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極力籠絡
字數:5054 加入書籤
A+A-
“你們說某的想法如何?”李世民對著恰巧都聚到一起的王妃們問道。
“這詩句裏的盛世,真是令人向往啊~~~”
“真想看看是哪般童子能有如此見識!”
“什麽童子啊,都十四五歲了。”
“前幾日的床榻睡著舒服不說,單那滋味樓流傳出來的菜肴真正的讓人欲罷不能。”
“隻羨慕月麗正是年齡,能婚配如此才華的小郎君。”
“恭喜二郎,再過些年那小郎定成二郎臂膀。”
“那小郎將來比之那些學士也是不差的。”
“長孫姐姐明日就將殷府的裴夫人請過來議一上一議可好?”
“隻可惜是個庶子,就怕招人議論。”
“英雄不問出處,若隻重出身就舍卻此等良才,實屬智者不為。”
李世民見內宅的女人們不反對,心想,這婚事看來是成了。
此時長孫王妃說道:“今日那小兒奉上此論,陛下定有賞賜,不如由陛下賜婚可好?如此榮耀,即使他是庶子,也不會再有人議論了。”
“若陛下賜婚,當時榮幸。以後誰還敢言那小郎是庶子?月麗以後也不用受無妄的非議了。”
“姐姐此言甚好。”
等其他人都離開了,李世民和長孫王妃說起了今日與殷清風所有的交談的內容,“愛妃,這少年郎不但心淩雲之誌,而且將此事說與我聽,明顯是想投靠與我。隻是我想不明白,他為何就認定我能”
長孫王妃也是沉思著,過了一會兒,他說道:“就目前來看,先不討論他為何與二郎這般親近,單說他前後幾策和關於帝國的設想,此子是絕世人才,定是沒錯的。此等人才不多加籠絡,恐怕他會轉投他處的,月麗許配給他是極好的主意。”
“隻是你可還記得我和你說過,不知為何他在去年便私自離府,隻身帶著一個婢女遠居城南的事情?”
“嗯自嶠國公離世後,這鄖國公算是閉門不出了,以此子的才情來看,怕是因為這鄖國公府裏不能容下他才對。”
“或許吧,等過幾日我再問問他。”
李世民心裏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武德提出來改五銖錢為開元通寶,已經極大的改善了大唐的經濟。可現在他奏請銅錢的改製,如果得以實施的話,即便這主意不是他最先提出來的,可到了那時,他的聲威,怕是連皇宮裏的那位也要蓋過的。如此以來
離開秦王府的殷清風,坐在車裏沉思著:“今日自己這近乎‘表白’似的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可以說,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豪言壯語。當時李世民的確很激動,可是冷靜下來後,他怎麽想?他會簡單的認為有這麽弘大理想的自己,就甘心做他治下的百姓?甘心為他賣命?會不會生疑心?
可是不這麽做,而是循序漸進的話,要等到什麽時候才能得他信任、並有機會和他討論皇儲的事情?隻憑種地那件破事兒,頂多就是引起他的注意力罷了。如果沒有後續更讓他看重的地方,大不了他將自己扔去負責農業方麵的事情了。
今日與他說起這麽多,好處是自己肯定會被看重,壞處是自己的忠誠心會不會被質疑?
呃~~好像小爺真沒有什麽忠誠心。那麽以後自己要做的事,就是獲取他的信任。可這信任最是難辦的事情啊”
大唐的朝臣們經過十天的口水戰之後,還是決定實行貨幣改革。以前隻用來封賞用的金、銀通寶也都融化了重新鑄造。為了tí gòng兌換方便,櫃坊這個銀行的早期雛形也要準備開遍大唐的各道、州。
既然政令已經發出了,再想反對也暫時收起心思。那些反對者隻等這秦王提出的銅錢改革出了簍子,再一軍將死他。
現在殷清風整天想著就是如何獲得李世民的信任。
可是信任這個東西吧,需要兩個人去相互了解、相互溝通。
難道他跑到李世民那裏說:“嘿,哥們,咱倆聊聊人生、聊聊理想?咱們來個抵足而眠、秉燭夜談什麽?”估計倆大嘴巴子就把自己扇到西伯利亞去了。可是沒有交流的機會,他不能了解自己,咋信任自己啊?
殷清風一想到這個,就不是一般的煩。所以當這天李世民又召喚他的時候,殷清風竟然有些小歡喜。
等冷靜下來的殷清風,暗自啐了自己一口,真特麽的賤啊自己,難道現在不能取得李世民的信任,就沒別的法子了嗎?比如想辦法活久一點兒,隻要暫時小命兒保住了,以後再慢慢謀劃唄,真是的。
等到了秦王府的時候,想明白了的殷清風已經放鬆了下來。所以再次麵對李世民的時候,他又恢複了雲淡風輕的樣子。
“小子見過秦王殿下。”
“坐吧。最近可還好?”
“謝殿下掛念,小子最近還不錯。”
“那日聽了你的建議,某忘記問你了,現在某正式問你,你可願到某的文學館來任職?”
殷清風一愣,“到文學館任職?”
“正是!”李世民期待的看著殷清風。
殷清風可是知道,這文學館裏的十八學士到了後期基本上都有不錯的前程,說不動心有點兒虛假了。
可是一想到那些讓他根本整不明白的正治遊戲,殷清風也就打消了這不靠譜的念頭了。
殷清風斟酌了一番,說道:“小子喜歡看陳壽的《三國誌》,從這書上小子得到了一點心得,小子認為這世上的人因為其所具有的才能和性格是有所不同的。一種是像殿下這種統帥人才;一種是實實在在做事的人才;一種是參謀政事或軍事的人才。”
“是這個道理,那你自認為你是什麽樣的人才?”
“小子自認為可以為殿下參謀一些事情的。”
“那你都能參謀些什麽?”
“小子對於朝堂內的事情是一竅不通。對於朝堂之外的事情倒還有些見解。”
“這也不奇怪,畢竟你還年幼,而且你的家族中也無人提點你。不過,隻要你進了某的文學館,依你的智慧,朝堂這些事情很快就會熟悉的。某也會讓你認識的房學士、杜學士等指點你的。”
“這個嘛請恕小子無理。在小子啟蒙之後,也想著有一天位列朝堂,做一個光宗耀祖之人。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子發現自己並不喜歡與過多的人交往。說到這裏,小子說一些話題之外的事情。
小子出身是鄖國公府的庶子,在去年春天之前,小子還安然的生活在那國公府內。當有一天小子想做些事情的時候,小子被長輩斥責了,少不更事的小子決定離家出走。出府之後,小子做出了香皂,又建了一家仙居坊的商鋪。可是除此之外,小子還是願意呆在小子那小院子裏,沒事兒的時候寫寫畫畫。不願意做事了,就摟著小子那和小子一起離府的小丫頭說說話逗逗樂。
聽到這裏,或許殿下會訓斥小子的慵懶、不思進取。可是小子想要殿下知道的是,小子真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性子;說到朝堂政事,實際上小子是一點興趣也沒有。小子或許能懂得一些世間事但不通人情,廟堂上的爾虞我詐,實非小子擅長。如果殿下認為小子還算是有些才華,還請殿下放任小子回去。等小子有了什麽想法,再來拜見殿下並將小子的想法告知與殿下,就像之前的一樣。”
殷清風的長篇大論,讓李世民陷入了沉思:觀這小子剛才說話時,神色並無閃爍,或許真像他說的那樣不喜政事。根據之前探聽的結果來看,他平時除了去李伏威那裏,好像並沒有與什麽人結交。唯一一次與外麵打交道的,怕是就是那次謠言的時候了。不過就憑他這手段,能力還是不錯的。真的不把他留在身邊,自己又如何放心?
“某問你,你為何當初向某提及這種植的事情?”
“回殿下,小子已經故去的阿翁曾言道,他追隨殿下時候,就很是敬佩殿下,命小子兄弟二人,但有所成一定要為殿下效力。小子作為阿翁的後人,心裏自然與殿下親近更是遵從先祖的遺願了。”
“嗯說到你阿翁,某也是心裏戚戚然。”李世民聽殷清風這麽解釋,心裏多少有些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