在死亡線上拉回來。
隨手一指圓臉的說道:“這位是劉演,考古專業的高材生,這次來咱們隊裏實習,為了收集素材,準備寫一篇關於古代遼國曆史的論文,我順便就把他帶來,讓他曆練一下。你們可要多多關照!”
“既然在一起了,就是兄弟,以後大家互相學習。”高山說了一句,隨後和劉演握了一下手。
“你好,劉兄!認識了就是兄弟,想當年明朝著名畫家唐伯虎,他的名字和你相似,隻不過他叫唐寅,你的名字就劉演,多了三點水,相必劉兄八字命裏中缺水,以水潤之,方成大器。”張皓和劉演握手以後,假裝伸出左手掐指一算。玩味的看著劉演。
“張哥,讓你見笑了,你真是一說就對。”劉演用笑臉回應著。
張皓通陰陽之術,但是對於觀人,也略知一二。一看劉演就是大氣之人。自古以來,都把相麵當成旁門左道之術,相麵就是觀人之術。眾所周知,有觀人之術才有用人之道。從古至今觀人之術大成就者隻有兩人,一位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孔明先師。另一位就是輔佐明太祖打下江山的劉基劉伯溫。
但是把觀人之術傳承下來的,隻有晚清的曾國藩大人,他寫了一本《冰鑒》,正是傳承了觀人之術。次以用人之道打敗了太平天國。
隨後在高山的帶領下進了賓館,張皓給大家泡好了鐵觀音,這時候大家聚在了一起,柴新,盧輝,舒坤,張皓,範真,高山等這幾人聚在了一起,先開了一個會議。
高山先匯報了一下探山的經過,把期中的艱難困苦報告給力柴新隊長。
這時柴新說道:“各位同誌,對於這次考古的工作,我先重要表揚兩個人,表揚高山和張皓兩位年輕的同誌,咱們考古外業工作是十分艱苦的,大家有目共睹。昨天兩位同誌把探查的路線和坐標都發了過來,我馬上向省領導做了匯報,省領導十分重視這次遼代古墓的挖掘工作。昨天立刻下了文件,要求地方政府全力配合這次考古的挖掘工作。人力,物力,資金,專家,安保!馬上都會到位。大家的所需所用都會盡力滿足!我們做到的就是齊心協力,全心全意的做好這次遼代古墓的挖掘工作,保護好文物,為我們研究遼代的文化tí gòng更多文物。”
“那給我們加班費不?” 張皓不適時宜的插了一句話。
“放心吧!小張,組織不會虧待你們的,會適當的給你們加班費。”柴新尷尬的笑了一下。
然後和大家又探討了一下挖掘古墓的其他細節的工作。會議結束以後,柴新在高山的帶領下,又去會見了當地政府的領導。
駐守當地的武警部隊,在接到文件以後,出了一個班的戰士,作為此次安保工作主了,當地公安局接到指示,又出了兩名經驗豐富的jǐng chá。
當地的縣政府,指派來兩台小型挖掘機,為挖掘工作進行修路。要求必須全力以赴的完成路線的修複工作。兩台挖掘機迅速進入場地進行道路修複工作,隻用了五個多小時,就把山路修好,距離大墓隻有兩公裏的路程。
在公路盡頭, 為了考古工作的方便,搭建了幾個帳篷,作為臨時指揮所。
安排妥當以後,高山陪同隊長和其他專家返回了賓館,晚上的時候隻有張皓住在了臨時指揮部,另外還有兩名武警戰士住在指揮部的其他帳篷。
兩位武警戰士和張皓都吃了幾塊壓縮餅幹,喝了礦泉水就算是晚餐了,對於考古工作的艱苦,在也野外生活已經習慣了。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雖然已經進入夏季,但是在幽靜的山穀,顯得已經大冷,為了避免發生森林火災,於是就在帳篷後十幾米處的小溪邊架起了幾塊石頭,尋找了一些幹柴,升起篝火,圍在火堆邊取暖。和兩位戰士閑聊著,聊一些部隊生活,聊一些考古對以前發生的奇文怪事。
不知不覺的過了兩個多小時,三人已經有了困意,一天的工作讓三人感覺到身體疲倦。
為了防止起火,張皓起身用工兵鏟撥了一些小溪中的水,將早已燒盡的火炭澆滅。隨即鏟了沙土把火堆埋了,然後才放心的和兩位戰士回到了各自的帳篷。
再睡覺以前,張皓又提醒了兩位戰士,用樹枝將帳篷四周掃了一圈,隻有一層浮土,這樣做是防止晚上睡覺以後蛇或者其他爬行動物咬傷,然後可以根據足跡判斷是否是有毒的動物,這也是野外生存的基本常識。
進了帳篷,將工兵鏟放在床邊,躺在了折疊床上,蓋上了毛巾被,這就合眼而睡。
在快要到淩晨兩點的時候,隻聽到帳篷“撲通撲通”的聲音。間隔的聲音不是很長。
接著聲音又是響起,張皓此時睜開眼睛,聽了一下,然後順手拿起床邊的工兵鏟,悄聲走到帳篷門的邊上,翻來一點帳篷的門,向外麵看了一下,隻見在二十米以外站立一個黑影,這個黑影是背後對著帳篷。
這時張皓大膽的打開了帳篷的門,左手拎著工兵鏟,就走了出來。
“請問是哪位朋友,不敢以真麵目示人。”張皓低聲的問了一句。
黑影聽到張皓說話以後,也沒有轉身,直接向前跑去,直奔大墓的方向。
張皓握住了工兵鏟,緊隨其後的就追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