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變革的時代
字數:515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鋼鐵燃魂 !
“皇冠”號事件發生後的一個月內,外界對於諾曼帝國與自由聯邦重開戰端的揣測和憂慮被無限放大,人們雖然不清楚諾曼帝國的真實民意是怎樣一種狀態,但是從諾曼帝國外交官員的情緒裏,他們能夠感知諾曼人的怒火——無論聯邦政府和軍隊在這一事件中扮演了什麽角色,都是對諾曼皇室的莫大褻瀆。如果諾曼人想找一個開戰的口實,這無疑是送上門的機會。要知道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為了發動兩場戰爭,他們可是大費周章地進行醞釀和發酵。如今,絕佳的機會擺在了麵前,向自由聯邦發動戰爭似乎隻是臨門一腳的事情,但出於種種原因,諾曼人沒有利用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攻擊自由聯邦,甚至沒有做出戰爭威脅。不久,來自諾曼帝國的消息表明,製造“皇冠”號爆炸事件的是他們的內部敵人,這群人據說是效忠於已故的前任皇儲約瑟夫,並以正統皇權的衛道者自居。他們認為是蘇菲皇後和她的兩個兒子謀害了前任皇儲約瑟夫,意圖謀奪權力。作為複仇者,他們在此之前已經策劃了多次襲擊行動,隻不過沒有哪一次如此接近成功。
有關諾曼帝國和自由聯邦可能發生戰爭的擔心,隨後被諾曼帝國內部那狂風暴雨般的血腥事態所化解。事實上,戰爭威脅始終隻是人們的揣測,兩國軍隊在這一事件的始末並未針鋒相對、劍拔弩張,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參謀長聯席會議上的及時溝通。基於軍方高層的信息互通機製,是雙方得以避免事態迅速惡化的一個重要推手,反過來,雙方高層也都意識到軍事領域的深入合作,無論是應對遙遠而飄渺的來自外太空的威脅,還是現實的隨時可能降臨的國際矛盾,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於是,之前被無限期擱置的奧倫斯星球聯合防衛部隊概念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幾個月之後,諾曼帝國那片掀起過驚濤駭浪的局勢回歸平靜,大國之間迅速就軍隊的聯合參謀機構達成了原則性的一致,也即組建聯合參謀部。這比起之前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意味著各國軍隊在組織建設訓練方麵真正實現了協作互通,其形式上相當於緊密的軍事聯盟,但在漫長的曆史上,還從來沒有過一個覆蓋整個奧倫斯星球的軍事聯合機構和聯合機製,這無疑是一個裏程碑的事件。
“皇冠”號餘波漸散,回到梅森的魏斯繼續投身於洛林的各項建設中來。這一事件對他來說是個絕無僅有的巨大挑戰,在戰爭隨時可能降臨的那段時期,他受到了輿論的猛烈抨擊,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而在危機化解之後,特別是諾曼皇室在公告中提及了洛林地方政府的努力,輿論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他又成了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之一。這些關於個人的評論,魏斯一慣不太在意,哪怕這些有可能會影響到他的連任,也從來不會刻意的去做解釋。站在自由聯邦的角度,這一事件的塵埃落定化解了一場潛在的危機,然而在魏斯和他那些誌同道合的夥伴們看來,和解以及後續聯合參謀部的組建,給他們在機械動力特別是空氣動力方麵的努力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可以預見,聯合參謀部建立之後,軍方在裝備和戰術方麵會更加的傾向於飛行艦艇,軍用飛機得到的支持相應減少。自由聯邦在機械方麵的發展,從政府軍隊領導的國防策略徹底轉移到了民間自發的研究上,經濟的支撐作用逐漸讓位給了競技的熱情,飛行大賽和賽車賽事成了最後的庇護所……
當人們將注意力放在諾曼帝國皇室遇襲事件及後續發展時,北方的太空飛船遺跡發掘工作停滯數月,但這跟“皇冠”號並無關聯。聯合勘探和開采團隊對外的解釋是,他們在技術方麵遇到了新的困難——在采集一定數量的表層資源之後,鑽頭難以再向殘骸內部挖掘,似乎是一層特製的格外堅硬的裝甲阻擋了他們的探索和開采。這解釋聽起來非常合理,但是撇開這些推測和分析不說,從宏觀的形勢來看,北方的星源石資源在向各國供應了幾個月之後,開采量驟然減少,這在某種程度上吻合了質疑者的推測。
不過,質疑的觀點剛剛抬頭,北方又傳來了新的消息,人們通過建立更多的鑽井,使得星源石的供應得以恢複,讓加入協定的各國得以繼續利用優質的天然的星源石資源將他們的國防戰略和經濟發展方向往一個超前的時代邁進。
“皇冠”號事件發生的第二年,聯邦軍隊發布了戰後軍事改革的正式指令,對軍隊的架構進行了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三次重大調整,地麵部隊雖然還是聯邦軍隊規模最大的構成,但它的戰略地位無疑處在了一個下行通道,其戰略任務也從原先的攻防並重調整為以防為主。此次改革所指的防禦作戰,主要是立體式的、應對來自天空的威脅所進行的積極防禦,除了傳統的地麵防空裝備,更強調進行堡壘陣地的防禦作戰和野外的機動防禦作戰,而這其中,依托城市進行的防禦是原先的戰術策略裏麵不曾重點強調的新內容。
在這場軍事改革中,水麵部隊依然是扮演著次要的輔助角色,而戰略的核心固化在了藍天之上。在上一場戰爭中後期,作戰飛機明顯提升到了空中部隊的核心位置,而飛行艦艇退居其次,這一回兩者又重新互換位置,飛行艦艇重新占據了空中部隊的核心地位,作戰飛機成了輔助。隨著技術理念的改變,大型飛行艦艇不再像早年那樣受到重視,而是強調性能均衡機動力強的多用途作戰艦艇以及可以搭載大批作戰飛機的空中母艦。從這份軍事改革的指令來看,聯邦軍隊似乎又回到了上一場戰爭之前的那種以飛行艦艇為絕對核心的模式,但不同的是,假想敵從諾曼帝國變成了來自浩瀚星空的威脅。在這份指令中第一次提到了聯合參謀部以及跨國家的軍事操練,要求官兵們適應這種新的組織訓練形式。
魏斯雖然已經退出軍界多年,但是,且不說他在軍中還有不少同窗和好友,洛林的駐軍部隊一直都是洛林地方政府重要合作夥伴,而洛林工業者聯盟裏有相當一部分產業是麵向軍隊或是軍隊輔助範疇的,軍隊的改革跟他們的產業發展調整息息相關,所以他和他的夥伴們都密切關注著這場改革的進行。從很多細節來看,軍方高層的出發點依然建立在上一場戰爭所帶來的經驗教訓上,改革的一大目的是讓軍隊更具組織性紀律性,部隊的編製也變得更加的靈活和實用,特別是在原先的連隊以下設立了正式的戰鬥中隊和小隊,士官在部隊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保障。
不過,基於作戰的假想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側重點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其中一極便是堅決的防守,特別是依托城市來抵禦潛在的空前強大的敵人,另外一極便是靈活的機動性以及利用自然環境分散和保存戰鬥力量,通過機動遊擊的方式來跟敵人周旋。為此,聯盟軍隊需要在各大城市建立更多的地下防禦體係,以及在人跡罕至的山林曠野中建立秘密的軍火庫,而這些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另一方麵,飛行艦艇的設計和建造也將在聯合參謀部的調度下進行調整,使得各國生產出來的飛行艦艇趨於統一。據說今後的飛行艦艇將定位為四到五個類別,其一是主力戰鬥機,噸位隻有原先主力艦的一半左右,但電氣化程度和火力輸出然而因為技術的發展而得到改進,其二是靈活的輕型艦艇,既能夠勝任空中戰鬥,也能夠在惡劣的條件下進行快速靈活的低空活動。其三是飛行母艦,搭載一定數量的作戰飛機,其四是地麵突擊艦,如果將各類運輸艦艇劃分在內的話,那就是五個種類。
軍事改革無論是痛定思痛還是百尺竿頭,在改革之初通常展現出欣欣向榮的氣息。
對於聯邦的工業界來說,國防重心的調整早已是公開的信息,很少有既得利益者受到影響,就拿星空集團來說,在上一場戰爭爆發之前,他們是飛行艦艇製造行業的領頭羊,而在戰爭時期他們迅速調整生產,又成為了作戰飛機的最大生產者。當戰略方向再一次回到飛行艦艇上時,他們迅速調整了內部的生產布局,將大多數生產力和研究的力量調整到了飛行艦艇方麵來——從企業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於飛行艦艇的生產利潤更高。
聯邦軍隊對這樣一場改革,同樣充滿了樂觀的情緒。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軍隊的總體規模既沒有擴張,也沒有縮減,軍官的數量維持不變,相當一部分士兵可以晉升士官行列,而且從改革的前景來看,軍隊的戰鬥力應該是在提升的。以駐紮洛林的第十七國防師為例,這支既沒有調整番號,也沒有人事上的大幅度變動,隻不過他們很快得到了由聯合參謀部確定的部隊等級,一等陸軍步兵師。這應該是奧倫斯星球上的國家有史以來第一次以相同的標準來劃定部隊的等級。毫無疑問,一等步兵師是常規步兵單位裏等級最高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在地麵上橫行無敵,因為步兵仍是最基本的戰鬥單位,地麵部隊還包括炮兵師、戰車師以及陸戰師,其中戰車師和陸戰師都是訓練強度和裝備水平更強的地麵單位,尤其是陸戰師更是精英級別的存在。
跨越國界的聯合參謀部取代了原有的參謀長聯席會議製度,將籠罩在各國頭頂的戰爭迷霧揭開,各國的軍事部署和國防力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現在了這個國際性的軍事機構眼前:聯邦軍隊依然是這個星球上規模最大裝備最好的軍隊,其規模幾乎跟諾曼帝國和威塞克斯王國之和相當。讓人們感到意外的是在非戰爭時期,諾曼帝國隻維持一支規模並不那麽龐大的作戰部隊,其地麵部隊僅有65個師級戰的單位和不到200個獨立的團級戰鬥單位,常備兵力不滿百萬,而聯邦軍是他們的1.6倍,這樣人們對於諾曼帝國是和平頭號威脅的傳統意識有了空前的變化,並且引發了一場關於聯邦軍隊是否需要裁減規模的激烈爭論。當然了,不同國家的國體和兵製不盡相同,這意味著他們在和平時期和備戰時期的轉換彈性存在差別。諾曼帝國的預備兵製度,能夠讓他們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動員起三倍於和平時期常備軍的規模不費吹灰之力,而聯邦軍隊雖然可以動員起兩倍還多,但精英部隊的規模要小得多,這也是為什麽在上一場戰爭初期由各種預備師和警備師組成的二線部隊在北方被諾曼軍隊一口氣橫掃的很大一個原因。基於這場改革並沒有對軍隊的規模進行大幅度的調整,爭論也僅僅停留在爭論層麵,並沒有影響到現實。
在揭去了戰爭的迷霧之後,聯邦軍方驚喜地發現,原本對於其他國家軍事力量知之甚少的他們,一下子成為了這場聯合運動的最大受益者,他們第一次無比清晰地看到了諾曼帝國和威塞克斯王國這兩大君主製國家的軍事力量,而正麵和側麵的交流增多,讓他們獲取情報變得更加輕易和便捷,許多以往難以解開的謎題紛紛找到了答案。比如說,星空集團通過軍方得知了諾曼人實現跨大氣層飛行的奧秘,尼古拉又將這個消息帶給了魏斯:諾曼人的確是利用飛行艦艇技術實現了突破大氣層——在那艘飛出大氣層的飛行艦艇上,操縱者像潛水員一樣穿帶著密封的裝備使用儲備的氧氣,在沒有空氣的外部空間逗留了一段時間,而後又回到了大氣層之內。理論上飛行艦艇是可以完成這樣的任務,而從理論到實踐所需的就是如何在空氣稀薄乃至於完全沒有空氣狀態下維持足夠的電流輸出,以保證星源石持續的發揮作用,這通過蓄電池以及氧化劑就可以得到解決。諾曼人甚至沒有動用他們之前揣測的火箭技術。事實上,火箭這種古老而又現代的技術到目前為止還缺乏足夠的可控性。盡管如此,魏斯和尼古拉以及星空集團的那一小部分思維格外活躍的工程師依然堅定不移地進行著火箭武器的研究,雖然他們的重型轟炸機上可以搭載雙聯裝火炮,但這種火炮的口徑,對於大型飛行艦艇來說,難以構成實質性的威脅,而火箭武器代表著未來。
魏斯和尼古拉還有他們的朋友在理性的軌道上做著努力,而對於感性者而言,諾曼人飛出大氣層的壯舉,意味著奧倫斯星球的文明已經開啟一個似乎提前到來的太空時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將為那個象征意義遠大於實際的目標做出積極努力,並在這一領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