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修營建寨

字數:5117   加入書籤

A+A-


    許景澄與許照容在亮時返回北岸,徐汝愚讓眾人各自歇息,留下許伯英在帳中談話。

    許伯英今日是受足委屈,待眾人散盡,在徐汝愚麵前不禁潸然淚下。目前看來,許亭易、許伯英這支人馬業已被襄樊會排斥在外了。

    許伯英顫聲道:“伯英受點委屈無所謂,汝愚怎可以答應與襄樊會劃河而治呢?”

    徐汝愚聽他語氣中已不把自己當作襄樊會的人了,心想:劃河而治的犧牲確有所值,歎道:“不答應又能如何?邵先生料定我們此時脫離不開襄樊會,所以乘機發難。”

    許伯英歎道:“邵先生不會想不到日後的遭遇,還如此盡心盡力為襄樊會謀劃,唉……”接著又道:“父親來清江之後,我們一同加入青焰軍,汝愚,你看如何?”

    徐汝愚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始終把你當作青焰軍的人,但是此時還要跟襄樊會處好關係,不需急於一時。”

    許伯英點點頭,釋然道:“我明白了。現在我們當務之急就是打通清江水道,而水營十六艘戰船滿編應當可以縱橫清江,但是需要船師一百六十名,水手一千名,水軍六百名,水營護軍六百名。即使我們把人員都投入到水營中,還是遠遠不足。汝愚可有定計?”

    徐汝愚輕笑道:“哪能事事料定?現在隻有兩艘戰船能夠整編出戰,還給昧生與魏禺帶到溧水上遊去了,現在隻能憑借強弩機封鎖河口。船中的軍械可以裝備一個整編水營、二個整編步卒營,還要十架拋石弩的配件,箭簇的消耗暫時可從雍揚秘密補充,但是日後發生大的會戰,僅從雍揚補充是不夠的。”

    伯英還怨我將溧水河穀讓出大半?可光是南岸近三十萬畝荒蕪良田、武陵山北麓緩坡、溧水與清江河道就可以養活十多萬人。他日襄樊會若能在北岸立足,我們就越過台山向撫州方向發展;襄樊會若不能在北岸立足,我們再接過手來不遲。”

    襄樊會有青焰軍為依托,兼有邵海棠等人籌劃,在北岸立足已是不難。從溧水河穀沿清江向北部發展,有利處太多。許景澄初來乍到,僅為青焰軍船隊協護一次,就要求獨占溧水河穀北岸大片土地,占據向北發展的有利方位;青焰軍隻有越過二百餘丈高的台山向東發展。許伯英生怕徐汝愚當場翻臉,不想徐汝愚主動讓出北岸河穀,隻要求許景澄允許許伯英在青焰軍任職。

    許伯英單膝跪地,激聲道:“汝愚以國士待我,我故以國士報之。”

    徐汝愚將他扶起,道:“國士無雙,有伯英助我,將整個溧水河穀讓掉又何妨?”

    徐汝愚與許伯英並肩走出營帳,外麵已經開工修建營寨了。跟隨徐汝愚來宣城的民眾之中,匠工人數不多,但也齊全。徐汝愚欲在南岸立足,對這座營寨要求自然嚴格。即使在他處新修城池,這個營寨也可用來屯留控扼溧水河口。

    目前人力限製,夯築土牆是唯一選擇。叔孫方吾按徐汝愚的要求丈量了五百步見方的近岸平地,已經開挖地基。見徐汝愚與許伯英走出營帳,忙喚身邊一個黑瘦陀背老人一起迎了上來,道:“汝愚,你教我的土牆夯築方法,有人提出改進,我把他領來,你自己問問他,看可行不可行?”

    老人見徐汝愚明亮的眸子向他望來,神情拘謹起來,扯了扯叔孫方吾的袖口,示意由他來。徐汝愚整整衣裳,躬身施禮,道:“請先生不恥教導汝愚。”

    老人見徐汝愚行以師禮,惶恐伸手去扶他,手伸到半途,省得自己的雙手沾滿泥漿,落在半空,不知如何如好。

    老人自幼跟隨鄉人築牆為生,也曾參與懷來新城的修築,一生築牆無數,不過是一個下作的泥水匠,哪裏受到如此尊重,話時不由磕磕巴巴,徐汝愚、許伯英、叔孫方吾在旁邊耐心的聽著。過了好一會,他才將話順溜。

    做了一輩子的泥水匠,名字也忘了,認識我的人都叫我泥陀子,擔不得先生。徐將軍還是喚我泥陀子吧。年青時跟過一個師傅學習板築,四處漂泊討生計,民居、城牆、塢堡都修過,後來蒙宜先生收留,在漢水邊住下,才不用東奔西走。阿彌又要打仗了,唉,真不知這種日子何時才是盡頭。”

    徐汝愚心想宜觀遠定然在漢水桃源收留不少技藝高超的匠人。不依附世家而四處討生活的匠人,地位不比流民高上多少,境遇卻比流民淒慘,隨時都有可能被世家捋掠為奴的可能。徐汝愚看著泥陀子渾濁的雙目僅因自己的一聲“先生”而變得清亮,蓄滿淚水。沒有當場滴落,是他多年風霜雕刻出堅忍的性子使然。

    徐汝愚肅然道:“若不嫌棄,日後我就喚你泥先生了。泥先生,在南岸夯築土牆有什麽地方需要改進?”

    南岸岸基較高,不怕洪水漫灌,在此處修建土牆,自然沒有什麽不妥。我曾經去過南閩,見過那裏的土樓的修建法子,用石塊累砌打牢地基;生土摻入紅糖水、石灰夯築厚土牆,增加土牆的堅硬程度;牆體從底層往上逐漸減薄,並在土牆內埋入竹木片,牆身聯貫成為一個整體,比其它夯土牆來得牢靠。”

    徐汝愚聽他簡述,知道這種築法比自己所記得的方法要好上許多,台山盛產石灰石,燒製石甚為方便,向泥陀子道:“泥先生,修築營寨之事,就偏勞你老了,人員調配你隻管與叔孫叔商量著辦。”

    泥陀子見徐汝愚一簍子將築營大事統交於自己負責,受寵若驚的道:“泥陀子老了,不是不盡心,隻怕精力不足,我在漢水岸邊收了個泥水匠徒弟,我的手藝他都學過去了,宜先生也曾點撥過他,希望徐將軍給他派個差事,也好替我分擔分擔。”

    徐汝愚心神一動,讓泥陀子將那人喚來。那是黑黑瘦瘦的年青人,抬頭紋很深,但是一雙眼睛靈動有光,挨個打了滾似的給徐汝愚等人行禮。

    徐汝愚道:“你就是顧銘琛,這名字取得好。你是哪裏人,習過字沒有?”

    顧銘琛聲道:“的是晉陽懷來人,時家有薄產,去私熟讀過幾年書,後來家道零落,雙親病故,隻剩我一人就在街頭乞食為生,直到遇見師傅才吃上熱飯。”著眼眶紅了起來。

    泥陀子在旁邊歎息,道:“這孩子今年還不足二十五,跟我整日在外麵風吹日曬的,看上去三十好幾了,真苦了他。”

    徐汝愚道:“你們師徒二人主管營寨的修築,我讓叔孫叔協助你們。泥先生、銘琛,你有在水中築高台的法子?”

    許伯英知道徐汝愚欲在水邊築高石台,上置強弩機、拋石弩封鎖溧水與清江的河道。但此水流湍急,不知水文者想在水中修築高台,真是難於上青。

    顧銘琛恭敬的回答,道:“《考工記》裏記載了急水中築台的方法,隻是銘琛未曾見人築過,也不知道到底可不可行?”

    許伯英驚道:“你讀過《考工記》?”

    是宜先生成全他,見他聰明好學,就將我們匠人心目中的聖書《考工記》教導他。”

    許伯英曾在遠菊樓前遇見過宜觀遠,後來宜觀遠不知所蹤,彌昧生與聽雪卻留下來跟隨徐汝愚。

    徐汝愚笑道:“宜先生手中的《考工記》隻有四卷《營造篇》,我想他可能會傳於漢水桃源中的某人,我先前問過昧生、聽雪,他們也不曾得傳,原來是傳給銘琛了。”

    《考工記》記百工之事,共分六篇三十卷,《營造篇》藏在靜湖,《舟師篇》本是南平容家之物,後來為我父所得,幽冀蔡家存有《製器篇》上篇,雍揚梅家存有《製器篇》下篇,別外三篇記述其餘諸工,分由各家所得。叔孫叔,青焰軍總務官下設營造司,由泥先生與銘琛司正副職吧。”

    泥陀子忙擺手道:“我一個泥陀子,得徐將軍喚一聲先生,已是心滿意足了,怎麽有膽量去管營造司呢?”

    徐汝愚看了許伯英一眼,看他是何意見。雖叔孫方吾是總務官,那是因為許伯英現在名義上依舊是襄樊會的人,隻要許伯英脫離襄樊會,總務官一職便會由他接任,此時自然要征求他的意見如何。

    許伯英想了片刻,覺得泥陀子雖然經驗豐富,但膽識卻及不上顧銘琛,見徐汝愚讓自己決定,也不推委,站前一步道:“泥先生年事漸高,不宜事事身體力行,讓他協助銘琛倒不會太勞累。”

    徐汝愚見他有意將顧銘琛推上主位,也就順了他的意思,讓顧銘琛專司營造。這時聽雪與玨兒過來,看她們精神飽滿、美眸流波四溢,就曉得她們昨夜休息得舒服。徐汝愚露出一個羨慕的神情。

    聽雪神態嬌柔的道:“人家可沒光是睡覺,阿愚你不是嫌人手不足嗎?我剛剛與玨兒姐去問過那些私船主了,他們覺得暫時也走不了,可以將手船上的人雇給我們,每人一十文錢、管飯就行。我們已經談妥了,就等你決定了。”

    徐汝愚也動過這個念頭,不想讓聽雪與玨兒捷足先登了。這樣又可以得到三四百個勞力,營寨建造速度會快上一倍不止。

    徐汝愚指了指神態還很拘謹的顧銘琛,道:“現在由他專司營造,你拉他過去就得。”

    聽雪詫異的看著顧銘琛,問道:“這事歸顧黑子?顧黑子最聽我的話,我行,他不會不行,那不是成了我專司營造了?”

    顧銘琛給她這麽一,臉漲成紫紅色,不出一句話來。徐汝愚指了指身後湍急的流水,笑道:“你若能在這水中建起十丈高的石台,我就讓你頂替銘琛的位置。”

    聽雪看著湍急的流水在晨光中不停的打著旋,吐了吐,道:“原來顧黑子砌牆的本領還能混個一官半職?我是不行。”

    從此顧銘琛被人冠以匪號“砌牆的顧黑子”,直到他職掌工部,也沒能堵住別人的嘴,因為有時徐汝愚也這麽喚他。

    徐汝愚與泥陀子、顧銘琛談論了一會營寨修築事宜,見他們在這方麵的學識遠超過自己,放心讓他們各自忙去。正欲回頭去尋幼黎,卻聽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抬頭向南望去,森森林木擋住視線,片刻之後,才望見十餘身影在山坡上奔馳。在那個方位守值的明昔與蒙亦各領著十人迎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