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東方明珠

字數:2888   加入書籤

A+A-




    到了九月,又是一個新學期開始了,他來到香港。這個城市近在咫尺,他卻從來沒有在這裏住超過三天。業務繁忙,他沒有心思留下來好好欣賞這坐城市。這次,他終於有了機會來深入觀察這個城市。

    香港地處華南沿岸,在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麵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海相對,距離為61公裏,北距廣州130公裏、距上海1200公裏。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衝積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香港最大的島嶼並非是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麵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香港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夏天炎熱且潮濕;冬天涼爽而幹燥,但很少會降至5c以下。5-9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夏秋之間,時有台風吹襲,7-9月是香港的台風較多的季節,但由5-11月期間都有可能受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吹襲。在北太平洋西部、東海及南海上,每年平均有30個熱帶氣旋形成,其中半數達到台風強度,最高風速為每小時118公裏或以上。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此外,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布、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高層大廈林立的市區讓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

    香港的發展是一個奇跡,香港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連續21年經濟自由度指數位居世界首位。 1840年之前的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1842-1997年間,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二戰後的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之一。香港允許保留原有經濟模式、法律和社會製度,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

    香港素以優良治安、自由經濟、和健全的法律製度等而聞名於世,素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香港在香港經濟發展的曆史中,經曆了兩次經濟轉型。1950年以前香港經濟主要以轉口貿易為主。從50年代起香港開始工業化,到1970年,工業出口占總出口的81%,標誌著香港已從單純的轉口港轉變為工業化城市,實現了香港經濟的第一次轉型。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推行經濟多元化方針,香港金融、房地產、貿易、旅遊業迅速發展,特別是從80年代始,內地因素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製造業大部分轉移到內地,各類fú wù業得到全麵高速發展,實現了從製造業轉向fú wù業的第二次經濟轉型。

    香港經濟以fú wù業為主,與fú wù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fú wù、運輸fú wù、金融和銀行fú wù及專業fú wù。截至2005年,香港有853%的人從事fú wù行業,其中從事pī fā、零售、進口與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的占344%;運輸、倉庫及通訊業105%;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fú wù業占15%;社區、社會及個人fú wù業占26%;從事製造業的隻占53%。農業方麵,香港主要出產少量的蔬菜、花卉、水果和水稻,飼養豬、牛、家禽及淡水魚,日常需要的農副產品近半數需中國內地gòng yīng。

    他住在港大附近的一座公寓裏,一室一廳,陳設簡單。他發現香港人的居住標準其實很低,國內那樣動輒百十平米的套房在香港是可望不可即的。他去過港大的幾位老師家,隻有60多平米的房子,孩子房間一定是上下床,有的床是抽屜式的。為了節省空間,空調還是窗式的。

    深層次的原因是,香港盡管地域狹小,也有10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隻是其主要建築集中在港島、九龍半島等地,新界、大嶼山等地並沒有得到很好開發。九七之前香港的房價已經被港英政府推到了很高的價位,如果大規模開發新界,擴大供給,則必然會導致房價的下跌,這會給房地產商、已經買房的中產階級帶來重大損失,引發社會動蕩。特首董建華曾經計劃大規模擴大公租房,受到阻力後大大壓縮了計劃。對於這種決策考量的對與錯,很難做出正確判斷,他隻是覺得無論哪個地區,如果不能照顧到大批市民的居住問題,那會引發長遠的矛盾。

    有了這麽一個學習的機會,他是拿出了全副的精力來攻讀。學習的資料很多是英文的,這麽多年來把英文當做讀寫的主要工具,這還是第一次,思維方式的轉變也很痛苦。剛開始,他的速度跟不上,看著英文,老想把它翻譯成中文,用中文的方式來思維。過了三個多月,隨著量的大規模增加,他才不用將英文翻譯成中文,直接用英文思維。

    雖然公司就在深圳,剛毅隻能在雙休日回到深圳處理公司的一些重要業務,日常事務由馮子剛、呂元軍、廖彬等人分頭管理。後來,基於香港良好的法製環境和稅收政策,他在香港注冊成立了兩家公司。

    現在隨著事業的發展,馮老板已經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深圳這邊,老家那塊的生意由親戚負責打理。兒子馮南順利考進了深圳大學讀工商管理,馮老板全家都搬到深圳來。

    公司的重大決策依然由剛毅作出,日常業務主要由馮老板來打理,二人的合作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呂元軍、廖彬、張斌等人成長很快,已經在各自領域獨當一麵,當然,剛毅製訂了嚴謹製度,對其權力嚴格製約。相信製度,比相信人更可靠。剛毅也給了他們優厚的待遇,他們都成了公司的股東,分享公司發展的權益。

    通過香港大學這個平台,剛毅也結交了更多的香港學界、律師界、商界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