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將來?
字數:3046 加入書籤
楚若汐母親鄭媛的醫術在老一輩人心裏也是有些名氣,女承母業,而楚若汐為皇後接生,保住了母子性命的罕見醫術,更是讓人向往,居然肯公開授學,傳與世人,真不愧是忠烈之後,就連對宮熙寒的仇視都沒有以前澎湃了。
楚若汐搬家這日,除了城中百姓的讚頌之聲外,張二玄請人傳來書信,說是父親與兄長在那南靖居然過得不錯,不願再動,而哥哥娶當地的女人做夫人,月華城他們家是不會再回來了,他自然也是陪伴父親小住一段時間,開春再回來。
冬日漫漫,將楚家改成學堂乃是大工程,楚若汐每天也隻能花一個時辰在哪裏先講解些醫學的簡單知識,母親與哥哥也要等年節才肯過來同住,閑來無聊,楚若汐抱著特意讓人縫製的抱枕懶洋洋的坐在暖閣裏聽新來的護衛講百裏堂的事情。
百裏堂的事跡雖然在江湖傳言甚廣,但她這般日日要聽的,幾十個護衛輪流說起來,也有點力不從心,畢竟他們的任務是保護公主,好好的一個公主,居然就喜歡這些江湖段子,到後麵,也隻能瞎掰,卻又總被識破。
已經沒有“存貨”的護衛,低聲試探問道:“公主殿下,就算想去九國遊玩,也未必就需百裏堂的人保護?先不說能否有緣遇到百裏堂的人,就算遇到,他們也未必肯收我們,就算收了我們,至多也就是個跑腿,做不了一方堂主,是沒有辦法得到九國其它分舵的庇護與援助的,再說您是金枝玉葉,豈能屈尊降貴,與那些江湖人混在一起?”
心情不是太好的楚若汐白了他一眼,冷冷道:“本宮就是想聽,你不願意?”
看那駁我者死的眼神,那護衛深深吸了口氣,試探問道:“公主這般想知道百裏堂的事情,可還是有別的用意?”
楚若汐憋屈著臉看了他一眼,然後示意他近一點。
那護衛顧忌身份,並不敢太向前,而是跪在她不遠處,楚若汐想說的話也不想說了,揮了揮手,讓他出去了。
珊兒向前道:“小二不在,小姐這是悶得慌?”
漂亮的眉心微微蹙起,楚若汐道:“如今皇兄已經順利登機,那個草包也自刎了,皇兄定會解了王爺的質子身份,但若是王爺不是質子,是不可長留西華的。”
珊兒認同的點頭道:“沒錯,若非質子,他一個東臨的王爺,是不能留在這月華城,不過奴婢看王爺沒有半點要走的意思,就連嬤嬤偶爾稱他駙馬的時候,也沒有辯駁的意思,奴婢看得真切,王爺真心喜歡小姐,恐怕是想留在西華,小姐為何還是堅持以前的想法?”
一隻手托著下巴,一隻手碾著一片泡的鬆軟的茶葉,楚若汐自己也有些瞧不起自己,“珊兒,你說的其實也知道,隻是我總是覺得心裏不安,就怕這件事情,看起來美好,結果卻是一場空,我和他雖然算得人盡皆知的夫妻了,但總擔心他有一天,終究還是要回東臨,到時候,我自然不會同去,希望他自己回去就好,所以我不想用情太深。”
珊兒還是不解,但又很想寬慰一二,自家小姐對自己的婚事,真的開竅了,“小姐這是何苦?你現在是公主,也是身份尊貴之人,皇上對你好,王爺對你也好,那些傷心的事情,都隻是小姐的擔心而已。”
你說的,我也知道,所以他若留在西華,自然是最好,日日看著那人,也是賞心悅目。”楚若汐自言自語般安慰自己。
小姐就是如此的評價王爺?珊兒有點聽不下去了。
又聽她道:“隻是一切明明都好,我又何必自尋煩惱?”楚若汐自我安慰道,不知為何,這一切太多圓滿,反讓她心中不安。
愣了愣,珊兒懷疑自己聽明白她的意思了,又不敢相信自己聽明白了,但又不敢相信的低聲問道:“小姐心中,原來王爺就隻有賞心悅目那一點長處?那豈不是是看戲的看戲子那樣?”
那倒不是,隻是男人既然都喜歡女人美貌,我喜歡他的俊顏,這樣才能公平。”楚若汐這般說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信了還是不信,“他若不是這般的灼灼其華,隻是一個尋常人,那該多好?”
小姐與王爺是真心相愛……今日小姐怎麽會想起說這番話來?”珊兒對於她的苦惱不解的問道。
桃子不知道什麽時候進來了,也為自家王爺說好話道:“王爺才貌雙全,與王妃也是恩愛情深,王妃今日此番話,說起來,不是淺薄了自己?”
楚若汐皺著眉問道:“桃子,王爺以前都喜歡什麽樣的女人?”
桃子想了半天,“不是蒙騙王妃,王爺以前眼中從未有任何女子,更別說喜歡了。”
那靈韻呢?”雖然長得好,但是在月華城的傳聞,隻怕沒有哪家女子肯接近吧?
靈韻郡主雖然是王爺的表妹,王爺也從未將她放在眼中,至於喜歡,奴婢確實看不出來。”
那他喜歡什麽樣的男子?”
桃子尷尬得半天發不出聲來,荔枝也是驚訝問道:“王妃為何這麽問?”
楚若汐道:“王爺既然想留下,我自然要多了解了解他,他既然沒有喜歡的女子,那可有喜歡的男子?”
桃子非常用力的想了想道:“王爺雖然總是與下屬議事,但也不見對誰能稱得上喜歡,不過奴婢隻是府裏的一個三等丫鬟,王爺的事情,其實也不知道多少。”
長得這麽好看,連個喜歡的人都沒有,還真的是浪費。”楚若汐搖了搖頭惋惜道。
荔枝不由好笑道:“王妃莫不是想著旁的事情,吃醋了?還是靈韻郡主沒有回去,讓王妃有點難過,王爺不過看她是自己表妹,她千裏迢迢過來,現在早已經大雪封山,王爺雖然讓她住到開春再回去,但也從不去看望,王爺的心思,就在王妃一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