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百夷軍裁並
字數:3307 加入書籤
即墨瑞平一直閑賦在江寧,不參與政務,昨日夜宴也未參加,此時與明昔、子陽一同進入青鳳府裏,卻見徐汝愚、邵海棠、許伯英、梅鐵蕊、宜觀遠、江淩、張仲道、寇子蟾俱在堂上,除此之外,便是昨崛起的新貴樊文龍。
諸公鹹集,所議必是非同可之事,又與百夷一族相關,即墨瑞平心裏忐忑不安,即墨明昔與子陽秋麵麵相覷,也不知徐汝愚返回江寧的次日就會有什麽大的舉措。
徐汝愚請即墨瑞平坐到自己身側,道:“瑞平先生,自君居江寧始,汝愚多有怠慢,還望見諒。此次請先生來,乃是商議江寧蕃夷之典製,我曾與子陽先生言:漢夷與諸蕃皆是下生民,理所當然共享下,無有爭。我將江寧製典之事委於寇先生與即將來江寧的方肅,典製既與百夷相關,百夷亦當有人參與,遂請先生勉為其難,相助汝愚。”
即墨瑞平忙呼:“不敢當。”
子陽秋見樊文龍在場,已猜到所為何事,徐汝愚不在江寧之時,已有人在議此事,隻是事關重大,尚無人將裁並百夷軍一事拿到堂上公開討論,卻料不到徐汝愚返回江寧的次日,便有人提起此議。百夷軍的存對,對司馬衙、長史府的軍事體係的確是種妨礙,卻給政事堂增添了許多壓力。毋庸置疑,除了百夷族人與百夷血統的將領,諸人皆希望裁並百夷軍。
邵海棠輕咳一聲,眾人都將目光投到他的身上。邵海棠走出座位,站到議事堂的中間,徐徐道:“溫嶺殘匪盡滅,駐在清江的各部將大部移至江寧附近駐守,百夷一族,百年來所遭創痍甚巨,非數年之間就能愈複,需要繼續休養生息,邵海棠請下解甲令,讓百夷軍一萬五千將士就地解甲歸田,繁衍滋息宗族。”
徐汝愚沒有話,隻是將目光靜靜投在明昔、即墨瑞平、子陽秋的身上。
邵海棠聲如宏鍾大呂,繼續道:“可從百夷軍擇精銳兩千填青鳳衛,拱衛江寧。”
即墨明昔膝行至徐汝愚身前,伏跪頓首,道:“明昔在雍揚城樓之上已忘卻自己的出身,隻知此命乃先生所賜還,今生隻知追隨大人,別無他念。”
徐汝愚將他扶起,道:“非是不信任你,也非是獨對你百夷一族,要開創前所未有的大地,當有前所未有的大勇氣,百夷一族數百年來所遭受的創痍甚巨,我欲盡我所能不讓百夷再添創痍,此心誠哉,地可鑒。”
百夷一族在昭武之前最鼎盛的時期,人丁高達四百萬之巨,乃是九族之首,與三苗共尊南之地,勢力直滲透到今日的南詔東部。然而此時百夷隻居武陵山一隅,人丁尚不足三十萬。若無徐汝愚在清江崛起,百夷滅族也是可以預見的事。
子陽秋跟隨徐汝愚日久,此時怎會懷疑徐汝愚的胸懷,卻是擔心江寧未能最終在下製霸中勝出,沒有獨立軍事力量的百夷一族將何去何從?難道為了生存,匍匐在另一個民族的足下?
徐汝愚道:“攻下溫嶺,清江境內,戰事暫平,與西南雲嶺中的三苗以及懷玉山西側的荊南世家,皆應友鄰相處。諸軍將移至江寧,清江由衛戍軍駐防,百夷軍的番號將取消,抽調二千精銳填青鳳衛,其餘將士均轉入清江衛戍軍,以十年為期,將這部分衛戍軍將士逐步的納入軍戶體係之中,消除漢夷之別。即墨先生、子陽先生,你們以為如何?”
相對邵海棠所建議的當機立斷的解甲令,徐汝愚這番建議給了百夷一族十年的緩和期,這也是子陽秋所能想到的最佳處置之策,望了即墨瑞平一眼,雖然即墨瑞平對百夷一族沒有處置權,子陽秋卻希望給這昔日的王最後的一次尊重。
即墨瑞平神情惶然,失魂落魄,茫然不知百夷一族的命運之途究竟會走向哪裏?見子陽秋已然意動,情知這是最好的結果,木訥的點點頭,口裏道:“多謝汝愚為百夷考慮周全,隻是我年歲已老,已無精力參與製典盛事,還望汝愚別請他人。”
即墨瑞平繼承百夷王位,百夷一族正因與越郡年深日久的苦戰而深陷危難之中,年輕時的即墨瑞平與百夷族人一樣有著一顆驕傲而向往自由的心,他率領百夷族人驍勇善戰,卻未能為族人在山下爭得一寸土地,而後被擄至普濟島,在荒島被困十餘年,返回陸地之時,卻發現族人已經走下山來,江寧實行的卻是扶百夷而抑百夷王權的政策,即墨瑞平先後羈留雍揚、江寧兩地,不得返回武陵山上的族居之地。
即墨瑞平與其他百夷族人相比,終於一身,都未對武陵山下之人放下深深的戒心。這樣的戒心不僅使他疏遠了江寧眾人,甚至也疏遠了一生師事徐汝愚的親子即墨明昔。
即墨瑞平走出議事堂的腳步有些蹣跚,即墨明昔忍看父親淒惶蒼涼的背影,轉過頭來,正對光線幽昧的中堂,臉上也變得陰悒。
徐汝愚暗歎一聲,將目光從即墨瑞平離去的背影上收回,道:“百夷軍裁並一事,就這樣決定了,文龍前往百夷軍駐地征選兩千健勇填入青鳳衛,編餘的百夷軍轉為清江衛戍軍第一軍,子陽雅蘭、孫來三人調入司馬衙,擢明納為清江衛戍校尉,統領清江衛戍軍第一軍,駐在溧水、清江、鳳陵一線。”
淩也無需兼領清江行轅行營院總管一職,明昔擇日到溧水赴任去罷,另調李逸為清江行轅行營左簽事妝兼清江衛戍校尉,將宿衛軍第三營、第四營轉為清江衛戍軍第二軍,駐在溫嶺、雁潭。衛戍軍皆實行十四輪休軍屯製。馮遠程、周世隆各率驍衛軍、宿衛軍所部返回新安駐防。”
十四輪休軍屯,乃是四成兵力輪休戍邊,六成兵力用於屯田,屯田所得皆充軍粟。遠離邊界的中心區域則可以實行十二輪休軍屯製,隻用兩成兵力衛戍地方即可。
子陽秋這才知道徐汝愚此舉乃是要為即墨明昔鋪平道路。即墨明昔若是沒有機會出鎮一方,也無機會統領大軍,終會讓不斷立功的其他將領擠出核心層。
邵海棠等人也無理由反對即墨明昔出鎮清江,即墨明昔將司馬衙中事務交待下去,也未待子陽雅蘭、孫來等人返回江寧,便帶著製文往清江溧水赴任去了。隨行的還有樊文龍,他要去即將轉入衛戍軍的百夷軍中挑選兩千名最精銳的戰士填入青鳳衛。
叔孫方吾夫婦也隨在南行的隊伍之中,他們推帶徐汝愚的賜婚手書,將往南閩泉州,為梁寶與袖兒主持婚禮。若是遣其他人去,梁寶還會尋理由推塘,卻是叔孫方吾德高望重,徐汝愚視之為長輩,便是沒有徐汝愚賜婚手書,梁寶也未有膽與他打馬虎眼。
隨叔孫方吾夫婦而去則是一列長長的車隊。徐汝愚無法脫身前往觀禮,由叔孫方吾代之,他人自然也怠慢不得,三府參議、都事皆遣門人、子弟前往,與梁寶相熟者也莫不備上厚禮,讓叔孫方吾一同帶往南閩。
卻是即墨明昔一行人出江寧城的當晚,普濟捷報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