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的旅程(3)
字數:4788 加入書籤
宮殿內,清冷。床上病危中的李世民惡夢纏身……惡夢中的李世民渾身扭動,曲卷……額頭大汗淋淋。從天空傳來巨大的聲音:“李世民!你傷了天理,滅絕人性!天帝不饒你!奪去你的陽壽三十年。哈哈哈!你活不過五十歲,要比父皇短命三十年啊!嗬嗬哈哈!——你做了天地之間最大的虧心事,你血洗東宮和齊王府,魂飛魄散的冤家讓你的子孫也以血洗地幾乎絕種。哈哈嗬嗬……天理報應,絲毫不差。”
恐怖的話音,刺耳的笑聲,令無處躲藏的李世民驚惶失措,心智紊亂!李世民連連懺悔道:“大哥,我錯了!我錯了……你饒了我吧!……四弟,四弟……你不要……不要啊!娘……娘娘……我怕我怕……我怕爹爹責杖……哎喲!打死我呀!……”
太子李治紅著眼睛,伺立床側。太醫們擁在床邊。武才人媚娘等人垂頭涕淚,伺立兩邊。
忽然,黑沉沉的夜空,一道閃電刺破蒼穹……緊接著,就是一陣“克啦啦——”通天慣地的炸雷砰然響起!天地為之震顫!……殿內,不斷地聽得見夜空有沉悶的雷聲在天際滾動……
床上的李世民驚醒,大聲驚呼、尖銳地叫……太子李治彎腰關切地扶起李世民。一串口水從李世民的嘴角流下……才人武媚娘連忙上前擦拭突然,李世民突然驚睜雙目,手指武媚娘。驚慌大叫:“大,大……大哥!……武,武女……主,主大唐……”
武媚娘一臉的惶恐。太子李治、宮女和太醫們臉色驚慌。恰在這時,又是白光一閃,炸雷“克啦啦——”又砰然炸響……眾人臉色大變!他們對神秘莫測太空充滿無限的畏懼!……李治看到李世民無力地歪了一下頭。趙太醫連忙上前切脈,連連搖頭。太子李治、武媚娘、大臣、宮娥相繼落淚。殿內哭聲陣陣。白幡舉起……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白天無盡的煩惱和打擊中;在夜間難以排解的惡夢糾纏中,在極度的憂鬱、驚恐和懺悔中,殺兄屠弟逼父淫嫂的李世民終因丹藥毒性發一命嗚呼!李世民隻活了五十歲,比他的父皇李淵整整短命了三十年!
……真是機緣巧合,冤冤相報啊!齊王妃楊媚苦心培養的武媚娘,幾經拚搏終於獨掌了大權,主政大唐江山。她果真把李世民的子孫差不多殺絕了種!……武則天上台之後,重視和發展農業生產,促進商市繁榮,堅決繼承唐初李淵、太子李建成的遺策,擴大均田製,實行移民遷都,進行了關東大開發。大唐才發展成為經濟發達,文化燦爛,繁榮昌盛,四方降伏的強大帝國。
夕陽西下。清冷寂靜群山。
莽莽蒼蒼的山脈打了幾個滾就停在了奔騰呼嘯的江邊。秋風起,飄零了幾片黃葉,紛紛揚揚,灑脫在江麵上。江邊,一堆亂石旁。頭戴鬥笠的老人,銀白色的胡須飄動在秋風裏。風,卷著江浪,一陣一陣地咬向石堆。
那老頭不知從何時開始,天天到這江邊垂釣。那老頭也不知道這條江從哪裏奔騰來又到哪呼嘯而出。他隻關心他那沉浮於江水裏的釣鉤。風一陣鼓起,揚飛了他頭戴的鬥笠。才認出了此人乃長春道觀的道長徐世勣是也。在這起伏綿延人煙稀少的大山裏,沒有人知道這道觀的道長徐世勣曾經是何等的英雄人物。
看著慢慢西沉的斜陽餘輝,鍍金於波濤翻滾的江麵上,徐世勣暗道:該回去了!——便收拾了釣魚用具,抬頭就見那一輪紅日依盡山邊,噴射出一片殷紅的晚霞。那一片絢麗的晚霞,令人禁止不住神思飛越。恍然間,他仿佛踏著這片殷紅、殷紅的晚霞,回到了另外一個曾經喧嘩過的世界……
突然,一個聲音從江邊那亂石山堆旁的林邊傳出:“道長,您好清閑自在啊,——”
晚霞閃亮了那人一雙虎眼。啊!——這不是李世民的“兄弟”羅成嗎?怎麽也歸隱山林到了這裏?原來,李靖、徐世勣奉李世民之命率軍進擊突厥。當大唐的鐵軍踏平千裏草原也踏碎了太子側妃奪回大唐江山春秋大夢之後,徐世勣就帶回了試圖扶佐太子後人重掌大唐的昔日聚嘯瓦崗寨的老友羅成,隱居於此崇山峻嶺之中。
徐道長不客氣地說:“您不好好呆在道觀裏,跑出來幹什麽?你可不要給我再惹麻煩啊!”
哈哈哈……我還有什麽可以折騰的呢?!濁灑一杯家萬裏,人間沉浮萬事空啊!……”羅成笑了,笑得幾滴淚水酸酸地濕潤了臉龐,在晚霞裏特別地淒涼!
徐世勣望著這位曾叱吒風雲的老友落魄如此,心中不忍說道:“老弟!貧道今天釣得好幾條大魚啊,走,我們一起喝酒去吧!放下萬千沉浮事,濁酒一杯乾坤大。”
已老態龍鍾,須發花白的羅成喟然於心的隻有那無盡的遺憾!他耿耿於懷沒有完成皇帝的重托——力助太子李建成坐穩江山!一場玄武門事變,粉碎了他五彩斑斕的夢。羅成與太子側妃黃氏聯絡原東宮左衛將軍馮立、東宮護軍田為龍、太子屬將張綸等人,共同擁戴太子李建成的幼子李宸,秘密在茫茫大漠草原集蓄力量。不斷地發展壯大起來,準備奪回失去的大唐江山。羅成、馮立、張綸、田為龍等人還參加突厥侵唐大軍,多次打入長安,想利用突厥兵強馬壯一舉擒拿李世民!但是,造化捉弄人啊!幾次三番,功虧一簣啊!難道這造化就是天意?這一次次的湊巧就是天意?!——羅成悲憤難言!
李世民勞師遠襲。他令李靖、徐世勣幾度率領大唐遠征軍攻擊突厥。大唐金戈鐵馬,終於吞並了突厥千裏肥沃草地,再一次踏碎了太子妃和李建成後裔們複仇的夢想!
晚霞在一分分地消失。山徑小道上二個垂垂老人疾行於暗淡的林間。徐世勣扛著釣魚杆,羅成背了漁簍。幾條大魚時不時地在漁簍子跳動。羅成笑著說:“魚兒啊別跳了,跳去跳來也不能改變作我們下酒菜的命運啦。”
徐世勣感喟地道:“別說魚的命運不可改變。就算是人又怎麽樣呢?人的命運也是不可改變的啊!想當年我那老友李淳風,上觀天文,下識地理,預知世事。忌料,對李世民說了實話,女人登基主大唐。結果呢,還不是死在了李世民的手裏?唉——人生啊!真是難料啊!”
羅成一邊走路,一邊與徐老道扯著話兒。他道:“嘿——你可別不信這個命運咧,那還真有點神乎,時下,武則天不就是真的主政了大唐江山了麽?”
山風不停地吹動著樹林枝葉,在“嘩嘩——”的林濤聲中,徐世勣、羅成這二位年過花甲的老頭回到了道觀。道觀座南朝北,山似虎形,興建在山巔前麵微凹處,依山營建,土石木結構,上覆鐵瓦,古樸堅牢。建築典雅,環境幽靜,景色絕佳。晴天朗日,諸峰奔來眼底,實為壯觀。徐世勣吩咐道人後院燒飯作菜,羅成站在觀前極目遠望,遠山含黛,近水傳情,天地一片蒼茫。無邊的思緒隨之飛揚……
唐初李淵和李建成艱辛努力,九年多來“恢複生產,促進農耕、商市、稅賦,還富於民”的努力,逐漸強盛起來的國家,漸漸被李世民窮兵黷武搞得一片破敗。上台後的李世民欲以武力去開疆擴土,討伐高麗國、突厥、吐蕃等。大量征兵,勞民傷財。李淵、李建成實施的“還富於民”的政策,“均田令”和“租庸調製”實際上已經廢棄了。農民勞役極其繁重,兄去弟還。可李世民竟還說:“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逼得有些農民自斷手足以避重役。可李世民比隋煬帝楊廣還要冷酷,竟下令凡自殘者罪之,並繼續服役。日益奢縱、大興土木,徒起邊釁,滅高昌,置西州、不聽魏征言,致使勞民傷財,以後更見驕縱。
時下武則天當政,以農業收成好壞作為考核官員政績的重要條件,凡是州縣境內“田疇墾辟,家有餘糧”的,便予升獎;“為政苛猛,戶口流移”的,必加懲罰。她還下令編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指導各地農業生產。鼓勵狹鄉之民到寬鄉耕墾,所開荒地可免三年租調;逃亡農民不再遣送回鄉,而是就地附編;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規定百姓年滿50可免除徭役,比原規定縮短10年;她還多次減免百姓賦役。這些政策和措施,都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
來來——清燈古刹,烹魚煮酒。哈哈,人生如此足也!”徐道長笑嗬嗬地擺上了桌椅。羅成也不客氣圍坐過來。幾杯濁酒燒下,心頭火燙燙的。羅成抹了抹嘴上花白的胡須,問徐世勣:“有個問題我搞不懂啊!李世民東征西戰,沒能用武力臣服的高麗、日本、突厥、吐番等邊國。卻在武則天的仁德治政之下,紛紛來朝。國土遠遠超過了李世民以武力征伐所能達到的頂峰。中國疆土之大,擴展到了中亞。自此以後萬國來朝。這是為什麽呢?”
徐世勣:“這個,我這個老道士也不懂啊,大概所謂不戰而能屈人之兵吧!則天皇後仁德治政,促進農耕、商市,愛民則富民,民富則國強。凡不把民眾當人看的,虐民困民窮苦,國亦不強……”
嘿!不知後人,如何評說李世民啊?”羅成喝了一口酒,喟然道。
徐世勣搖搖手,笑道:“哎呀!這個嘛,他有高招啦!李世民三次令史官篡改的史書,把開唐建國到後來的一切功勞歸功於自己,把一切罪過推給別人,極盡歪曲、汙蔑李建成、李元吉和大批功臣……隻想那千百世的後人隻能根據史書來看李世民,為他歌功頌德了。”
羅成放下酒杯,冷笑:“欺騙後人啊!?!嗬嗬嗬……修改史書那玩意兒有什麽用呢?功罪自在人心。篡改史書,此等卑劣無恥之舉,徒留千古笑談。”
笑談?就是笑談!……還不如我們山村野夫的一杯濁酒,嗬嗬嗬……”徐世勣邊說邊舉杯豪飲:“嗬嗬……真是笑談啊!”
月白風清,燭光閃亮,在這莽莽蒼蒼浩如林海的崇山峻嶺之中的長春觀煙雲繚繞。兩位年邁的老人醉臥酒桌邊,隻有酒杯裏的濁酒還在搖晃。寂靜的夜,夜色如夢……兩位老人在年輕的夢裏飛翔……金戈鐵馬黃沙萬裏,如何抹殺得了那曆史的血痕?青燈古卷刪書修史,如何掩蓋得了曆史的真相?!山廟前那長風破空,吹不老蒼茫的歲月吹不幹斑斑竹淚;曾經多少個今夜,夢回秦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