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結盟東林

字數:3822   加入書籤

A+A-


    蕭逸之道:“雲溪至崇義北部匯入錢江,錢江與清江有鳳陵河相勾連。鳳陵河過清江邑有百裏水道淤積擁塞不利航行,隻要疏通鳳陵河,清江五邑就通貫而成一體。青焰軍清剿山寨,似乎對鳳陵河兩岸的山寨清剿最力。”

    徐汝愚渾不介意蕭逸之試探性的口氣,道:“越郡水如織,戰船之利下莫當,隻是二十餘年來,祝、樊兩家水營在普濟水營麵前連連受挫,已無實力與之在水麵之上爭勝。樊家借餘杭堅城鎖錢江水道,才免得普濟軍借助越郡水肆意滲透。祝家焉能不擔心普濟軍攻克餘杭城之後,普濟水營借鳳陵河迅速侵入清江水道?”

    鳳陵河數處河閘都祝家有意損毀,鳳陵河今日淤積擁塞,實乃祝家有意而為。但看吳州府與餘杭府之間的幾條水道隻有吳江一條水係利於通航便知。疏通河道非旬月可以竟功,哪會對此時有利?”

    徐汝愚稍停瞬息,口氣極淡的道:“先行清剿鳳陵河兩岸的山寨,確是為了盡早疏通鳳陵河道,秋夏漲水之前,鳳陵河口的兩處水閘應當修葺一新,那片土地也就可以耕種了。”

    哦。”聽他似有十足把握將公良友琴此次攻勢化去,蕭逸之未免又生好奇,卻無法問出口來,轉念一想,問道:“吳江近海,普濟水營的型戰船不時得以入之騷擾,鳳陵河能夠貫通錢江,無疑是商旅之富。”

    顧明山在旁道:“吳江連通大江與錢江,中有大澤容納秋夏裕水,使得吳州一府無澇旱之憂,若無側榻的普濟海匪,吳州應是下最富裕的地方。清江府除去溧水河穀,其餘各處的水利都需花大力氣整治,東林會縱橫江河,會中定然不泛嫻熟水文之人,可否舉薦一二?”

    徐汝愚早就讓江淩留意這方麵的通識之人。現在雍揚世家真心歸附徐汝愚者惟有梅家,其他各世家不過屈服於江淩與梅鐵蕊聯合壓製之下。雍揚精通各項實務的匠人大多被世家控製,梅家並無合適人選主持水利,那清江府內的水利就會有所延誤。

    見顧明山借故提起,徐汝愚雙瞳微斂的去看蕭逸之的反應。

    蕭逸之哈哈一笑,道:“青鳳將軍隻要不吝惜幾壺玉壺春雪就行。”

    顧長淮見徐汝愚側頭望來,謙然一笑:“顧某人稍識水利,當不得玉壺春雪的。”罷,又生怕徐汝愚真的不以玉壺春雪相邀,心中竟十分後悔。

    徐汝愚笑道:“對《河渠書》有所增益者,怎能隻是稍識水利?‘善為國者,必先除其五害,除五害之,以水為始’,這好像是先生的原話?逸之兄,水利學於長淮,也非稍識之人啊?”

    蕭逸之愕然呆立,卻是顧長淮瞬間明白徐汝愚先前投石問路之意,自己與逸之都未警覺,將有意與青焰軍合作的意圖袒露出來,顧長淮笑了起來,朗聲道:“青鳳將軍所學傳自首俊,又得逸俊相助,顧某人有什麽長短瞞不過去,才是當然。”看罷,看向蕭逸之,畢竟此行以他為主。

    蕭逸之道:“世人皆不看好青焰軍,我卻不以為不然。東林會曆來不幹涉各家勢力軍政,卻為各家互通有無。百夷依存溧水河穀,通往南閩的茶馬古道複興在即,我謹代表東林總會,向青鳳將軍請求在溧水新城設立分會。”

    徐汝愚心想:你若是真的看好青焰軍,哪會有撫州一行,隻需而許伯英商議便成。臉色卻未顯露出來,道:“青焰軍勢力之轄,東林會戰船不利擅入,安全事宜由清江水營一力承擔;東林會隻得與青焰軍所司貿易,且不得在青焰軍轄內私雇人員。其他細節我將派人將你們護送回宣城,你們與邵先生、伯英商議即可。不過,雙方議定,東林會需幫我從雍揚運一批人過來。”

    蕭逸之與顧長淮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應答。

    徐汝愚淡淡一笑,道:“東林會還是懼了公良友琴?”

    蕭逸之卻不受徐汝愚的話激,鎖眉深思起來。東林會東南六郡事宜皆有他來負責,隻是現在應承下來,日後免不了會受到會中耆老的問責。

    東林會不幹涉勢力軍政,東林會卻是在二十年前幹涉東海軍政而崛起的。如今在大江水道上,東林會受兩湖幫擠壓,不得不退出晉陽、南平、荊郡三郡,徐汝愚真的在清江崛起,東林會不僅可以擴張到越郡,更可以擴張荊郡南部、南閩、南寧。

    蕭逸之抬頭去看顧長淮,卻見他轉頭看向別處,顯然是要他自己決斷。

    徐汝愚不可能未卜先知,他不知在此之前就知道自己有意與之合作,在此之前他不可能考慮雍揚府的因素,難道除了雍揚,他還有決勝的手段?

    蕭逸之在心中盤算起青焰軍的勝算,終究不知徐汝愚的安排,一無所得。青焰軍若是在此次會戰失利,東林會就得不償失了。偏偏徐汝愚神色自若、怡然自得,卻無向蕭逸之解釋一二意思。

    蕭逸之問道:“即使東林會願意,能否適逢其會?”

    屠文雍笑道:“時間對於我們緊迫些,商議合作細節時,不是更有益於貴會嗎?”

    徐汝愚正色道:“兩軍相爭,因勢導利而已,疑陣在前,公良友琴怎會輕舉妄動?即使他設破此相疑之勢,我也有信心將會戰推延至半個月後。”

    蕭逸之與顧長淮在青焰軍精衛的護送下,當趕去宣城,與留守宣城的邵海棠、許伯英等人商議兩家合作事宜。

    樊徹在金華城中知道公良友琴將三萬五千兵馬去了雲烏荒鎮,此時樂清城外,隻有一萬五千普濟軍,與守城的樊家精兵人數相當。金華城外,普濟依舊保持著兩萬兵力,監視樊家在金華城二萬兵馬的異動。

    樊徹抬頭望著陰霾的氣,烏雲四合,光昏昏,樹欲靜而風不止,不斷有青綠的新葉飄落,啪啪啪,樹枝被風吹折。青草低伏。

    驟然間,電光蛇行於烏雲,歧出數枝光跡,訇然炸響傳來。

    這雷電來得比往年早些,樊徹內心莫名一緊,低語道:“公良友琴急於與徐汝愚在台山北麓會戰,為何又在雲烏荒鎮徘徊不前?”

    樊文龍默然不語,手掣爛銀長槍緊隨樊徹身後。他知道,主公隻是在問自己。

    在過去的八個月,青焰軍與樊家若即若離,以極為鬆散的聯盟方式共同對抗普濟海匪,故而青焰所何動作,樊家也不甚清楚。

    樊徹繼續道:“青焰軍每營編製常一千五百人,戰時可擴至二千人,青焰軍此時擁有八個營,精銳戰力可達一萬六千人,此時在玉案嶺集結民寨將士又高達一萬五千人,百夷一族又有精銳戰力一萬五千人,也就是徐汝愚可調動的戰力遠遠超過三萬五千人,若是真在台山北麓進行會戰,公良友琴極有可能再度折於徐汝愚的手中啊。”

    樊文龍卻不以為然,青焰軍需防守的地方仍然很多,十二寇盟的殘餘勢力需要封鎖,懷玉山六寨各懷異心,徐汝愚焉能不防,百夷一族需防備雲嶺與南閩的敵對勢力,玉案嶺集結的一萬五千民寨將士戰力怎能與普濟海匪相提並論?

    文龍,你即刻前潛入樂清城,隻要公良友琴在台山北麓與徐汝愚纏戰一傳至樂清,立刻棄城而去,統領一萬五千精兵奪回雁潭堡。”

    若是普濟將樂清城外的一萬五千兵力投入台山北麓戰場,青焰軍無疑會麵臨滅頂之災。”

    樊徹微微擺頭,笑道:“徐汝愚不會隻有這點伎倆,普濟五萬精兵也隻能落得慘勝而已。”心想:從餘杭府秘密抽調的一萬精兵不需三日就會秘密潛入金華近側,我樊家重振之機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