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準備造船

字數:3559   加入書籤

A+A-




    既然決定采用“暴兵”之策,袁耀自然需要搞清楚怎麽造船,於是便命劉勳為向導,帶著眾人一起視察廬江現有的船塢,以及關於造船業的各項產能。

    劉曄已出使荊州所以不在此列。

    眾人又花了兩天時間將一幹數據估算完畢之後,開始商討需要建造的水軍規模。

    “將軍,那劉繇水軍鬥艦十餘艘,艨艟五十餘艘,我們現在隻有不到十艘艨艟而已,還不知道劉表會不會賣船,就算賣了也不知道能賣多少……”

    劉勳沒了太守職權,不知道是不是心懷不滿,還是本來就愛嘮叨,總是有事沒事埋怨幾句。

    “哦,那子台以為我們需要多少船才能戰勝劉繇啊?”袁耀奪了人家權利,也不為己甚,任其嘮叨也不生氣,反而開始稱呼劉勳表字以示親近,因為袁耀還需要劉勳及其屬下來行使太守權利,所以沒必要把關係弄僵,否則還要浪費時間爭權奪利。

    劉勳聽了袁耀詢問,理所當然的道:“當然要比他們多才行,最好能造出一艘樓船來那我們就贏定了!”

    “哦,樓船真如此厲害?”

    袁耀有些不解,因為以高度這個屬性為戰力數據的戰船,縱觀全球曆史貌似也隻有中國樓船一家獨有。別人貌似都以槳手數量,桅杆數量,噸位等為主要戰力依據的。所以袁耀不免有些心虛,怕樓船不過是虛有其表而已。

    事實上他心裏正思考要不要製造係統中古希臘的三座槳戰船及五座槳戰船,來代替中國戰船以達到出奇製勝的目的,這些都是地中海上的戰船,按理來說性能應該強於長江戰船才對。

    在袁耀心裏,曆史上東吳孫家水軍是三國最牛的,所以忍不住向一旁的孫策確認道:“伯符也認為樓船是最厲害的戰船麽?”

    孫策見袁耀詢問,便開口應道:“並非末將認為,而是樓船誕生近千年來所有人都這麽認為。凡樓船出戰,射程之內低矮敵船皆被壓製,士卒露頭必死,如此便可輕易搶登敵船斬殺其眾,登陸亦然。再加上樓船可搭載上千兵卒,無論水戰還是登陸都無以倫比,所以,劉府君所言末將認同。”

    袁耀見連孫策都如此說,心裏便開始正視樓船的戰力了,畢竟經過曆史驗證的東西,而且長江和地中海水紋不同,或許不能全都一概而論。

    見袁耀陷入思考,孫策笑問道:“難不成將軍在思考建造樓船?”

    “嗯……”袁耀正在係統中對比能建造的中西方戰船數據,所以隨口應了一聲。

    孫策聞言卻一愣,在此疑問道:“難道將軍能找到會建造樓船的大匠?”

    “嗯,找得到……”袁耀發現西方戰船重視衝撞能力,所以機動力是第一要素,就拿三座槳戰船來說……

    “當真???”孫策突然大叫一聲。

    “操,你嚇我一跳!”

    袁耀真的被孫策嚇了一跳,連髒話都不小心飆出來了,心裏默算的一些數據全都白算了,氣得直翻白眼道:“你這是發什麽神經?”

    孫策毫不在意的再次確認道:“將軍真的能造樓船?”

    “騙你幹什麽!”袁耀不耐煩的道,“那又如何,造樓船很難造麽。那劉表不是很多樓船麽?”

    “將軍真的不知?”孫策遺憾的道,“這世間會造樓船的大匠已經不多了。造樓船不比其他,高度越高難度越大,不但要求高超的技藝,還要擁有不凡的算術學問,這樣才能創造出不易翻覆的樓船。或者擁有前人傳下來的圖錄也可依圖建造。而劉表出任荊州之時,洛陽藏書的東觀尚在,自然能找到樓船圖錄,但如今已被董卓一把火燒了個幹淨了。”

    袁耀聞言不免驚訝道:“照你這麽說,會造樓船的人豈不成了寶貝,民間很難找麽?”

    “民間?”孫策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道,“以前除了朝廷誰會去造樓船啊,費錢又無用,哪像現在群雄……”

    孫策說了一半便把敏感的話頭收了回去,又轉口道:“如果將軍真能造出樓船,那我軍必勝無疑,甚至很快就不必再怕荊州水軍了。”

    “嗬嗬,既然伯符如此說,那我怎麽著也得給你造出一艘樓船來。”袁耀自信的笑著說道。

    在係統中,三層樓船的建造條件並不難,200名克隆人,100天時間就能造出一艘。

    這時代造船不像後世動不動都要幾年,一是還不需要造那麽大,二是沒有需要舾裝的各個係統器械,幾乎就是造出整個船體就算建造完畢了。

    除了三層以上的樓船以外,建造雙層的鬥艦隻需50天100人;單層的艨艟隻需要30天60人就能建造完畢。

    而西方的三座槳戰船建造速度跟鬥艦相當,五座槳戰船跟樓船相當,還有六座槳、七座槳以上的戰船,而樓船也有四層、五層以上的樓船。

    在西方三座槳以上,不管幾座槳戰船都是上中下三排船槳,隻是船隻越來越大,槳數越來越多,槳手也越來越多而已。

    而且三排船槳也不是三層甲板,而是槳手們分上中下錯開坐著劃槳,占地麵積並不大,一個船艙裏就裝得下。否則要是那麽多層甲板,豈不和後世的多層甲板的風帆戰列艦相似,那袁耀就可以直接把它改成彈射戰列艦了。

    或許戰略理念不同,這個時期的中西方船隻差別很大,西方船隻盡可能把重心放低,船體狹長,速度加快,槳手的數量一般都三倍於搭載的士兵。

    不過想想也是,地中海那麽大,以槳為動力的時代,槳手太少的話估計都得累死,巡航的時候應該輪番休息才科學,而戰鬥時所有槳手一起上速度肯定飆升。

    而中國的戰船卻恰恰相反,不是以狹長、低重心、高機動為目的,而是以高大、兵多為戰力要術。槳手也絕不會超過搭載士兵的數量,所以速度肯定沒有西方船隻快。但隻要接戰了,西方船兵少,估計肯定幹不過樓船的,但要是比衝撞,估計中國戰船肯定吃虧。

    而且負責衝撞任務的中國戰船是艨艟,因為它船體相對較小,速度最快。但西方戰船負責衝撞任務的三座槳戰船卻是跟鬥艦同級的,比艨艟要大得多,衝撞上自然占盡優勢。

    袁耀對比衡量了半天,覺得在長江之上,以“過江”為戰略目的的水軍,好像還是中國的多兵戰船比較合適,西方的高動力、高續航力,在長江之上有點多餘,不過作為輔助攻擊或許能起到出其不意之效。

    經過一番思考,袁耀最後決定打造一支中西合並,中主西輔的水軍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