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村裏村外
字數:3820 加入書籤
桂省通州市屯品鎮天禾鄉柳上村。
一大一小兩人各自拖著一大一小行李箱站在村口的大石碑前,看著石頭上“柳上村”三個有些陳舊的紅漆大字,心底滿是親切。
貝貝見爸爸不走了,迫不及待的催促道:“爸爸,快走啦,果醬要去找爺爺奶奶和祖爺爺祖奶奶的。”
小姑娘現在已經能夠很溜的道出這一長串的叫法了。
柳哲回過神,揉揉她的頭笑道:“走,這就走,你來帶路吧,爸爸跟著。”
“哼,爸爸都不記得回家的路了。”
小姑娘給了爸爸一個大大的白眼,就拖著她的小箱子帶頭走在前麵。
要致富,先修路!
村裏在國家興起村村通工程後,不僅路修到了村口,而且把村子的主路給一起修了。按照修路的條規,長度超過三十米、能夠並排兩輛小車的路都可以免費修到位!
看著前麵已經走了三四米遠的小人兒,柳哲快步追了過去,箱子滑輪的聲音在這寧靜的偏遠山村格外刺耳。
柳上村,地處大山深處,在沒路路通工程之前,隻有一條三米寬的泥路可以通往外界,一下雨,路麵都是泥濘,車子根本就走不了。
路是沿著一條大河而建,要是以前,還需要在大而淺的一個河段走一米寬、離水麵不到半米的木橋,真的是一根根樹幹拚接而成的橋!
至於車子,隻能從平均深半米左右的水裏過了,水底下都是圓溜溜帶著水藻的鵝卵石。這河段不知道多少摩托半途熄火或摔倒,也不知道多少人掉到不深的河道裏洗個涼水澡,一下大雨就水淹木橋,基本上想出去是不可能的。
還好現在不僅修路了,還架了座橋。
村子獨姓柳,62戶314人,兩麵靠大山,被大河包圍,要不是村子還算是在高地,每年發洪水也就隻有被淹的份。
——
一路走來,村子裏竟出奇的安靜,一個人都沒見到,要不是時不時能夠見到黃狗黑狗遠遠吠叫,雞鴨亂跑,都以為是無人村了。
不過柳哲並沒有過多的驚訝,已經習以為常了。
村子的青年都已經跑出去打工,而家裏現在基本上隻有老人和小孩。
為數不多的叔輩都下地幹活了,爺輩門要不是呆在屋子裏就是跑到村子的小賣部閑聚去,小孩子要上學,所以沒人也是能夠理解的。
柳哲的家在村子靠裏的位置,所以是要穿過全村,村子不是很大,一路上自然肯定能碰到村民。
這不,剛走沒一會,就碰到一個從院子裏扛著鋤頭出來的水桶腰婦女,皮膚被曬得有些黃。
李鳳嬌,柳哲的三嬸,為人勤勞,基本上每天不是下地幹活就是去幹活的路上。
三叔柳平安則是村裏留守的壯年之一,人比較矮,但是卻渾身硬邦邦的精肉,要說村裏幹活最利索的,他當仁不讓。也是柳哲在村裏最親近的人之一,因為兩家的隔親不過三代而已,也就是他們兩家人是同一個祖爺爺!
三叔主要是開著一輛最近換新的三輪車拉客,每三天一次的集市就會往返於鎮子和這邊的村落之間。
不是集市的日子就偶爾接電話幫別人拉拉貨,附近哪裏要建房子就去幫工或者哪裏需要裝修、誰的車子壞了,找他準沒錯就是了。
他亦是村裏認識人氣最廣的人之一,十裏八鄉基本上都認識,鎮上的店主見到他也都能夠打得上招呼。
——
“小哲回來了,還以為過年你們才回來呢!”李鳳嬌見到柳哲顯得有些詫異,先打著招呼。
“三嬸,這是要下地?”柳哲也笑著打了個招呼。
貝貝不甘寂寞的奶聲奶氣道:“三叔婆,你吃飯了嗎?”
“是啊,地裏還有活呢。”李鳳嬌朝著柳哲笑道,之後對貝貝說道:“吃了,貝貝吃沒?要不要來叔婆家吃?”
對於三嬸這一天到晚的說“地裏還有活”,柳哲有些苦笑。
農村裏的土地說來也神奇,你認為沒活的,它確實沒活了。但你覺得它有活吧,總能找到一些活來做,擺擺弄弄又是一天過去。
小姑娘認真的搖頭,說道:“不要啦,果醬還要找爺爺奶奶和祖爺爺祖奶奶呢。”
柳哲摸摸她的腦袋,小家夥一點也不知道含蓄。抬頭說道:“三嬸,您先忙,我先回家了。”
“去吧,你媽老是嘮叨著你們什麽時候回來呢,嗬嗬。”雖然如此說,但依舊笑嗬嗬的看著。
柳哲無奈的笑笑,村裏老一輩的總是喜歡目送年輕人先離開再離開,和市裏長者先行正好相反,在市裏呆久了總有些不習慣的。
知道勸不了,隻得拉著貝貝轉頭朝家裏走去,小姑娘還回頭喊道:“三叔婆再見。”
“貝貝真有禮貌,你也再見。”
……
村裏的小賣部是在村子的中間地區,旁邊就是一個大廣場,或者說是以前的老舊曬穀場,邊上都是一棵棵大樹,村裏共同所有。
路過時,在邊上樹下走棋聊天的一個個村民們第一時間就發現了他們,畢竟輪子的聲音太響,人未到聲先到了。
“喲,這不是我們村的大明星嘛,怎麽回來得那麽早?”這話聽著有些刺耳,不過柳哲知道隻是存粹的打招呼而已。
“回來得挺早啊,今年。”
“小哲,什麽時候上個春晚?聽說明星都可以上春晚的呢。”
“哈哈,上春晚,那我們村子可就熱鬧了。”
“還出去嗎?”
……
柳哲隻能停下,一一打著招呼,回答著問題,反倒是貝貝隻是好奇的看著,並沒有說話。
見到家裏的房子時,柳哲暗籲了口,村裏的人真夠嘮叨的。這不僅是他,每個回家過年的青年基本上都會被老一輩的人問東問西的,算是別具一格的傳統了。
至於明星什麽的,對於他們來說,也隻是一個能賺大錢的工作,並沒有多大的別樣心理,最多就是有些羨慕能賺那麽多錢罷了。
可能甚至還覺得不如在家種地來得安心呢,老一輩的村裏人一生就隻求一個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