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上海
字數:3381 加入書籤
“主公,何事要在這個時候回丹陽?”
袁耀突然宣布要暫時回趟丹陽,這讓剛來廬江幾天的劉曄莫名其妙!
“子揚還記得我招募你時答應過你的事麽?”袁耀笑著反問道。
劉曄微怔,但馬上眼睛一亮道:“主公可是說那占城稻?”
“嗬嗬,正是!”袁耀笑嗬嗬的繼續道,“不過不是馬上拿給你看,而是我要在丹徒或曲阿附近,尋找一處海岸建海港,然後造一種新型的海船。
這種船全部以風帆為動力,不再需要槳手,所以可以在海上連續航行幾個月,這樣就可以從江東走海路到達中南半島。
如此,子揚你就不必等兩年才能看到占城稻了,嗬嗬……”
袁耀之所以將陳橫投降的事情放到一邊,甚至整個荊州水軍都暫時被他甩到了腦後,突然放下水軍轉回丹陽,主要原因就是係統科技樹的《羅盤》科技,終於還剩5天就要完成了!
他要準備好克隆人,找好合適的海岸,在《羅盤》完成的那一刻,開建“上海”港,然後造風帆海船,出海淘寶……
這件事袁耀已經等了半年了,在他心中的地位甚至可能比整個江東都重要,因為占城稻涉及到第二次糧食革命,往小了說可以幫袁耀解決糧食問題;往大了說是華夏文明人口破億的必要因素!
所以袁耀毫不猶豫的把這件事當成了頭等大事,其他的事一律往後排,而且現在剛好跟荊州水軍處於僵持階段,所以能抽出時間來做此事。
隻是可憐蒯越還在全心全意等著袁耀中計,卻不知道已經被人家當成了不重要的事,若知道此事估計會被氣的吐出一口老血……
“那屬下跟主公一起去!”劉曄聽聞事關占城稻,馬上興奮的忘乎所以,也跟著開口請命。
袁耀苦笑道:“你走了誰來執行招降陳橫的計劃!孫祿那十艘戰列艦快倆月了還沒造完,我要求他加快進度,所以這事隻能由你來準備了。”
劉曄聞言回過神道:“主公還要招降陳橫?”
袁耀點點頭道:“我打算將此事往後推一推,等太史慈打敗笮融之後再招降他,那時我肯定已經回來了,到時就可以跟太史慈一起水陸夾擊蔡瑁,這樣勝率就更大一些,說不定能一次性消滅荊州水軍,解決後患!”
劉曄嚴肅的點頭道:“既然主公已有決斷,那屬下就留下準備此事。”
袁耀點頭笑道:“好,有子揚在,我就放心了!”
……
安排好廬江的事之後,袁耀就領著陳武和呂蒙,駕著10艘三座槳戰船向秣陵駛去。
袁耀這次是要駕船到海上去的,所以相對於其他戰船來講,三座槳戰船這種經過地中海考驗的戰船更加合適一些。
有人說地中海風平浪靜,但那是針對“海”這一級別的水域來講的,相比大西洋和太平洋來講,地中海確實很溫順,但跟長江比就不是那麽回事了,畢竟兩者不是一個量級的東西。
所以,相對於一直在內陸河橫行的樓船係列戰船,袁耀很理性的選擇了三座槳戰船,況且它速度也是最快的,從廬江到海上距離可不近,走水路來回也要好幾天。
隻不過這家夥裝載人數有限,所以袁耀把10艘全部都帶了出來,因為他要去秣陵接300名克隆人去建海港,還要加上船上本身的槳手和玄甲親衛,所以10艘都顯得很擁擠了。
呂蒙以後會一直跟在袁耀身邊,除了因為學習資源以外,最重要的是讓他漲漲見識,畢竟曆史上的呂蒙是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有了足夠的見識和需求,才明白自己差在哪裏,然後才開始學習的。
呂蒙並不是那種從小就知道為什麽學習的天才,而是曆史中勤能補拙的代表人物。所以對他而言,見識比知識更加重要。否則直接給他一堆書籍,他也找不到學習的動力。
在他現在的思維邏輯中,為姐夫報仇就該拿起刀劍,而不是書籍。
所以袁耀想培養出“第三都督”,還得多花些心思才行。
帶上陳武是因為在接下來的水戰中,袁耀希望他能率領三座槳戰船這隻奇兵作戰,所以他就得跟著船走了……
袁耀現在的領地有20個縣城,其中丹陽郡16縣;吳郡被孫策拿下了丹徒和曲阿之後,最近又控製住了毗陵縣;剛歸順的豫章太守華歆,獻上了南昌縣,剩下名義上歸他管理的13縣還沒表態,希望能夠傳檄而定,否則還得動用武力。
所以現在袁耀每天能招募的克隆人有20人,若豫章那13縣最近能和平歸順的話,就會漲到每天33人了。
袁耀現在共有克隆人2202人,其中涇縣造紙坊500人;鑄幣坊100人。在穆棱建造書院有1000人;軍械坊300人;建造軍營和騎士學院的本來隻有8人,這半個月時間已經漲到了302人了。
袁耀這次去秣陵,就是要把這302人抽出300帶走,可憐那座還沒建好的軍營就又沒人建了,至於騎士學院現在隻是用來占位置的。
袁耀從廬江出發,一天內就到達了秣陵,然後要休息一晚,因為這個年代夜晚不適合行船。
第二日一早,他就又加上300克隆人出發,用最快的速度,在天黑之前趕到了丹徒,然後馬上下令丹徒和曲阿的兩個縣長,開始準備建築用料和造船用料以做備用。
第三日又起了一個大早,袁耀就領著人、駕著船,衝向了波瀾壯闊的大海……
“啊!真美啊!!”
這是袁耀在三國頭一次看到大海,所以心情忍不住激動不已!
看著一輪紅日在波濤中升起,整個海麵都閃爍著靚麗的光芒,就像眼前有無數的士兵,鋪滿了無邊無際的戰場,手中還舉著明亮且反光的長劍一樣!
現在他最想朗誦一遍曹操的《觀滄海》來抒發心中的情感,但可惜,他除了觀滄海這三個字以外,其他的都不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