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練氣中期
字數:3599 加入書籤
() 那麽、、、
不是《封正術》的原因,那是什麽,拖累了自己的修行速度、、、
李修搖搖頭,苦思不出。倒是《藥典》進展不錯,經過自己的親自栽種,對藥草快速理解。即使很多藥草沒有親自種植,但根據這段時間的摸索,大體也能體悟出來一些東西。
這時,李修腦突然靈光一閃,念頭轉動的太快,李修身子一僵之間,刹那的靈光已經不知所蹤。
李修臉色甚至來不及變幻,一切就已結束了。
心裏就像有無數隻爪子拚命地撓,難受的李修扭來扭去,全身不舒服。這道靈光對李修太重要。隱約間,李修感覺,自己隻要把握住它,就能解決眼前的困境。
靜思了一會,確實沒能抓住這次遇,李修遺憾的走出房間。就要走出門口時,就聽剛回來不久的重吾淡淡的說。
“修煉時間減半,多出去走走吧。”說完,一副再也閉口不談的樣子。
李修轉身,奇怪的看了看重吾,隨即躬身應道“是!”
走到廣場,迎著微風,看向遠處廣闊浩大,漫無邊際的雲海,心莫名的一鬆,一口濁氣徐徐吐了出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睡眠計劃的另一麵,正一步步體現出來。嚴格的時間控製,雖然多出了很多時間,但同時也在不斷鞭策著李修,不能鬆了心那股勁。
雖然緊湊的日常安排,李修也能堅持下去,但不得不說,心神間,總有股無形的弦緊繃著,暫時再不用幹什麽都分秒必爭了。
就像學習好的學生,也並不排斥一周一兩天的放假一樣。
晃晃悠悠,不自覺的,來到了自家藥田。還別說,自從種了它,即使心告訴自己,這僅僅是一個跳板,但還是有著一份牽掛。
看到地裏的水分已經被吸收,二話不說,找到鋤具,開動。
一晃又是一兩個月的時間,真氣已經是達到練氣初期的巔峰,眼看就要突破,進入練氣期,可不管再如何努力的修煉,真氣就是不見絲毫增長,如果不是有《封正術》的變化,李修還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如以前那麽熱枕。
這也是實在看不到希望時,李修隻好重心轉移。《封正術》確實變態,李修身體上一巴掌的範圍,大約要疊加一萬個印,才算初步的完成。
而且身體部位不同,印也隨之不同。每處主要器官,都有相對應的獨特印決,如此細化的功法,李修還是第一次聽說。
即使不說它,全都是完全相同的印決,但全身多大的範圍,這個範圍再乘以10000,那是多大的工作量,想想李修就全身冒冷汗,這兩個月來,每次都是修煉到腳抽筋的地步,才算完成一隻腳的“封正”。
也是因此,李修才知道,這些虛幻的符篆是會吸收真氣的,雖然比較緩慢,但確實是在一點點的吸收,而受“封正”那裏的身體,竟然會沉重許多。
也造就了好幾天李修坡腳的走路方式,因為修煉完《封正術》第一層鎮身的那隻腳,竟然突然比另一隻腳沉重了六倍有餘、、、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麽情況,還讓不讓我去見小師妹了,阻人姻緣,是要遭天譴的、、、
好在踏入修真的大門,身體蛻變升華,脫胎換骨也不為過,對身體的控製更是得心應,控製力度駭人聽聞。
地球早有“毫毛變”的傳說,每根毛發都可脫離身體變化,並幫助戰鬥。這僅僅一隻腳的重力變化,僅僅幾天功夫,李修便適應了過來,也讓李修大鬆了一口氣。
另一方麵,合夥種植的藥草,讓李修也是受益匪淺,也大大體驗了一把外門弟子的辛苦。
每天的操勞,一開始還真不習慣。一句簡簡單單的種地,所包羅的知識,簡直令人咋舌。
每一種靈草都有不同的靈性,煥發著不同的靈氣,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甚至相互克製吞噬。蘊含五行相生相克之理,陰陽循環變化之道,必須深明其法則,顧全大局,才能有所收獲。
雖在山腳下,但比起其他地方,此處靈氣還算濃鬱,但底層弟子,辛苦操勞,當然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能栽多少栽多少,所以栽種的靈草很是密集。月尖草最忌諱金鐵,浮惠花卻要以鐵渣施肥,蘭亭絲根係密集。四周容不下任何其他草木生長、、、
原來本著閑來無事,隨便做做心態的李修,為盡善盡美,不知不覺,也慢慢沉浸在這種繁瑣而有序的工作當。
用玉刀小心收集樊羅花的花粉,身邊的玉盒封存的滿滿的,直到走出藥田,李修才大鬆了一口氣。
樊羅花的花粉是煉製好幾種丹藥的輔料,加入花粉,可大大提高好幾種丹藥的成丹率,是山下弟子們大多種植的一種草藥。
不過花粉輕而細密,一陣微風,都能吹的漫天風舞,李修也是小心翼翼,屏住呼吸,全神貫注,才算收集了滿滿的五盒花粉。饒是李修的體質,也累的腰酸背疼。
這都是自己勤奮嗬護所得,每天的殷勤照料,好幾月的辛苦照顧,終於得到稱心的回報。
看著四下五顏六色,長勢喜人的藥草,李修心一陣滿足。腳下的大地,仿佛傳遞著一種厚德載物般的氣息,給萬物無盡的生與靈性。
一種滿足、喜悅,縈繞在心頭,更是對腳下的大地,充滿了虔誠、感恩。
耳邊仿佛“哢嚓”一聲,身體裏好像有什麽東西破碎了。
真氣自然而然,急速循環運行,不一會的功夫,真氣自行運行十個周天,經脈內真氣活活潑潑,沉重黏稠,比之前更顯濃厚凝練。
這種滿足,快樂,欣然,悄然拂去心靈的塵埃,一顆心重新澄淨透亮,念頭也是重獲靈,變得活潑靈動,心放寬,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限風光美麗·。
這一刻,李修才想到,這就是那天的靈光一閃。整天枯燥乏味的修煉,如同一種慣性,一種惰性,一種瓶頸,一根緊繃的弦,在心靈上,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
給整顆心,都是一種淡淡的壓力,人畢竟不是器,李修需要的,是一個空間,一種張力。
凡事有利就有弊,愛伊斯坦《相對論》!李修是太想當然了。
李修突然明白了一個詞,自己也該“閉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