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茶經》問世

字數:7897   加入書籤

A+A-




    “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啦!”



    



    江胤一陣鬼畜的聲音響起,聽的兩個老人紛紛皺眉:“別故弄玄虛,趕緊讓我們見識見識你那個所謂的茶詩!”



    



    “哈哈,正所謂是那‘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對於茶之一物,我是真的所懂不多啊……”



    



    他又剽竊了古人的一首茶詩,之後還裝作一副我不懂,我是菜鳥的樣子,那樣子是要多欠揍就有多欠揍啊。



    



    當然,這是在花無虛、陸彧二人的眼中,而在易川、杜亢、唐博虎等人的眼中,這就是謙虛了,人就是這麽的奇怪!



    



    本來呢,陸彧已經想要服軟了,可是看到他那欠扁的樣子,就有無名火出:“不過是茶詩一首罷了,我還有一篇《茶說》那才是茶之一道最經典的著作,不是這些個詩句可以比擬的!”



    



    雖然,這樣欺負老人家是不對的,但是江胤確實是小心眼,你們都看我不爽了,憑啥我還得對你保持尊重?你以為你是天王老子習大啊?即使是習大,也是提倡人人平等,共創和諧社會;再看看你,主動挑釁我,我肯定要呼你一臉血的!



    



    “既然陸大茶客對於這《茶說》如此自信,不如大家讀起來一起品鑒品鑒?”



    



    撕破臉皮了,自然就不用裝模作樣了,直接開門見山不就行了麽?



    



    “哼,你小子會後悔的!”



    



    陸彧的心態已經爆炸,隻聽到他冷哼一聲之後,開始背默出自己的《茶說》之內容:“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



    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麹塵花。夜後邀陪明月,



    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好一篇茶說,精彩,精彩!”



    



    花無虛帶頭鼓掌起來,剛剛江胤的《茶詩》確實是無可挑剔,所以他也不敢開口,也幸好唐博虎等人給陸彧麵子,沒有叫好出聲,所以就那麽簡單的過了。



    



    但是此刻陸彧的《茶說》所描述如此詳細細致且迷人,他自然就開頭叫好起來了。



    



    “確實是一篇好文章,對於茶葉的介紹、特征等都描寫出來,陸老不愧是一生浸淫茶道的大拿,我唐博虎佩服!”



    



    唐博虎也是開口對這篇《茶說》讚不絕口。



    



    “小子,你還有什麽話說,如果你拿不出可以媲美《茶說》的文章,那麽你就得為你的不尊老及侮辱茶而付出代價!”



    



    “就你這麽一篇破文章,便想要挑戰我,倒是有些拉低了我的檔次了,哎……要我說,還是不比了,沒必要!”



    



    江胤搖頭晃腦,對於裝逼二字已經刻入了骨髓之中,這便是傳說中的:別攔著我,一天不裝逼我渾身難受的症狀!



    



    “無恥敗類,沒有媲美的文章,便如此之說,也不怕別人笑掉大牙?”



    



    “隨便你怎麽說吧,就這陸老的水平,說真的,還是差得遠了!”



    



    江胤擺弄著眼前的茶杯,運起內力一抖茶碗,將裏麵的茶葉抖掉,用那已經燒開的開水一衝:“茶之一道,並非在於理解,泡法也很重要!”



    



    江胤實在是懶得和他們扯淡了,直接用騷包的操作讓他們閉嘴吧!



    



    因為有內力的加持,讓他清洗茶具的過程中也是賞心悅目,在他清洗完畢後,右手捏起茶則,輕輕的在茶葉之中一鏟,左手握住一根茶匙輕輕的將茶葉撥入到茶碗之中:“茶碗,又稱三才杯,為天地人三才,正是對應著茶碗的上中下。”



    



    放下茶匙茶則,右手提起水壺,稍稍傾斜令它倒入一絲延綿不斷的水流,輕輕繞了一圈拉高:“懸壺高衝,可以充分揮發出茶葉的香氣,令人口舌生津!”



    



    放下水壺,右手拿起茶碗的蓋子,輕輕的在表麵刮著沫:“刮沫……”



    



    “燙杯……”



    



    “品茗……”



    



    每一個動作,都伴隨著江胤的解說詞,看的眾人目瞪口呆,陸彧也羞愧的低下了頭,從這一係列操作對比起來,自己的茶詩、茶說好像真的有點上不了台麵啊……



    



    不過這還沒完,江胤將一切流程都做好後,將裝著茶湯的品茗杯推到了眾rén miàn前:“大家可以嚐嚐!”



    



    趁著他們品茶的功夫,江胤繼續開口:“這茶的話,我也有一部茶經,想請各位幫我把把關!”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陸彧愣住了,端到自己嘴邊的品茗杯沒有在進一步,自己一大撮胡須泡入茶湯之中也不自知;花無虛愣住了,手中的品茗杯傾斜,滾燙的茶湯順著杯子滴落在他的大腿上,毫無所察;唐博虎、易川等人也愣住了,手中的杯子滑落在地,發出一聲刺耳的響聲,也沒得讓他們回過神來。



    



    江胤的話語卻還在繼續,不為他們的異常而停止:“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采。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上,葉舒次。陰山坡穀者,不堪采掇,性凝滯,結瘕疾。



    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乏、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



    茶為累也,亦猶人參。上者生上黨,中者生百濟、新羅,下者生高麗。有生澤州、幽州、檀州者,為藥無效,況非此者,設服薺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參為累,則茶累盡矣。”



    



    江胤說了這麽多,也有些口幹舌燥,端起已經不再滾燙的茶水,一口而盡:“各位,覺得我這茶經如何呀?”



    



    陸彧是最先反應過來的,隻見這個囂張吊炸天的老頭子,直接對著江胤來了個九十度的抱拳禮:“是老夫著像了,不應該對大師抱有懷疑,在此向大師謝罪!”



    



    身為一個茶道大師,自然對於這段《茶經》的價值理解最深,根據他的四處查閱資料,茶葉通鑒,也隻能模糊的知道這茶是南方所產,自巴山峽川一帶為多,但具體卻一無所知。



    



    如此接觸到詳細的茶經,自然是驚為天人,納頭便拜,也不敢有任何囂張,現在江胤是茶道的前輩而他是晚輩了。



    



    花無虛聽到陸彧的話後,也是能判斷的出這茶經的價值,雖然有些抵觸,但還是跟隨著陸彧對江胤深深地一禮,但卻並沒有說話。



    



    唐博虎此刻趕緊上來打打圓場,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江胤對他有一種特殊的好感,也唯有他上來打圓場最合適:“哈哈,李少俠這茶經當真是驚豔,為兄都有點不敢置信這是少俠所創了,要創出這一段,可是花費了不少時間吧?即便如此,光是這一段,也足以少俠的名字及茶經流傳千古了!”



    



    “唐兄過獎,不過以上那段話,卻隻是茶經的一部分罷了,這茶經擁有三卷,共十個部分,這隻是其中的第一部-茶之源罷了;後麵還有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九個部分,便不一一道來了!”



    



    “佩服佩服…以李少俠的才學,才是這秦國第一大才子呐,唐某被稱為江南第一才子,倒是有點名不副實了,慚愧,慚愧……”



    



    唐博虎聽到這茶經竟然還有九個部分沒有被說出來,震的他頭腦發暈,這是得有多麽高深的才氣及對茶道的研究,才能攥寫出這麽一部茶經呢?



    



    “唐兄這話可就過了,正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在下是比較喜歡這些偏門的研究,但唐兄對於詩詞歌畫方麵的技藝,就是在下都拍馬而趕不及的了!”



    



    兩人互相捧著臭腳,而且還有越演越烈的姿態。



    



    “那個…”陸彧不是時候的選擇了開口打斷:“大師,我想請你收我為徒,不知道大師意下如何?”



    



    “啥?”



    



    江胤不可置信的指著自己:“拜我為師?你沒發燒吧?”



    



    他隻感覺天雷滾滾,把自己雷了個外焦裏嫩,你丫的都半步棺材了,還要拜我一個年輕人為師,這是要折我壽是吧,謀殺,**裸的謀殺!!



    



    “算了吧,算了吧,今日來這也浪費了不少時間,我要走了!”



    



    江胤怕死了,真要被那老頭子拜做師傅,不知道要折壽多少年呢,還是趕緊撤退,等會兒還要去查探查探那個馮、於兩家的情況呢,不能繼續浪下去了。



    



    “這……還請大師收我為徒……”



    



    陸彧楞了一下,顯然也不知道該怎麽說下去,憋了半天又憋出來了這麽一句。



    



    江胤甩手丟出去一卷羊皮卷:“茶經上卷拿去,研究透了再來找我!”



    



    陸彧珍重的接過那被丟過來羊皮卷,生怕將它給摔了,可是當他抬頭時,卻發現江胤已經下了樓,他的聲音漸傳漸遠,一直到聽不見:“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