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對照組怨種女配 27

字數:5140   加入書籤

A+A-


    簡建錫那會兒簡家也才起家沒多少年,但老爺子有遠見,自小就開始砸錢培養還是讀書,他不到二十九中了舉人,次年就開始進京赴考...
    雖然是第三次,年近三十才中了進士,但不得不說簡建錫還是有些運道在身的,借著東風,他為官不過三五載就當上了從四品知府。
    要知道同期外派的同僚大部分還是個七品芝麻官呢!
    不說別人,就他的兩個弟弟,二弟也是連考多次,三年前才中了,如今在北邊偏遠地區當七品縣令。
    三弟娶了先生的女兒,又覺得家裏偏心,中了秀才之後就跟著嶽家遷居到了外地,如今也不過是個舉人罷了,考了兩次進士都落了榜,不過依舊沒有放棄,一邊當著教書先生一邊繼續考著。
    吃到了甜頭,簡建錫更是舍得在孩子們身上投資,不過二兒子資質普通心思還不在讀書上,,小兒子更是不太開竅,他隻能把資源都傾向長子。
    這次科舉,簡建錫給三弟去了信,不過收到的回信並沒有明確說他今年考不考,簡建錫隻能交代長子說讓他留意一下他三叔。
    簡連瑾本想著安頓好之後就去尋他三叔的,但沒想到後麵會發生這麽多事,直接就給忘記了。
    這會兒聊著天,他突然想起這事兒,尷尬的看了一眼祖母,斟酌了一會兒才開口道:“祖母,興許這次三叔也來了,若不然咱們找人尋尋他?”
    誰知道老太太直接擺手道:“找個屁!那不孝子就是個心氣高的,關鍵人還不聰明......”
    數落了小兒子一頓,她才改口道:“你悄悄找人去看看榜單看你小叔第幾名,我昨兒沒再人群裏瞧見他來著,沒準是落榜了...”
    想著周氏就覺得是這麽回事,嘀咕道:“肯定是沒中,覺得無顏見鄉親,沒準兒人已經掩麵逃回去了!”
    周氏一共生了四個孩子,不過四個孩子都與她不親,都是在婆婆膝下長大的,除了血脈牽扯,單論感情還真連天溪村的村民比他們深厚!
    她嫁進簡家的時候簡家已經發家搬城裏去了,為何還會娶她這個村婦,還不是因為子嗣問題。
    周氏飯公公兄弟姐妹倒是挺多的,但到了她丈夫這一代,他們這一房就隻得丈夫這個獨苗苗,連個閨女都沒有。
    丈夫前麵還娶了一個妻子納了個小妾,但成婚十年,不管是前妻還是小妾都沒能誕下一兒半女。
    公婆著急的很,當年他們也是成婚五六年才有的孩子,如今兒子更是離譜都十年還沒個動靜,大夫沒少看湯藥沒少吃,神佛也沒少拜,就是沒個效果。
    但兩人都不覺得是自己兒子的問題,且他們悄悄帶兒子去看過大夫,說是兒子身體沒問題的,就把孩子是事兒怪罪於兒媳婦。
    前妻也是個硬氣的,大吵一架之後就帶著嫁妝回了娘家,第二天娘家的人就來談和離的事。
    兩家人互不相讓,鬧的不可開交,最後也還是和離了且還鬧了個老死不相往來。
    和離不到三個月前妻再嫁,過了半年,人就挺著了孕肚到前婆婆跟著晃悠說自己懷了雙胎...
    後來吧,家裏又給丈夫找了幾個女人,都沒有懷孕。
    也不知道打哪聽說隔壁縣來了個高僧,被朋友一勸,夫妻倆就帶著兒子過去了。
    也是他們命好,趕在高僧離開之前到了那邊。
    然後高僧就說丈夫命裏無子,但也不是不可破解,讓他尋個多子多孫命格的女子......
    按高僧的提示,簡家就尋到了周氏。
    周氏果然也不負眾望,第二年就生下了簡建錫,三年抱倆,成婚六年就給誕下了三兒一女四個孩子。
    中間也發生了許多事兒,公婆看不上她這大字不識的村姑,丈夫心中又掛念前妻,周氏和這一家子顯得格格不入,孩子就不叫她教養。
    絕望之下她就搬回了天溪村老宅,後來丈夫覺得虧欠拿銀子給她建了個氣派的磚瓦房,兒子當官之後把她接了過去,不過依舊生活不到一起,然後又建了現在的大院......
    長子還好,其他三個孩子更是看不上她這母親,逢年過節也沒個書信,也不過是礙於孝道定然讓人給她送個節禮罷了。
    周氏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伏地魔,不過是感情過於匱乏,不管是真心還是虛情假意,她都貪戀於那點被人關懷的溫暖,才會任周家人予取予給。
    對於這三兒子,周氏還真沒多少感情,最後見簡連瑾要下去她又改口道:“你去尋尋看吧,估計你爹有交代...不過若他不想見就罷了,老太婆也懶得搭理那不孝子!”
    科舉是一項長期且耗銀子的路程,那不孝子是個自私的,嶽家也不是什麽大富大貴的人家,萬一找來了,人家好意思開口問她這老娘要銀子呢?
    這給還是不給啊?
    想著剛到手的二十兩銀子,周氏希望那不孝子還是不要出現比較好。
    不過事與願違,三叔簡建筠被尋到的時候正好被客棧的人按在地上摩擦,簡連瑾過去付清了住宿費便把人給帶了回去。
    不出意外,才學一般的簡建筠又沒中!
    前麵說了,周氏是多子多孫的命格,她生了三子一女之後察覺到公婆對她的輕視,也知道了丈夫漠視她的原因,便搬回了村裏再不願意再生育。
    三個兒子,長子簡建錫三子二女並不算多,這還是因為江詩韻生龍鳳胎的時候傷了身體,他愛重妻子不願意妻子再受生育之苦便沒有再要孩子。
    次子簡建澤與妻子生了四子三女七個孩子,如今在外地當官也不曉得有沒有造出庶子女來呢。
    小兒子簡建筠雖然長期生活在嶽家和上門女婿也沒有太大差別,但他也沒少生孩子,一共四子五女九個孩子,如今最小的孩子還不到三歲呢!
    女兒是最小的孩子,但和哥哥們年齡也相差不大,如今也已經是五個孩子的母親。
    加上外孫,孫輩目前已經接近三十個了,且大半周氏都沒有見過。
    三叔簡建筠雖然生的孩子最多,但最不事庶務最窮的便是他家。
    他現在的教書先生職位還是嶽家為他謀的,孩子一個一個的生,事業卻沒半點進步,嶽家都怕了他們兩口子。
    靠著他自己定然是養不活妻兒的,兄弟三個早在父親還活著的時候就分了家的,他那份家業也已經被造的差不多了,和簡建錫的兄弟情也主要靠著哭窮問大哥要資助維係。
    他是一邊覺得長兄為父,大哥就該管著他們這些弟弟妹妹,一邊又擔心大哥看不起他。
    簡建錫寫信問他科舉的時候,他回信含糊其辭隻是一味哭窮,最終簡建錫還是給他寄了五十兩。
    嶽家那邊又給湊了個三十兩銀子,一共八十兩一般是足夠了的。
    但簡建筠是個要麵子的,該花不該花的都沒少花,且他對這次科舉也沒有信心,聽人慫恿想走些歪路子又被騙了一筆銀子...
    一通折騰,銀子全沒了不說,還被客棧給趕了出來,險些要被廢了一條腿。
    其實春闈書生住店賒賬是正常操作,一般都是先交部分住宿費,然後一直到春闈結束才結算剩餘部分的。
    若考的名次不錯,店家還會對應減免部分費用呢。
    能在京都開客棧的基本都是有靠山的,入住的時候還會根據路引登記信息,自然是不擔心這些書生賴賬。
    大部分人都是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經濟情況的客棧,像簡建筠這般的還是比較少。
    被侄子看到自己的狼狽,簡建筠有些悶悶不樂,到了簡府對著母親也沒半分尊敬和好脾氣。
    不說簡芸淺,就周氏自己都氣笑了,直接拿著拐杖就開始暴打不孝子。
    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位走的並不親近的三叔的那些糟心事,自然沒有人維護他半分。
    簡建筠隻是個文人書生,體力甚至還比不上周氏這老太太,被打的落花流水毫無招架之力。
    周氏打累了才停下來,用拐杖抵著他的胸口厲聲喝道:“給我跪下!”
    時勢比人強,為了不繼續挨揍,也是擔心被母親趕出去流落街頭,簡建筠隻能喪氣的低著頭跪下。
    周氏見他一副死不悔改的模樣,冷笑道:“你祖父祖母總嫌棄我這嫌棄我那的,他們還不是教出你這麽個廢物玩意兒,真當自己進城吃了幾天細糧就多了不得了!”
    簡建筠漲紅臉,“我祖父祖母是你的長輩,你不許說他們!”
    周氏又是一棍子下去,“老娘還是承受十月苦難把你生出來的親娘呢,你對我半分敬意都沒有,還敢說老娘不敬長輩?!
    什麽玩意兒啊你!
    就你這死德行還讀書科舉,我呸!”
    周氏一口濃痰吐到簡建筠臉上,簡建筠當場就瘋了。
    “啊...”
    簡連瑾也被祖母這行為惡心到了,不過見三叔暴起的樣子,他們馬上把人壓住,免得他傷到老太太。
    簡芸淺看著頭痛,這位三叔她還是第一次見麵呢,就鬧出這些事,她瞧著也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