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左將軍府軍製

字數:2955   加入書籤

A+A-




    待孫策離去,袁耀才和陳武各自回到自己座位上。

    袁耀坐好後對陳武道:“我剛才對子烈所言多向伯符學習可不是客套話,你年紀尚輕,沒有經驗,伯符雖然比你大不了多少,可已經有數年的戰場實戰經驗了,多向其請教肯定對你有幫助的。”

    陳武拱手道:“屬下知道,久聞孫將軍有霸王之姿,明……名將之相,如今一見當真英武不凡。聽聞他也是年僅十八便投奔左將軍帳下,這廬江郡也是他率兵攻下,正好為我學習之楷模,以後定會向其虛心請教。”

    步騭在對麵聽了眉頭一皺,但並沒多言。

    袁耀點點頭繼續道:“子烈作為我帳下第一員武將,就是直接封你做個將軍都難以顯示我高興的心情,不過作為主將卻不能如此任性胡為,因為你經驗少,沒有實際功績拿出來說服別人,所以,我打算把你扔進我的親衛營裏去挑戰一番,打得過多大官,就封你多大的官,這樣也能堵住別人的嘴,算是一個速成的辦法。不過你可別小看我的親衛們,他們可都是拿來當武將培養的,從小由我袁家訓練長大,以後隻要擴軍,軍官就會從他們這裏選拔。你可別大意挨頓揍回來,否則我的臉就丟大發了。”

    聽到袁耀前麵所說還很高興的陳武,聽到後麵就有些緊張了,但等袁耀說完還是麵上不服的道:“請主公放心,屬下若給主公丟臉就自己把腦袋摘下來賠罪。”

    “胡鬧!”袁耀不高興的道,“作為一個武將應該經受的起挫折,不屈不饒永不言敗方顯英雄本色。一失敗就尋死豈不是白浪費我一番心血!從今以後你的性命有一半是我的了,沒我的命令不可言死,明白了麽?”

    “諾,屬下知錯了!屬下定當永記主公教誨。”陳武連忙施禮賠罪,但心理卻少一一絲忐忑,多了一份安心,有一種不負所托之感。抬頭再看袁耀之時,雖然還是覺得沒有孫策看上去英武,但未必就沒有孫策英明,說不定比他還明主也未必可知。

    “父親,說不定那些名士們都錯了呢。”陳武在心裏默默地念道。

    接下來酒菜齊備,袁耀便下令開席為陳武接風。

    席間不再談公事,袁耀、劉曄、步騭三人輪流對陳武勸酒,而陳武年輕麵嫩,經不住忽悠最終被不公平的放倒,讓人抬下去休息,然後袁耀三人又啥事沒有的各忙各的去了。

    第二日一早,陳武起身活動了一下筋骨就被袁耀帶到了軍營校場,然後就命陳武從親衛伍長、什長、隊率、屯長、軍侯等開始輪流挑戰,結果陳武不負所望,連戰連勝,最後連親衛裏麵最大的軍侯也都戰而勝之。

    袁耀見了大為高興,直接任命陳武為親衛營都統,掌管親衛營。親衛營裏可都是袁家子弟,讓一個外人來當統領可見對其有多親厚。

    陳武也不是白癡,知道這個職位對他這個沒有功績的人來講是最好的鍍金機會,也是袁耀要重用自己的一個強烈信號,所以陳武都感動的雙眼發紅,有些泣不成聲的拜領了官職。

    袁耀之所以這麽重用陳武,除了是他帳下第一員武將以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陳武本就是曆史上東吳名將,在袁耀書寫的名將竹簡上,武力可是80+的厲害家夥。

    但因為他現在年歲尚輕,其實袁耀心裏對他也沒多大把握。特別是劉曄和步騭二人,雖然都看過袁耀的名將竹簡,但對上麵的評價還是有些將信將疑,如今陳武不負所托,也算是給袁耀長了臉,證明了名將竹簡的準確性,所以袁耀肯定很高興,獎勵自然也不會吝嗇。

    袁耀的親衛營隻有五百人,最大的武官就是掌管一曲兵馬五百人的軍侯。任命了外人當長官,自然不好再把自家人的官位拿下,所以袁耀才在軍侯之上新加了一個都統的職位單獨給陳武,實際上這個都統的職能跟下麵那個軍侯有些重複了,都是管所有親衛的,但以後親衛數量要是增加的話,這個都統就名副其實了。

    實際上陳武的官職應該是軍侯之上的軍司馬才對,但袁耀個人感情上不太喜歡軍司馬這個官職稱呼,因為漢製裏麵司馬這兩個字太多了,從三公的大司馬開始,到各府屬官司馬、別部司馬、軍司馬好幾個級別的官職都有司馬兩個字,所以袁耀就新設這個時代還沒有的都統兩個字,反正是他的親衛營,別人也不好說什麽。

    左將軍府的軍製有別於漢製,因為袁術喜歡爆兵,所以在漢朝的五二製的框架下,增加了統領的士兵人數,袁耀自然也是遵從袁術的。

    左將軍府的五二製是五人一伍,設伍長;二伍一什,設什長;五什一隊,設隊率;兩隊一屯,設屯長;五屯一曲,設軍侯……這就是五百人的編製了,袁耀的親衛營就是這個編製。

    再往上就是兩曲一部一千人,設軍司馬;五部一校五千人,設校尉;兩校一營一萬人,設將軍(雜號);五營一軍五萬人,由四征或四鎮將軍各自統領;兩軍一鎮十萬人,由四征或四鎮互相統領(四征四鎮各自統領一軍五萬人。對外征戰時,四征統領四鎮;對內鎮壓時,四鎮統領四征。加一起十萬人。);再往上就是五鎮一路五十萬人,由左將軍袁術統領。

    當然,現在左將軍府還沒有五十萬人,但可以看出這是他的目標之一,因為袁術現在所有兵馬加一起已經有二十萬人了,而地盤卻隻有區區三郡,雖然都是大郡,但也可見其暴兵的欲望有多強烈了。

    還有就是上述所說的人數是法理上允許的最大上限。例如一校五千人的編製,你如果就剩幾百人也叫一校,但超過五千人就不行了,超編是有造反嫌疑的。

    又例如後世打仗,一個團打成幾十人了也叫一個團,編製是不會隨便取消的,補上人就是了。但你一個團打成幾萬人,就算你叫加強團也不行,肯定要查你的。

    所以這個時代看到一個校尉隻統領幾百人就沒什麽好奇怪的,沒滿編而已。就像孫策現在統領三千人,再給他兩千人他還是懷義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