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緣淺歎情深

字數:3450   加入書籤

A+A-


    。。。。。。



    紅塵羈絆多紛擾,輪回世世難回頭,清幽之人獨身去,莫惹凡間無情苦。



    朝辭深知淵祭與世間紅塵恩怨,若牽扯,定然天罰,而淵祭先祖,也定於九霄難安。況前已多次不顧淵祭之規,今縱然為緣,也難定此緣。



    少年此生命途舛,有遇貴人方才安,無奈緣淺情深處,一場初見了餘生。沙場有君一席地,持槍踏馬硝煙迎,江湖廣闊如天地,一蕭一劍自逍遙,前生不見天意憐,書生莽夫不過之,今此一遇萬般換,絕境逢生處處新。



    應有大好前途,不該止步深院,惑者不知,明者當明。美人知此,故而不願誤其餘生。



    然少年不知其中,唯尋心中所想而已。幾日來,隻顧伴美人身側,願得師徒情緣,



    東日晨光色微淺,青葉有露珍珠顯,山頭白霧仍未散,已聞微風拂麵來。舊看天邊雲彩起,臨筆不盡此間情,人間自有人間美,九霄之處也歎然。



    已過辰時,方見朝辭起身,門外家奴皆入屋內,為其穿衣洗漱,臨妝束發,一切自然,絲毫未敢怠慢。府中之人已然明了,美人如謫仙,正是此良人,公子初相見,恰是前世來,前世逢今生,情意當綿綿,世間無她人,再可動君心。



    若天意憐惜,此番情緣當可佳話,後世之人無不羨之。而此間,早已生死相隨,傾心相待。紅衣嫁禮,不過美人點頭。



    入院中,又見少年正烹茶,香溢四處難藏之,雖非書香世家人,卻有雅客臨香姿。見美人,淺笑言之:“ 師傅起得正好,這茶香剛成,想必師傅應當喜歡。”



    美人扶杯,輕嗅其間之味,果如晨露,沁人心脾。見青煙聞輕香,嚐青葉知甘甜,恰在晨光之時烹此茶,天時地利人和,方成一茶,可謂難得,就連朝辭,怕也難斟此茶。



    茶本如人生,香濃為君,淺淡亦為君,既有此般難得之茶,想必少年也是世間難得。



    “ 此茶甚好,似君難得,想必將來商場或guān chǎng ,少年自是一番作為,故而不必在此處斷了前程,早決去處,告於吾知,吾好為君斟酌。”



    話盡,往萬卷樓而去,少年淺笑不顧美人前言,唯心中之念而已,故隨美人身後,同往。隻歎世間執念最難消,萬花殘落也無言,魂淡雲霄心不死,輪回怎忘世間情。



    不過世間自有世間緣,美人心中也難願,少年兒郎有宏圖,不堪半緣了千塵。此般,也隻得淡然,一切自不強求,若有緣分緣自來,若無前程何求之。



    入萬卷之中,取一本詩經執掌心默讀,一方消磨時間,一方蒹葭道來。仿佛白露為霜若眼前,在水一方美盛涎,淑女窈窕翩翩來,君子折扇為卿彩。最愛不過如這書中之言,執念伊人,唯等伊人。



    朝辭靜坐窗前,見書中道盡白雲舒卷,竟覺眼前白雲聞過執筆之人,應知那人情寄白雲,望淺笑女子,亦盼女子安然。



    自也不禁淺笑,竟不羨書中之人。許乃有君如墨,更勝伊人在水之美。如那,白衣踏水聽風來,古畫折傘唯胭脂,見君拂麵眉抒情,淺笑千般臨仙姿。



    少年見美人淺笑,如那日瑤池之美,果如天上人。不禁暗歎:卿乃入凡渡世人,一瞥一笑天上間,白衫獨步生蓮處,清風徐來動情時。



    一時間失神不知,執書卷而無意聞。直待朝辭回頭,見少年手中書卷,黃頁書寫,字跡淺印,竟已是多年藏書,書上有詩一句,令朝辭忽有感觸。



    不禁輕念,“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好一壯士,生當人傑,死當鬼雄,令人敬佩。”



    此乃衛國荊軻荊先生之言,使不禁憶起,易水河畔壯士言,白衣送別難隱憐,一人執劍秦殿去,白虹血染無歸期。此般英雄,後世之人無不憐之,無不敬之。



    少年聽此言,方知眼前美人心中亦有天下,亦憐蒼生,“ 師傅雖為女兒之身,然有大道之心,阿羽敬佩,在此受教了。”



    未受禮,未問天,怎言師,阿羽此般待朝辭以師之禮,若不早日言明,怕是日後事端多出。朝辭於世間許如清風而來,怕是不過拂麵之緣,塵緣染,究竟太多牽強。



    想及此處,朝辭忽感不適,隻覺氣息不隱,不禁咳嗽幾分,手中之書險些不穩。許是身體還未痊愈,時有反複。



    少年急放書至朝辭身側,“ 許是看書累了,師傅且先歇息一番,阿羽即可取茶來。”



    急出門而去,美人欲攔不及,也不知何處。不禁苦笑,若他日少年知美人身份,可否還會如今日這般執念。淺笑為苦笑,不知笑為何。



    竹湘青葉風輕揚,翩若舞姿柔情中,如水墨流衫衣袖,無盡纏綿勝春柳。能於這青葉之下聞竹香,觀葉舞,也是人間之美。



    故而十七也不隨朝辭身側,隻常於這青竹葉下小憩一番。少年偶然一見,不過一笑了之,隻羨,美景清風有人賞,無憂自在勝功名。



    取茶欲走,忽見十七醒來,不知為何躁動不安,尚未知是何緣故,已撲麵於少年,茶盞皆落,碎石難收。十七有靈,必是有事方才顯此態,然少年不知,難解其中之意。



    其忽往府外而去,不顧他人,少年見此欲與朝辭知曉,然十七無影,恐難知蹤跡,故而跟隨,先觀其緣故。



    直出城外無停留,忽入密林百裏中,幸有少年武藝在,隨至十七曉影蹤。忽至叢林中,俯身不再行,少年追至此,欲攬入懷中。



    忽聞遠處竊私語,低聲警惕恐人知,少年俯身深藏盡,也驚何人此處行。唯觀遠處幾人坐,黑衣長劍露凶顏,少年未曆刀槍事,亦知眼前為不凡,隻知莫管他人閑,莫攔餘事惹上身。



    然其忽聞安街二字,身在其中,不由好奇。隻歎今已於此處,抽身恐難行,不妨俯身來,聽其何言之。



    十七於旁甚是安靜,聲息低下,也知此刻之景。若少年明了十七,定也不惑其今日所為,畢竟乃靈犬,當知人之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