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地公傳說(三)

字數:3013   加入書籤

A+A-




    聽怪老頭兒說到,高氏先祖終獲禹帝嘉獎,春兒不禁在一旁高興的鼓起掌來,可她卻是不知,她身邊的高洋,此時心中卻是疑惑重重。



    方才,怪老頭兒在講述這個傳說時,高洋一直聽得極為認真。待到聽聞禹帝為高氏先祖鑄牌授名之時,他卻敏銳的抓住了這個傳說和現實之中,存在的一個巨大矛盾:



    既然傳說中,那塊“地公令”和“地公”的稱號,都是禹帝上承天命,詔告天下,賜予高氏一脈的,那麽於情於理,都應該由高氏族人世代傳承。可方才,這怪老頭又宣稱自己是當代“地公”,那麽難道他竟然也是高家先輩?可他若也是高家族人,明明王府就在上方,卻為何又要孤身一人,長久隱居在這冰宮之下的石室之內?若他不是高家族人,那這“地公”之稱,為何又會落到他的身上?



    高洋腦子裏想著這些,看向怪老頭兒的眼神中,便自然而然的也流露出了一絲狐疑。不過,他卻是極精明之人,瞬間便意識到了自己情緒上的異樣,當下便趕緊將視線移往那紅毛山魈身上,隻是目光中卻仍是閃爍遊移不定。



    怪老頭兒見他神色古怪,便探身上來,問道:“小崽子,是不是公公講的這個故事,不好聽?”



    “啊!不不!公公講得太過精彩,讓小子深覺有愧於先祖!”高洋聞言,渾身一個激靈,趕緊編了一套瞎話。



    怪老頭兒聽了他這話,頓時展顏一笑,溫聲道:“果然是個好孩子啊!”



    話說到一半,卻又化作一聲長歎道:“唉——如今東、西、南、北高氏四族,多少子弟整日裏隻顧錦衣玉食、沉醉聲色,已經很少有人還記得高家的千年傳承和司職使命了。”



    “嗯——公公勿憂,我高家血脈傳承近百代不息,均是曆代先輩引領之功。今世,族中也定當會有人傑崛起。正如家父與三爺爺,都是當今天下一等一的大英雄!樂兒不才,將來也願追隨家祖步伐,再續祖上榮光。”高洋挺胸朗聲安慰道。



    但他隨即便發現,自己話音剛落,怪老頭兒本來還掛著笑容的臉上,卻瞬間盡散,漸漸化成了一抹憂愁。他淡淡看了一眼高洋,皓眉一抬,鼻中輕籲一聲,搖了搖頭,語氣蕭索的道:“又一個要做天下英雄的……嗬嗬,好啊,一個個都是好大的誌向!嘿嘿,名名利利、濁世滔滔,千年已過,再難尋幾人清明啊……”



    “有大誌向不好嗎?”高洋被怪老頭兒的這番言語,弄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小聲的自語道:“長大了不做英雄,難不成還要去當庸才麽?”



    “嗬嗬!”怪老頭兒被他這話給逗樂了,探手輕輕拍了拍他的小腦袋,才又道:“小崽子,你這話倒也沒錯。隻不過,老頭子的故事還沒完。或許,你聽完之後,能從其中領悟一二,也未可知啊。”



    接著,怪老頭兒便繼續先前的話題,說道:“高家先祖得賜‘地公’後,拒絕了禹帝將高氏族人遷回國都居住的好意,仍是返回了渤海深山。因不願再讓當年涿鹿之戰的悲劇重演,便立下族規:除‘地公’繼任者外,族中子弟永世不得出山!



    “在隨後百餘年的漫長歲月裏,高家開始閉門繼續精研‘河圖洛書’,卻發現這看似簡單的龜殼、石碑上,所載內容之深邃與龐大,遠遠超出了他們所能想象的極限。龜背上的每個圖案,都蘊含著一組密鑰,用每一種密鑰解讀‘碑文’,都能得出完全不同的內容。高家兩代人,耗用了近百年光陰,也隻解出了其中部分。



    “這些被高氏族人譯出的內容,大多晦澀難懂,但其中卻反複出現了兩個他們無比熟悉的地名——‘昆侖’與‘渤海’!



    “為找尋‘河圖洛書’中的dá àn,當時的高家先祖——第二代‘地公’,隻身前往西方萬裏旱海,尋找傳說中的‘萬祖之山’昆侖。



    “十年之後,這位先祖終於返回了渤海高氏山寨,人們發現,他失去了三根手指,且渾身遍布傷痕,但他卻對自己的經曆絕口不提。回來後,隻是召集族人,宣布了一件大事!



    “這位‘地公’向族人宣告:千年之後,華夏將有大劫降世,高氏一脈當早做綢繆。接下來的時間,曆代高氏族人便開始在技擊之術與方玄之術上苦下功夫,隻數百年光陰,便在醫、武、道、術四科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提升。



    “千年光陰,轉瞬即逝。由於先祖立下規矩,高氏族人不得離開渤海高家山穀深入俗世,故在這一段時期內,世間沒有留下任何高家人的蹤跡與消息,這整個族群,便如同消失了一般,早已被世人所遺忘。



    “不過,事情總有例外。就在千年之期即將到來之際,還是有一個人,循著上古留下的線索,尋到了這渤海的深山幽穀之中,找到了高氏一脈。他,就是軒轅皇帝十六世玄孫——姬昌。



    “此時,高氏一脈已基本解讀出了‘河圖洛書’的秘密,正在集族中精英,推演華夏三千年氣數變遷。姬昌前來叩寨拜訪,又自稱軒轅玄孫,高家自是不好拒絕,時任第十二代‘地公’的族長高尚,便在穀中接待了姬昌。二人在密室中一席談,竟長達八個時辰,直至次日天明。



    “也不知二人究竟談了什麽,隻知道這姬昌臨行時,竟是拜在高尚門下,成了‘祀神’一脈數千年來第一個族外弟子,而‘地公’高尚竟以剛整理出來的‘河圖洛書’推演之法相贈。



    “隻是他估計也沒想到,這位年輕的記名弟子,竟是位天資聰穎的奇才,隻用了幾十年光陰,竟將這推演之法領悟了十之七八。而此時,這姬昌也是繼承父位,成了新任西伯侯。憑借著對天機的洞察,他先後收服了周邊數個小國,使得其所轄周國之地,竟幾可與朝廷比肩。



    “此時的華夏,已進入商紂一朝。中央朝勢日漸衰微,諸侯日益強大,卻偏逢紂王生性暴躁,以至華夏各地烽煙四起,反抗不斷。而恰在此時,這姬昌卻做了一件天大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