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汾郡新貴
字數:3803 加入書籤
徐汝愚四人策馬馳入鎮中,即將駿馬交給守值在鎮裏的馬幫弟子,四人徑直向遠菊樓走去。轉過街角之時,驀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發現宜觀遠、宜聽雪父女二人。宜聽雪依舊明豔動人無甚機心,走在人群中東張西望,絲毫不掩好奇的女兒心思,對凝視而來的充滿熱力的目光也不避視,反倒回以親切的微笑。
徐汝愚暗笑,現在商南鎮風起雲湧,人人都收斂性子,不敢輕啟事端,否則宜聽雪這般誘人容顏,還不在立即在長街上引起騷亂?
幼黎循著徐汝愚的目光也看見聽雪她們,竹行鎮世外桃源一般的光景瞬時湧回腦海,口裏“哎呀”一聲的道:“聽雪和她爹怎麽會出現這裏?”
徐汝愚正想先一步避入遠菊樓中,宜觀遠似生感應的向這邊望來,眸光裏藏著似有似無的微笑,讓徐汝愚大感頭疼。
徐汝愚低聲道:“宜觀遠是與父親齊名的隱俊,與父親觀點卻大相徑庭,在漢水鎮時,我們都心知肚明的不揭露身份,不知他現身商南究竟何意?”
鎮就似世外桃源般靜謐安寧,當初偶爾經過那裏時,竟生出要長久居住的念頭。宜觀遠費盡心力營造那裏,想來他與你的想法差距不會太遠。”
徐汝愚搖搖頭,歎道:“六俊之中,隻有寇子蟾與父親觀點最近,其他人想法均有較大的差異。”
徐汝愚見宜觀遠並沒有提醒聽雪注意自己,知道他無意此時相會,與幼黎她們進入遠菊樓中。
許伯英聽了徐汝愚與江幼黎之間的對話,進樓之際又回頭望了一眼,卻看見宜觀遠隱約黯淡的眸光予人直視心底的犀利感覺。許伯英擔憂的道:“商南越來越複雜了,羅成這般強悍的人都算不上高手了。”
徐汝愚點點頭,想了一下對幼黎道:“荀家、霍家都有不少的高手秘密潛入商南,遠菊樓的守衛已經不足,免得節外生枝,我們還是搬動營中去住,我現在也不能保證每時每刻都在你們身邊。”
幼黎雖然覺得女眷住進軍營有所不便,但是想到徐汝愚日後大半時間都會在鎮北營中,也就沒有異議。
柳亭山正在低層大堂自斟自飲,見徐汝愚四人進樓,便大聲招呼他們過去。在遠菊樓飲酒用餐的人大多是汾郡方向的行旅,現在徐汝愚公然支持馬幫,與汾郡荀家作對,他們心中雖然十分推崇徐汝愚,卻不敢表現出來,免得被荀家眼線看去,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但是聲的議論、推崇的目光還是不可免的。
季大胖子迎過來,道:“徐爺,荀燭武已在二樓雅室訂下最高規格的酒席,現在離午時正點還差一刻。”
徐汝愚笑道:“他難道不知道遠菊樓其實就是馬幫堂口的後門嗎?他膽量不弱啊,但願能有共同感興趣的東西。”
季大胖子訝道:“哦,馬幫與荀家怎麽會有合作的可能?”
柳亭山道:“此處不是談事的地方,我們去二樓尋一間靜室再聊。”
閉上雅室木門,徐汝愚開口問道:“我對荀燭武此人不甚熟悉,柳先生有什麽可以教汝愚的?”
柳亭山道:“荀燭武此人四年前還是荀家的仆役,短短四年能有今這種地位,可知他的能耐。伯英可許不願聽我這麽,但是襄樊會在襄州起事從頭到尾都是荀家設的圈套,荀燭武能在四年中迅速崛起,便是與此事有關。”
許伯英頹然道:“現在事實已是很明顯了,伯英即使不願聽,又能改變什麽。襄樊會在起事之前,勢力主要集中在緊臨太行山的樊川府,荀家不時與幽冀蔡家在邊地上發生摩擦,借故將襄州府的兵力抽調到樊川府。襄樊會被迫起事地點從樊川更改到襄州,襄州一馬平川,我襄樊會中根本就沒有實力與荀家的營軍對抗,這不是圈套,還能是什麽?”
柳亭山歎道:“是啊,起事之前,襄樊會勢力遍布汾郡各地,荀家若要連根拔起,勢必要動搖根本,還會讓周邊虎視眈眈的世家乘機得利。若是置襄樊會不理,那襄樊會日益坐大,對荀家而言更是危機。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襄樊會的勢力集中到自己可以掌控的地域內,一打盡。”
襄州最大的世家莆家是荀家在汾郡最大的對手,荀家不但將襄樊會算計進去,還將莆家算計進去了。襄樊會在襄州府起事到今有三年多了,荀家勢力卻如日中,這其中荀燭武功不可沒。汝愚看得透徹,荀家現在沒有必要對襄樊會趕盡殺絕,隻要襄樊會的勢力撤離汾郡就成。”
徐汝愚謙言道:“柳先生過譽了,趨利避害而已。馬幫成功退出豫南,精銳戰力都集中在商南鎮,在此荀家勢力並非占據絕對優勢,並且別的世家勢力都在旁窺視,怎容他輕舉妄動?既然做不得敵人,他自然會去想有沒有做朋友的可能,荀燭武應該這樣的人吧。”
眾人談論了一會兒,一名馬幫弟子進來稟報,荀燭武與一名蒙紗女子領著四名手下策馬向遠菊樓而來。徐汝愚與眾人相視而笑,道:“我們還是去迎一下這位汾郡新貴,希望他日後手下容情,莫要欺我們太甚了。”
荀燭武眯著雙目看著遠處高高聳起的遠菊樓,對並行在身邊的蒙紗女人道:“青鳳將軍會不會出樓迎接我們?”
蒙紗女人咯咯笑道:“前些你們還殺得你死我活的,現在卻像飽嚐相思苦的情侶,你們男人的心思,我可不想費腦子去猜。”
荀燭武笑道:“我還在想你纏著跟過來是何心思呢,看來我也猜不著了。哦,他們果真出樓相迎,我們下馬吧。”
看著荀燭武與徐汝愚臉上親切的笑容,誰也無法想到八前荀燭武領著五百鐵騎追殺徐汝愚。
徐汝愚目光隻在蒙紗女子臉上停了一瞬,隻覺她明亮妖冶的眼神藏著火似的灼人,輕紗下娟秀的容顏若隱若現,讓人心生遐想。
徐汝愚揖禮道:“徐汝愚見過嘉柔郡主。”
蒙紗女子訝道:“你怎麽知道看出我的身份來了?看來真不能瞧你。”
徐汝愚似有深意的看了荀燭武一眼,淡淡道:“我不過喜歡聽些道聽途的傳聞罷了,荀兄與嘉柔郡主的佳話,在下也有耳聞。”
荀嘉柔眸光如波,橫了徐汝愚一眼,過來親熱的挽過幼黎的手臂,用那似嗔似怨的語氣道:“既然是道聽途,那就不可信的,幼黎姐姐,你看連名動下的青鳳將軍也如此口不對心,看來男人沒一個可信的。”
徐汝愚笑道:“哪裏是口不對心,應當是辭不達意才對,驀然看郡主大駕光臨,頭腦轉不過來,也是正常的。”又對荀燭武道:“荀兄隻有五個人,怕維護不了郡主的周全,要不要讓伯英調些馬幫弟子過來?”
荀燭武波瀾不驚,似乎絲毫不覺徐汝愚話中有什麽威脅警告的語氣,道:“普之下,莫非王土,嘉柔郡主受封於內廷,不會有不開眼的宵對她不利的,徐兄請寬心。”
徐汝愚不信荀燭武敢如此膽大,目光掃過長街上的行人,心想:他應當會安排好手混跡在食客之中,隻讓四人隨身好顯出他氣度與膽識來。或許他正希望生出點是非來,好讓荀家鐵騎師出有名,踏入商南鎮。
徐汝愚也不破,將荀嘉柔、荀燭武一行請入遠菊樓的雅室內。其實四年前幼黎花舫行過汾郡懷時,受荀去泰之邀,去過汾陽郡王府,與荀嘉柔見過一麵。那時徐汝愚內傷初愈,人顯得瘦弱,站在江幼黎身側十分不起眼,荀嘉柔即使見過他,也不可能留下什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