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野火燒不盡(3)
字數:5760 加入書籤
誰能料到齊王楊妃培養的武媚的命運呢?楊媚知道自己殘花敗柳的歲月無情迫近,盡管她仍是皇帝的寵妃,但恐怕離被皇帝冷落的日子也不遠了。楊媚倒不在乎李世民的寵愛,齊王李元吉給她的恩愛足夠讓她思念一輩子,懺悔一輩子!楊媚心裏盤算著的是如何報仇?!自從看到武媚以後,齊王妃楊媚就清楚了。她要複仇,武媚就是一個絕好的棋子。李世民不是好色嗎?武媚兒嫵媚又不失英武。李世民不是喜歡聰慧的人嗎?我要把武媚兒培養成一個聰明智慧的人。楊媚精心地培養武媚,教她如何看出、揣摸皇帝的心態。什麽樣是高興,什麽樣是不高興,什麽樣的表情是遇到了什麽樣的問題。如何去與談吐,如何去動作可以吸引一個皇帝。媚妃把自己那些調情遊戲、技巧等床上的功夫絕活都教給了武媚。
武媚,等等我啊——”李承乾跟他的爹爹李世民一樣也是一個好色之徒。見了清秀驕美氣質富貴的武媚之後就魂不守舍,三天兩頭竄到楊媚寢宮來。楊媚卻一副冷麵孔對太子李承乾道:“太子殿下,請你自重!少到這裏來,以免閑言碎語。”
年輕氣傲自恃高貴的李承乾不以為然地說:“孤家是太子,誰敢怎麽樣?!”
哼?!太子又如何?!”楊媚故意挑起事端,她不屑一顧地說:“您大伯父李建成也是太子,還是他率軍首先攻破長安,為大唐立下無數軍功政績。與他相比你又如何?!”楊媚瞟了李承乾一眼,意味深長地道:“結果你是知道的啦!如今你的兄弟也不少啊!”
楊媚的一席話象一盆冰水當頭澆在李承乾的腦袋上,使得本來興致勃勃的太子李承乾立時變色!李承乾從小就有腿疾,雖然走路一顛一顛的但腦瓜子很靈活人也機靈,他立時意識到了一個自己從來都沒想到的危機。驚慌的李承乾恭敬地向楊妃請教:“那,您看,孤家的處境,有沒有危險?!”
故意裝作深沉神秘的楊媚默然無語。李承乾越發覺得事情嚴重,再三地好言相請,楊媚輕輕地揚起飄飄長衫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妾是婦道人家不懂政事。你那麽多經驗豐富的叔叔象道宗啊、孝恭啊、元昌啊。你為什麽不向他們請教卻來嚇唬我們這些婦道人家?!”
多謝指點!”滿麵羞愧的李承乾畢恭畢敬作禮,轉身急忙退下。
皇宮大殿內,明晃晃的燭光。陰森森的夜。
惡夢,象無數條毒蛇一樣纏著至高無上的九州之主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翻天覆地翻江倒海可以令天地變色但他無能為力於惡夢糾纏……在初升的朝陽之下,李建成橫屍地上,雙目眥張。看到大哥建成那雙聰慧精亮的眼睛,李世民禁不住心頭驚悸,恐懼象潮水一樣奔湧上來似乎要將他淹沒!……他又夢到他的大哥,身著單衣,頭發未束,在晚風的吹拂下,發絲纏到了臉頰,大哥的容顏,絕世的俊美,大哥清秀的慈祥的雙眼靜若止水地注視著自己,一語不發。李世民恐慌地猶豫地伸出手,觸摸到了隻有在夢境中才敢去碰觸的大哥的臉龐。——冰涼!冰涼得自己周身寒徹!——恐慌!恐慌……突然,天地之間回蕩著一種宏亮渾厚的聲音:“李世民!你傷了天理,滅絕人性!天帝不饒你!奪去你的陽壽三十年。哈哈哈!你活不過五十歲,要比父皇短命三十年啊!嗬嗬哈哈!——你做了天地之間最大的虧心事,你血洗東宮和齊王府魂飛魄散的冤家讓你的子孫也以血洗地幾乎絕種。哈哈嗬嗬。天理報應,絲毫不差……”
恐怖的話音,刺耳的笑聲,令無處躲藏倍感孤獨的李世民驚惶失措心智紊亂!正徘徊無策之時,忽聽耳畔有人大聲喝道:“李世民,快隨我走!”
李世民睜開眼一看,麵前站著一個青麵獠牙、披頭散發的怪物。問道:“你是何方神靈?”“俺勾命鬼是也!”李世民一驚,想去拔腰間佩劍,無奈手腳酥軟,動彈不得。勾命鬼見狀,搶過佩劍,不由分說一抖鐵鏈鎖住他的脖頸,牽起便走。李世民身不由己,渾渾噩噩,一下子跌入萬丈深淵。他剛一站定,麵前出現一座黑漆漆陰森森的大鐵門,門楣上歪歪扭扭寫著兩個大字:“地獄”。他不由渾身打個冷戰,方知大事不好。獄卒牛頭、馬麵迎出來,把李世民上下打量了一番,互相使了個眼色,衝勾命鬼作了個揖說:“恭喜老兄,你今天牽扯來好大一頭‘肥羊’!”勾命鬼揚著手中寶劍,得意洋洋地說:“我送給判官娘子一件狐皮大衣,才討得這件美差。”牛頭諂笑道:“你們吃肉也讓俺喝點剩湯,你看我這頂舊氈帽也該換換了。”馬麵忙隨聲附和:“是嗬,我的靴子也破了。”勾命鬼使了個眼色:“兄弟有數……”他倆心領神會,餓狼一般撲向李世民,一個摘帽,一個脫靴,東西到手才放他們進門。
李世民的魂魄一進地獄門,黑咕隆咚,陰風淒慘,到處喊冤叫屈、受刑呻呤之聲。勾命鬼把李世民交給一個師爺模樣的馬屁精,便去找牛頭、馬麵尋歡作樂去了。馬屁精師爺讓李世民簽名畫押後,兩眼緊盯著他身上穿的描龍繡鳳、耀眼鋥亮的戰袍,笑眯眯地說:“這件戰袍精工細做,誰見誰愛。明天是大王壽辰,我正好借花獻佛,你大概不會讓我作難吧?”虎落平陽被犬欺,李世民隻得乖乖地脫下戰袍,留給黑師爺去邀寵請賞。經過一道道關卡來到閻羅殿時,他被剝得隻剩一條遮羞的短褲了,不由又氣又惱,羞臊難當,恨不得鑽進地縫中去。
森嚴恐怖的閻王殿裏,閻羅王高踞正中寶座,黑臉判官、紅臉判官侍立兩旁。李世民一進殿,魑魅魍魎齊呼堂威:“下跪!”李世民心想:“俺乃統兵百萬的主帥,堂堂正正的九州之皇帝,豈能向爾等曲膝下跪!”他毫不理睬,昂首挺立。黑臉判官怒叱道:“大膽!你在人間胡作非為,殺兄屠弟,逼父奪位,奸汙弟媳,無惡不作,縱兵奸汙民女,決堤衝淹三軍,屠城傷害子民……今日你惡極登峰,到了我陰曹卻是草芥新鬼。左右,煞煞他的威風!”話音未落,幾個小鬼一擁而上,把李世民打翻在地,棍棒齊下,又踏上幾腳。閻王冷不防朝李世民猛擊一掌,他頓時暈頭轉向墜入雲霧之中,嚇得冷汁直冒,驚呼救命……
李世民驚恐萬狀地睜開雙眼,隻見眾衛士環跪床前,齊聲呼喚道:“殿下醒來……”
李世民驚魂稍定,才發覺自己和衣而眠,原來是一場惡夢。冷汗從他那壯碩的脊背上一絲絲地滲下。這個所謂的錚錚漢子長年累月被惡夢糾纏、摧毀著他那曾經鋼鐵般的意誌;他的身一天天地垮下去了……李世民這幾年過的日子完全是提心吊膽的日子!唐太宗的寢宮中常常鬧鬼,大概是見到李建成二人的鬼魂冤魂不散在夜裏出沒。於是尉遲敬德、秦瓊二人全身披掛為之守夜,果然就沒事了。後來過了一段時間,見再無異象,二人就不再守夜了。誰知馬上又鬧鬼。總不能叫二人天長日久不睡覺守夜的嘛。沒有辦法,隻好教人畫了二人肖像貼在門上,果然也能驅鬼,從此無事。這一做法流傳到民間,直到如今,就是貼門神的風俗的起源了。
李世民剛剛被一場惡夢驚醒,忽然燭光閃動,一人掀開帳幕幡紗急跪於前。神色慌亂地說:“聖上,不好了!太子殿下與漢王密謀奪位。”
啊!——”惡夢醒來的李世民精疲力竭,怔怔地望著驚惶失措地跪在麵前的長孫無忌,隻見他須發斑白,顯得老態龍鍾了。
快!快!快派兵去緝拿——”李世民一激靈,連忙下旨意。
原來,太子李承乾不甘心落到大伯父李建成的慘局,與叔父漢王李元昌密謀政變。重兵在握的李世民一舉粉碎了李承乾還未來得及發動的兵變,殺了漢王李元昌,廢黜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欲立次子李泰之時卻發現李泰才是真正的一個野心勃勃、欺壓幼弟李治的人。李世民此刻心情極其蒼涼與悔恨!太極宮兩儀殿上,神情極度疲倦的李世民老淚縱橫,對長孫無忌、房玄齡、徐世勣、褚遂良等人道:“寡人三子一弟合謀政變,作此等大逆不道之事,真正叫寡人臉麵丟盡傷心欲絕啊!寡人真不想活了啊!……”
言未盡李世民猛地撲在床上抽出配刀欲自刺,驚慌過度的長孫無忌等人急忙衝上前去按住李世民,褚遂良乘機奪過李世民的配刀。李世民這位臨機果斷、錚錚鐵骨的人,為何傷心過度失去常態呢?是那眼前的儲位之爭,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隱痛和惶恐?!往事曆曆,前朝楊廣奪位成功後將其父隋文帝楊堅和長兄廢太子楊勇一齊害死,自己當年在玄武門殺兄屠弟脅迫父皇。兩幕活劇又在重演。繼隋文帝和李唐之後,下一場厄運正輪到自己頭上,展現在麵前的又是一場骨肉殘殺刀光劍影,李世民不敢想象自己身敗名裂的慘淡前景。他哪裏還有什麽勇氣麵對這種驚恐不安風燭殘年的人生呢???
聖上不要憂心!當務之急,是要定下儲君,以絕他人非份之想。”深知皇帝心思的長孫無忌安慰道。
六神無主的李世民反過來問他們:“您們認為立誰合適呢?”
早就打定主意要立自己外甥李治的長孫無忌忙說:“那就立李治為太子吧!”
好吧,那就這樣定了吧!”驚恐不安的李世民隨了長孫無忌的意思。從兒子們公然爭儲的惡性事件中,唐太宗自然就聯想到自己當年殺兄屠弟逼父奪位對後人的不良影響,為了不被子孫唾罵,李世民決意重修史書。李世民吩咐:“長孫愛卿,您通知史官,寡人要親自查閱皇帝和寡人的《實錄》。”
史官們婉言拒絕了李世民要看史書的要求。史官振振有詞,道:“聖上要看當朝史書,是不恪守祖製的表現。臣等也不敢違背祖製私讓聖上看史書。”
唐太宗對諫議大夫褚遂良說:“那我看看《起居注》如何?”
褚遂良說:“不好!明君不作違背祖製的事情!”
惴惴不安的唐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道:“如果寡人做了什麽不好的事情,你也記嗎?”
諫議大夫褚遂良答道:“這是臣的職責,不敢不記。”
黃門侍郎陳震在旁插話,道:“如果褚遂良不記,天下人也都會記錄的。”
心裏極度恐慌的李世民隻得施加壓力,向監修國史的房玄齡提出了三次禦覽史書的要求:“寡人的用心和以前的君主不一樣,想親閱國史,以了解自己以前的錯誤,作為今後的警戒。”
唐初名臣如裴寂、封德彝、陳叔達、唐儉、劉政會、魏征等大臣已相繼退出了政治舞台。隻有馬周、褚遂良等大臣極力反對太宗看史書,齊齊奏到:“臣等害怕這種風氣一開,從此形成製度,以後的史官為了保全自己避免禍患,就要迎合聖意,文過飾非,掩蓋了曆史的真相,這也是曆來帝王不許查看國史的道理啊!”
但是,心懷鬼胎另有所謀的唐太宗堅持己見一定要看史官的記錄。——他恐懼自己身後留下千古罵名!房玄齡頂不皇帝壓力,隻得與許敬宗等人刪改成《太宗實錄》各二十卷呈上禦覽。房玄齡等人心中明白:太宗最關心的是玄武門事變那些部分,他們雖已作好了“文字功夫”,但唐太宗看後仍不滿意“玄武門”這一段:“寡人這樣做是為了安定社稷,造福萬民,為什麽要寫得這樣隱晦?應當加以修改,刪除不實之處,直接把事實記下來。”
有了這個明確的指示,史官們自然能體察聖心,大膽地“加以修改,刪除不便之處”。將兩朝《實錄》修改到唐太宗滿意為止。這就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書中記述的“玄武門之變”了。既然“玄武門事變”能修改,那李世民幹脆令史官全麵修改唐史。美化自己的“政績”,搞出了“太原起兵”之後到“貞觀之治”和“貞觀禦論”等全部的史書以欺騙後世。讓後世之人隻能依據《貞觀政要》、《舊唐書》、《新唐書》這類書去認識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功勞或歸於自己或抹殺,把汙蔑之詞強加給李建成、李元吉。這就成了“史官傑作,沉冤千年!”李世民的“明君”之明,不在於施政有什麽獨特之處,而隻在於篡改曆史之惡行,比殘暴的隋煬帝楊廣稍稍聰明一點了!史家之風正是從唐開始敗壞得無法收拾的。楊廣殺父篡位敢作敢為也不未掩耳盜鈴。可到了李世民這裏,卻將曆史收入自家名下,任意塗鴉篡改!史官文化是什麽?史官文化就是從史官曆史結束時開始的官府卸用文化!
李世民幹預史官篡改史實,給後世留下了深遠惡劣的習氣!以致於後世曆代當政者,無不偽造曆史,愚弄後世。這給中華民族的曆史帶來何等深重的災難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