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對簿公堂(二)
字數:2906 加入書籤
那微微昂首站在公堂上的女子,精美得若比天女下凡的完美五官,與傳聞的醜陋惡臭實在想不出半點關係,再看那一雙墨色的眸子猶如寶石般炯亮,那有半點心智不全的樣子?
再說,楚將軍是殉國而死,當時先皇的賞賜之豐厚,但凡有點年紀的人都知道,若說那麽多賞賜之下,安平公主還需要吃楚俊陽的米飯長大,豈不是打先皇的臉?也不會有人信,而且楚俊陽是繼子,本就是傍著楚將軍吃飯,若說是安平公主養了他,反倒能說得過去。
楚俊陽還真沒想到她居然會去找禮部當年的檔案,還評估了楚家現在的家產,一時間氣勢竟然落了下風。
楚夫人連忙為丈夫解圍道:“那是因為公主當時身患惡疾,為了給你治病,可是花了我們楚家不少銀子。”
楚若汐按住想要激動的珊兒,冷笑道:“楚夫人慎言,什麽叫你們楚家的銀子?難道就因為楚大人有了個姓氏,本宮家的銀子就平白的成了你們家的嗎?”
楚夫人憋著臉道:“就算如此,那些錢也是為你看病用掉了,月華城的人都知道,你十一歲開始就患了惡疾,楚家求便天下名醫,耗費巨大,你卻如此忘恩負義的要與我們算賬,不覺得可笑嗎?”
楚若汐半步也不退讓的反問道:“既然為本宮看病能用掉這麽多銀子,楚夫人何不說說,究竟是什麽病?請的哪裏的大夫,用的又是哪個藥材鋪子的藥材,這抵得上先皇賞賜七成的家產?那些錢,就算是將月華城所有的藥材鋪都買下,也綽綽有餘了,本宮記不得了,楚夫人可否提醒一二。”
楚夫人麵色鐵青。“就是惡疾,大夫都診斷不出原因,那錢就是你用了。”
就是本宮用了?”楚若汐笑得冷凝,不由的發出一陣鄙夷的聲音,兩道眉毛給予她的眼睛一種特別的震撼力,“楚夫人怎不說是被本宮扔到那護城河裏隨水飄了?但是這麽大筆家產,就算被扔到護城河裏,也該有人看見,落個聲響吧?”
楚夫人結巴的說不出話來,倒是楚如煙莫名其妙的哭得梨花帶雨道:“堂姐與我們本是一家人,想不到今日對簿公堂這般咄咄逼人,難道我們十幾年的親情,在堂姐眼中就什麽都不是嗎?”
她那腔調委實可憐,大堂之上的氣氛變換得混亂起來。
此時,楚若汐先是緩緩的掃視了大堂一圈,然後將目光落在三位主審身上,為首的刑部主審站起來道:“郡王妃說的也在情理之中,這十幾年的恩情,若就因今日這場官司而白白沒了,也委實可惜,還望公主殿下三思。”
楚若汐揚起下巴,沉聲問道:“三位大人可覺得本宮是身患惡疾之人?”
三位主審自然是搖頭,就算有也不能點頭,畢竟她的現在的身份已經是皇族,就算今日隻是用將軍遺腹子的身份鳴冤,也不能得罪。
接著,柳眉緊蹙,目光如炬,毫不退縮楚若汐問道:“這所謂的十幾年親情,也隻有郡王妃這般虛偽做作之人才能說得出口。”
你!”楚如煙怒視著她,那日在寧王府受辱,今日她定要討回來,又是抹了一番眼淚道:“堂姐這話,真是讓如煙心寒,莫不是如煙這堂妹,在你心中,一文不值嗎?”
郡王妃這話該本宮反問楚大人,這家產,既然是家父用性命換來的,自然是留給本宮的,本宮爭與不爭,都是合理的,總不會是你們霸占了本宮的家產,揮霍了本父親與母親用性命換來的家產,那家產就是你們的了?”
看客們尚誌一品官吏,下至鄉野市井都有,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扯了這麽久,楚家隻是不想歸還家產而已。
公主做了寧王妃,這氣度,果然就不一樣了,莫不是那東臨王爺現在也手頭緊,殺了我西華這麽多百姓,現在還想要西華的錢銀養成不成?”楚俊陽厲聲道,他畢竟官場打滾多年,怎麽潑髒水也是裏手。
楚若汐隻是輕蔑的瞟了他一眼道:“若是如此,楚大人覺得,會等到今日嗎?”
刑部大人也是疑惑,畢竟楚若汐受封公主多日,且不說寧王寵愛,單是救了皇後,也早就可以動手了,不禁問道:“對啊,公主殿下,此事若是要爭,早該遞交訴狀,怎麽偏偏等到今日?”
楚若汐委屈無比的抹了抹眼角的淚水,那梨花帶雨的模樣,看著就是天大的委屈,“本宮原是顧念親情,想他家老夫人也是一把年紀,一點家產不計較也罷,但是前日,胡大人因為本宮文書錯字太多,當著皇上的麵教導了一番,卻不知本宮在楚府的時候,連個像樣的教書先生都沒有,就被他們汙蔑得了惡疾,關在陋院裏見不得天日。”
西華男女皆可讀書,而且官家還有設定學堂供沒有請教書先生的孩子學習識字,雖然也就要求識得一般告示,懂一點加減方法,但是富貴人家的女兒竟然無人教導,以致錯字而在重要的國試時候落了名次,那就是楚家人確實過分,就算是仇視東臨,這女子也是無辜的,又紛紛數落起楚家來。
不然說不定就有個女狀元了。
楚若汐接著道:“不過,這些都是陳年往事,計較也計較不過來,隻是昨日本宮第一日去刑部報到,竟讓被左侍郎給攔了下來,說是戶部的文書記載,本宮身患惡疾,不得為官,若不是皇上親自指派了三位禦醫為本宮探脈,這惡疾的名頭,就永遠的記在本宮頭上了。”
本宮從小身體是不強壯,但也不曾患過惡疾,他們欺負本宮年幼無援,霸占本宮家產不算,還故意將惡疾之名冠在本宮頭上,還在月華城中四處傳言,本宮患有惡疾久治不愈,是會傳染的。”
那是事實,我們楚家的人都知道。”楚夫人連忙狡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