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冰溝

字數:5585   加入書籤

A+A-


    眾人都在賓館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柴山隻派了舒坤和劉演去了臨時指揮所。其他人留在了指揮部。張皓和高山都各自的背上了自己的裝備。又是一次遠行的任務。



    由於提前聯係,林業調查組的人已經在樓下等候 了,林業調查組派出了兩個人,都是經常進行野外做業的精英,一位叫高忠,剛四十歲出頭;另一位叫李 華,也是四十多歲。他們不僅背上了林業調查的裝備,就連野外用的小帳篷都背上了。 放在了車的後備廂。



    高山和張皓立即下樓,和兩位調查組的同誌上了車。直奔冰溝。



    在車上進行了簡單的溝通,高山把這次去冰溝的任務單的介紹了一下。在車上四人通過看地形圖,確定了進山的路線。需要從一個小村叫寫字洞的地方進 山。



    一個小時的車程。很快就來到了寫字洞,四個人 都背上了裝備,帶足了壓縮幹糧和水就進山了。由於路程太遠。就讓司機開車先回去了。



    上午剛剛九點鍾,四個人就開始延著山穀向前行進。



    開始的路還很順利,山穀中的小溪向外流著, 水很清澈。可以看到溪水中的小魚。四周鳥語花香。 大約走了三公裏,就沒有道路了。在森林調查隊高忠口中得知,這項林業調查,是五年進行一次。上次已經來過一次了,裏麵根本沒有道路。就連本地人都很少踏足冰溝深處。因此帶了帳篷,準備在山上過夜。



    又向前走了三公裏,此時的道路每走一步都很艱難。大家都累了準備休息一下。



    正在大家準備卸下裝備休息的時候,聽到了水聲 ,又繼續前走了一段,轉過一個山彎,看到了一個高兩米多的石棚。溪水正是沿著石棚流下來的, 而石棚的下麵正是一個水潭,不知經過了幾百或者幾千年,石譚裏麵的水已滿,深不見底。



    四人就在水潭不遠處停下,都在背上卸下了裝備去。坐在了一塊大石上休息。



    張皓把包背裏的水拿出來分給了其他的三人,雖然四人都帶上了水,但是路途太遠。也隻能節約的喝水。



    張皓和高忠李清兩人閑聊著,高山此時站起了身 ,走向了水潭去觀望。高走不論走到哪裏,對於好的景色都習慣的拍幾張zhào piàn。



    拍了張zhào piàn以後,返回身,四人續繼閑聊著。正在這時高山道:“皓子,快過來看,你們這個像什麽 ?”



    高山一邊說,一邊把手機遞給了張皓。張皓接過 了手機,看著手機上的zhào piàn。此時高忠和李華也圍了過來。



    “像一個葫蘆。真像一個葫蘆。”李清說道。高忠在李清的邊上也點頭表示認同。



    “真像一個葫蘆形狀。難道這就是絲綢上給的提示四個水葫蘆嗎?”張皓一邊說的一邊把手機遞給了 高山。



    轉身走向了水潭邊上向石棚看去。水沿著石棚流 下,水流經過一的方,就像一個葫蘆嘴的嘴口。下麵 被衝刷的,就是一個葫蘆形狀。



    “這能給咱們什麽提示?難道在水潭的下麵嗎? ”張皓沒有回頭,直接問了高山一句。此時三人都跟了上來。看著水潭。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高忠感歎道。



    “是啊,不知經過幾千年的衝刷。才形成了這 個形狀。”李華附和回答了高忠。



    “老高,你怎麽看?你水性好,量又大,這些水夠你喝的了吧。真需要你下去一探究竟了。”張皓開 玩笑的說著。



    高山回答道:“我酒量再大,也喝不下這麽多啊,哈哈,哈哈!”



    高山一邊說著,一邊脫下了上衣,把褲子也脫 了,隻穿了一件緊身內褲。左右搖了搖頭。向前打了幾拳。深吸了一口氣,向下一跳,濺起了小小的浪花 ,直接就紮向了水潭。



    張皓三個緊張的在水潭邊上等著,時間一分一 秒的過去,每過一秒好像過一年。



    大約過了一分半鍾,水花一濺,高山的頭在水麵上露了出來。然後大口的吸氣。高山伸出了左手,三 個人合力把高山在水潭中拉了出來。隻見高山右手拿著一個油布包。



    此時高山打著哆嗦,雖然已經是夏季,但是山水又涼又硬。普通人根本受不了。



    “水太冰了,真夠我喝一壺的啊!”高山還不忘調侃一句。



    李華在包中找了一件厚衣服,給高山披上了,高山坐在了陽光能照射的地方,過了兩分鍾才緩合了過 來。



    “我還沒有到底,就感覺有一股好大的吸力,幸 好我在水裏摳住了岩石,才沒被吸下去。可是我摸了 一下岩石,居然摸到了這個東西。”高山把油布包遞給了張皓。



    張皓把油布包打開以後,隻有一塊石頭,就是一塊圓形石頭的四分之一。



    “老高啊,費了這麽大的勁,難道就找到這麽一 塊石頭嗎?莫非四個水葫蘆,每個都藏了這麽一塊石頭嗎?”張皓感歎著對高山說道。



    高忠和李華也把石頭拿了過去,仔細的端詳了起來,根本沒有發現特別之處。



    由於是夏天,休息了片刻,高山把衣服又穿上了 。把那塊石頭又放在了包裏,繼續前行。由於水潭處 的石棚太高, 隻能繞道向裏行進。



    又走了兩公裏,看到了第二個水葫蘆。這個水葫蘆的水已經幹涸了。深可見底部。有五米深的距離。 此時不用下水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張皓和高山就沿著水葫蘆邊尋找,希望能找到第二塊石頭。



    在底部大約三米的距離,看到了一個石台。上麵安靜的躺著一塊油布。和第一個是一樣的。



    張皓這次順著水葫蘆邊沿滑到底部,拾起了這塊油布。李華和高山在上麵順下了一去繩子。張皓拉住繩子爬上了水葫蘆。



    把油布打開,還是一塊四分之一的石頭,高山 把第一塊石頭拿了出來,兩方石頭合在了一起對接到 了一起。



    高山說道:“這才像個物件嘛!”



    隻見兩塊石頭對接以事,是半條魚的形狀。 



    “難道咱們找的鑰匙是陰陽魚嘛!怎麽兩塊石頭分不分開了”張皓說道。



    兩塊石頭對接以後。就像吸在了一起,分不開了 。此時高忠找開了背包,拿出了一根鐵釘,放在了對 接在一起的半塊圓形石頭上。隻見石頭根本不吸鐵釘 子。



    “太神奇,這兩塊石頭根本不是磁鐵。”高忠對李華說道。臉上顯出了驚訝的表情。



    四人坐在了一起,開了一個小會。高忠作為林業調查組的隊長,表示支持考古隊的工作。以張皓和高山先找到鑰匙為主。李華也表示讚同。高山和張皓都表達了感謝。眾人又簡單的談了一下其他的事項。



    時間已經過了中午,四人打開包背,拿出了壓縮幹糧。都吃了一點。天氣太熱,路又難行。每個人都吃的不是太多。



    休息了一會繼續前行。路已經越來越艱難了。可以說是沒有路,都是兩米高的灌木叢。四個人隻能一點點向前行進。



    張皓和高山經常進行野外工作,可是也深深的會到了作為林業人的艱辛,他們同樣在野外工作,也沒有一句怨言。在心裏敬佩工作在林業一線的人。



    有了前兩次找到圓形石頭的經驗,隨後又找到了第三塊和第四塊石頭。四塊石頭拚起在了一塊,就是 一塊圓形石頭的陰陽魚。這個陰陽魚已經分不開了。 混然已經成為了一個整體。



    按照高忠運用手裏的**計算,四人已經向 大山裏行進了將盡二十多公裏。完全進入了冰溝的腹地。



    高忠看了看手表,已經下午三點多了,想要出山已經完全不可能了。對於林業調查隊的樣地。還有三百米的距離了。高忠提議四個人不能分開,先幫助林 業調查組完成工作,然後找倒合適的地方過夜,第二天再出山。



    根據導航的指示,四個人找到了林業調查組的一 塊樣地,隻有一畝大。在李華和高忠的指導下,張皓和高山幫著調查隊完成了樣地複位的工作。



    完成了調查隊的工作,天已經完全冷了。在大山深處不比山外。雖然是夏季,但山裏已經寒冷。



    四個人找到了一個平緩的山穀,李華和高忠都帶著帳篷,雖然是單人帳篷,但是每個帳篷可以睡下四 個人。



    野外工作就是這樣的塊。此時已經晚上八點多了 ,四個人把包裏的幹糧都拿出來吃了個幹淨。所帶的 飲用水還留了一部分,以備不時之需。



    張皓拿出了折疊的工兵鏟,在地上挖了一個深深 的土坑。其他三個拾了幹柴。架起了一小堆篝火。



    四人圍在了篝火邊,閑聊著。相互訴說著一起奇聞怪事。轉眼間到了十點。高忠決定,三個人先睡, 留下一個人守夜,然後下一班的人是四個小時以後了 。這樣的大山裏,誰也說不好會發生什麽事情。



    高忠自奮勇的留下了守第一班的夜,下一班是張皓守夜。



    就這樣,高忠自己坐在了篝火邊守夜,李華和高山張皓三人在帳篷睡覺。



    這漫長的深夜,真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