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震驚
字數:814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舊書大亨 !
林逸出其不意地用3o5o萬拍得自己心儀已久的《王鐸贈湯若望詩稿》,按照他以前拍出的價碼,算是撿了大漏。?
林逸不是傻子,很快就現了情況不對,準確來說,自己能夠拍得獲勝,似乎和紅旗叔有莫大的關係。
看一眼劉紅旗,他背著手,隻是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似乎沒有驚異。
林逸又有些不確定了,看看四周,很多人都在看著他,表情什麽樣的都有。
尤其那葉大少,楚江南,還有他們身邊的蘇雪,表情就更豐富了。
尤其那蘇雪,此刻也被林逸出其不意競拍得勝,唬的一愣一愣。她不明白呀,怎麽會這樣?
蘇雪可是對林逸的底細清楚地很,雖說這幾年也達了,身價上億,可是在這樣的場合,還算是“小弟弟”級別的。和這些大佬根本就不能比。可是現在呢?竟然當著這麽多大佬的麵兒,把這卷他夢寐以求的詩稿拍到手。
葉大少為什麽不阻止?他為什麽不跟拍?
蘇雪一頭霧水。
可是不等她琢磨透徹,這場拍賣已經繼續了---
那個港台腔司儀,也看出來情勢似乎和前麵不一樣,不過他經曆的也多了,依舊插科打諢,繼續主持這個節目。
接下來的開拍,林逸沒有舉牌,拍賣像剛開始一樣,變得異常激烈。
葉大少依舊意氣風,楚江南也當仁不讓,連續舉拍了幾件藝術品。
另外一些級大佬,也全都踴躍競拍,希望在這樣的場合留下一個臉麵。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逸又有一些迷惑了,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兒?
旁邊秦鍾輕輕地碰了碰他說:“別想那麽多,這種場合很微妙,有時候你中大獎都不知道怎麽中的……”
萬公子則說:“林兄弟,如果你喜歡的話,就再拍幾件,最起碼湊個雙。”
林逸點點頭,說:“再看看。”實際上林逸還真想再拍幾件,一是喜歡這些拍品,二是他想要測試一下……
很快,機會來了。
……
司儀再上麵表情有些激動了,因為下麵競拍的藏品太珍貴了,他語氣都有些緊張了。
“下麵……咳咳,上拍的是元代畫家趙孟頫的《飲馬圖》,底價1ooo萬!”
趙孟頫?南宋末代皇室後裔,林逸可是清楚地知道這位畫壇巨匠,並且上次潘家園三位大佬拍賣中就有一幅趙孟頫的《仕女圖》,而那也是林逸和萬建豪初次交手。最後這幅《仕女圖》經過了將近97次的競拍,從底價18o萬,直接飆升到了58oo萬,被萬建豪拍得。
現在,在萬建豪支持的這場拍賣會上,竟然再次出現趙孟頫的作品,並且是趙孟頫最拿手的駿馬圖,立馬就在現場掀起了一股熱潮。
甚至於,連陪同劉紅旗的萬建豪也忍不住多看這件拍品幾眼,蠢蠢欲動。
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對這幅珍品古畫也是充滿了占有的**。
似乎為了引起大家對這幅畫的注意,那位港台腔司儀顯然事前做了不少功課,竟然當場介紹起這位大畫家來。不過他的介紹倒也另辟蹊蹺,沒從趙孟頫本人開始,而是從趙孟頫的太太開始介紹。
話說元朝名畫家趙孟頫,他的太太管夫人也是一位著名畫家,曾引用泥土和水的譬喻寫過一很出名的詩詞。據說當時夫妻倆都在中年的時候,趙孟頫對夫人的感情似乎減退,想納一個妾。管夫人即作了下麵這一小令,使她的丈夫看了非常感動,便取消了納妾的念頭。
你儂我儂,
忒煞情多,
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
撚一個你,
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
一齊打破,
再撚一個你,
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與你生同一個衾,
死同一個槨。
實際上,在那個一夫多妻的年代,能念夫妻緣分的男人應該值得讚美了。何況趙孟頫是貨真價實的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先祖自高宋南渡後就一直封邑浙江湖州,這個宋朝的王室後裔,在他五歲入塾學書時的一些塗鴉之作,當時據稱就已達到了“時人持去可以鬻錢”的水平。鮮為人知的是他在音樂領域也有造詣,他曾花費數年時間寫就一本音樂專著《琴原律略》,蒙古鐵騎兵臨臨安(現在的杭州)城下,風煙四起的時候,他隱居在湖州的“鬆雪齋”,一邊撫著他家傳的兩把古琴:“大雅”與“鬆雪”一邊潑墨揮翰創作著他的書畫。
元平定天下後,朝廷想方設法的要他出來為國家做事,麵對滅了他家族江山的蒙古人,麵對著他的皇室遺親,他的心情是很複雜的,最後還是無可奈何的從湖州現在蓮花莊,鬆雪齋走了出來,來到了當時的地方行政中心---臨安出任江浙儒學提舉,類似文化部長的角色,後來還到了京城做了從二品的中奉大夫,就這樣他幾經沉浮的做了三十二年的官,到了六十多雖才辭官回到了湖州的”鷗波亭“。
他的這一行徑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責和路人的側目,他也多次的為自己成為了朝廷的新貴而辯解。但朋友圈子裏的那些人對他的態度似乎並未有多大改變。而他自己偶然在某種場合遇到詰責與蔑視時也總愛以“自知世事都無補,其奈君恩未許歸”或“功名到手不可避,富貴逼人哪得休”諸如此類的借口來搪塞和自辨。下之意當然是試圖讓公眾產生這樣一個印象,那就是出仕並非他的本意,無奈朝廷錯愛,不肯讓他歇著,不得已隻好出來勉為其難。
據說趙孟頫退休後他的粉絲---求書畫者依然大量蜂湧在門。他至今留下的字畫作有近千幅,幅幅都是價值連城。
……
賣弄完這些,那司儀這才鄭重其事地說:“現在這幅作品更是趙孟頫最拿書的《飲馬圖》,其餘的也不必多說,底價1ooo萬開拍,有幸拍得者,絕對可以珍藏之,以為傳世之寶!”
不得不說,今晚這位司儀說了很多的廢話,就剛才這段話有些意思,大家也都聽得仔細。尤其那詩太熟悉了,可沒人知道這詩竟然是趙孟頫老婆寫的,對於這位大宋後裔的故事也不甚了解,現在被司儀這麽一科普,所有人都明白了這幅作品的珍貴性,因此在司儀宣布開拍之後,整個現場竟然出現小段的安靜。
就在這一小段安靜中,所有人厲兵秣馬,全都虎視眈眈地盯上了這幅畫。
此時林逸的內心是掙紮的。為什麽這樣說?因為林逸自從得了那卷夢寐以求的詩稿之後,就沒太大的野心,對即將開拍的藝術品也沒太大的希冀。
可是!
現在出現的這幅《飲馬圖》,還是趙孟頫的,徹底擊垮了林逸不再參拍的底線。
這幅畫實在是太好了,好到說不出來怎麽好。
林逸就有些按捺不住了。
……
現場,競拍很激烈。
對於這幅宋代後裔趙孟頫的珍品,所有人都表現出了莫大的興趣。
因此,底價1ooo萬對於她們這些有錢人來說,隻是小兒科,所以在不到三分鍾的時間內,這件藝術品的拍賣價格就從底價1ooo萬,飆升到了5ooo萬。
看著如此激烈的競爭,林逸有些心熱,再也忍不住了,他終於再次舉牌---5o5o萬!
時間像是在這一刻停止。
林逸喊價5o5o萬就像一個魔咒,在他喊出來的那一瞬間,原本臉紅脖子粗的競爭者們,就像是被繩子勒住了脖子,全都瞎火了。
靜默,詭異的靜默。
那司儀怪異地看著現場,按道理,現在是該瘋狂加價的時刻,可是沒有人聲,沒有人動彈。
那些原本激烈競爭的參拍者,像是被無形的手扼住了喉嚨,全都不一聲。
現場出奇的詭異,出奇的靜默。
直到---
港台腔司儀的話再次響起,“5o5o萬第一次!”
“5o5o萬第二次!”
“5o5o萬第三次!”
最後---
“成交!”
那個代表勝利的金鑼再次響起,林逸以5o5o萬不可思議地再次拍下了這件價值上億的藝術品。
撿漏!並且是撿了級大漏!
林逸真的有些愕然了。
在他看來,這幅作品最低也能上億的,可是現在卻---
他有些明白原因了,看了看一旁注視著一切的劉紅旗,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劉紅旗絲毫沒留意他的眼神,忽然打了一個哈欠,然後對身邊陪伴著的萬大佬萬建豪說:“嗯,看得也乏了,我們不如進去喝一杯。”
萬大佬喜出望外,哪能錯過這樣的機會,急忙安排人去準備,自己則不甘心地看著那幅絕世珍品《飲馬圖》落入林逸之手。
事實上,此刻不禁林逸自己覺得其中“不可思議”,周圍人也都覺得這次拍賣“暗藏玄機”。
沒看到嗎?
原本如火似荼的競拍,隻要林逸這個家夥一出手,立馬周圍那些大佬全都偃旗息鼓。
這說明了什麽?
說明了林逸所隱藏的能力---準確地說他與劉紅旗之間的交情,已經影響了大多數的人。
林逸一出,全場啞火。
這是何等能量?
不過好了,現在劉紅旗這尊大神要進去了,不在一旁觀望了,也許拍賣會進入正常的競爭模式。
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不過,真的會這樣嗎?
……
蘇雪已經有些驚愕莫名了。
她真的有些看不懂林逸了。
在蘇雪的眼中,林逸一直都是那個喜歡淘書買書,偶爾憑借賣書賺了大錢,成為億萬富翁的幸運兒。
可是現在,這位幸運兒卻意外地在這眾神雲集的場地戰無不勝,每次競拍全都大獲全勝---準確地說,沒人敢與他競拍。
蘇雪的目光停留在了那轉身離去的劉紅旗身上,聰明的她立馬就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原來是這樣---
可是林逸怎麽會搭上他這條線?
蘇雪有些懷疑人生了。
自己費盡心思,想要傍上有能力的人,一路下來也是荊棘坎坷,但像林逸這麽順風順水,不留神就搭上大神,簡直讓人羨慕死。
……
俗話說得好,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別人都已經看得清楚,林逸自己還在這局裏迷糊著。
他不願意相信自己是占了紅旗叔的光,寧可相信是那些競拍的人沒跟上,或者直接不願意競爭下去。
所以當他以5o5o萬拍下這幅《飲馬圖》時,心中並沒有驕傲,而是想要繼續下去,看看結果如何---
而接下來上拍的藏品則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手書《金剛經》!
……
說起蘇軾,很多人就想到了他另外一個名號蘇東坡。
蘇軾的祖父是蘇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裏提到的“二十七,始奮”的“蘇老泉”。蘇洵奮雖晚,但是很用功。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嘉祐元年,蘇軾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進京應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兩人正銳意詩文革新,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隻得第二。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當父子名動京師、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的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回鄉奔喪。嘉祐四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嘉祐六年,蘇軾應中製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四年後還朝判登聞鼓院。治平二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自從,蘇軾的世界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在經曆了“烏台詩案”之後,蘇軾和他的詩作,這才流傳千古……
而此時上拍的這卷手抄《金剛經》就是蘇軾在遭遇“烏台詩案”被貶邊緣地區時,所手寫的靜心佛經,可以說意義非凡,被譽為珍品中的珍寶。
到底這卷佛經鹿死誰手,誰能拔得頭籌,拍賣現場所有人全都拭目以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