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高樓裏的STUDIO

字數:540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之叱吒樂壇 !

    >

    晚上六點十五分,組委會安排的歡迎酒會便在文件中確定好的時間準時開始了。
    這次酒會的規模並不大,除了三個代表團的全體成員,參加的其它人員包括了十位評委老師、三位監審組成員、組委會成員、讚助商的代表以及部分香江的娛樂記者,加在一起也超不過一百人,租用了酒店的一個中型宴會廳。

    酒會的程序非常簡潔,隻安排了三個人上台發言。

    首先上台的就是本次大賽組委會主席、香江無線電視台的一位副台長俞奇。他的發言簡簡單單,代表組委會向全體選手表示了歡迎,並且預祝大家在總決賽上取得最好的成績。

    第二個上台發言的,是來自冠名商香江華茂集團的一位代表,他也隻是簡單的說了幾句。

    發言時間最長的,是第三位登台的評委代表——本次大賽評委會主席、香江節日管弦樂團投資人之一、終生名譽指揮、著名指揮家蔡清德爵士。

    蔡爵士是香江樂壇名流,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仍然活躍在香江以及世界樂壇。他是亞洲首屈一指的指揮大師之一,與島國的小澤正爾、天竺的祖賓美塔齊名。蔡爵士的指揮風格嚴謹細膩,尤其以擅長演繹貝多芬的作品著稱於世。

    雖然成名於古典樂壇,但是蔡爵士並不看低流行音樂。相反,他在粵語歌曲浮出水麵登上香江流行歌壇的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他與顧嘉烣、黃占等詞曲大家相交莫逆,他也提挈過譚校長、章國榮等歌壇巨星。

    在香江樂壇。蔡清德蔡爵士是真正不折不扣的大腕巨擘之一。

    這次賽事能夠邀請到蔡清德爵士來擔當總決賽的評委會主席,僅此一舉,就足以奠定本項賽事在香江歌壇的至高規格。

    蔡爵士的發言實際上並不長,不過,介紹十位評委以及三位監審組成員,總還是要花上一點時間的。

    本次賽事的十位評委是由三地各自推薦三人聯合組成。

    代表申城的三位評委便是朱楓泊老師、徐琅教授以及李懷同李院長。

    代表粵省的也是聞名遐邇的知名人士:著名作曲家徐建強、享譽華夏的內地歌壇巨星陳洳佳、以及粵省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白鷺唱片公司的副總金博文。

    香江這邊。除了蔡清德爵士這位主席以外。另外三位評委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們是有著香江歌壇jiao父之稱的著名作曲家、編曲家顧嘉烣先生,以獨具慧眼、提攜後進著稱的天王級製作人歐鼎玉先生,以及去年剛剛宣布暫別舞台的香江歌後梅雁芳小姐。

    這樣的評委陣容幾乎囊括了三地歌壇各方麵的頂尖高手,強大無比!

    監審組的三位成員同樣是每家一位。

    代表申城的便是葉梓的老師孫雲先生,粵省推出的則是《嶺南新歌榜》的著名主持人成時先生,而香江的代表更是鼎鼎大名的詞壇聖手黃占先生。

    由他們三位組成的監審組將在本次大賽期間負責監督整個比賽的走向、解決賽事中間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以及對於評比結果中可能出現的差池進行仲裁。

    監審組的權力還是很大的,而這樣的職位設置也隻有在“申粵香”這樣規模的賽事當中才有可能出現。

    雖然在正常情況下,監審組的職位僅僅隻是一個擺設。但是像“申粵香”這樣眾人矚目的大賽能夠安排這樣的一個“擺設”,不也是一件好事情嗎?

    從周芳那裏的消息可以確認,這一次總決賽因為種種原因已經變成了“放羊比賽”。在這樣形勢的比賽當中,監審組的地位可就不是原來可有可無的“擺設”了。

    歡迎酒會進行的時間不長。連同發言加在一起,也就一個多小時。

    酒會之後,三個代表團的十五位選手、十位評委以及三位監審便正式開始了這一次“華茂杯”申粵香三地歌手大賽香江總決賽的十天旅程。

    ——————————

    香江的高樓很多,無論是商用建築還是居民小區,二十層以上的電梯高層占了絕大多數,高樓林立也就成為了香江的一個顯著特征。這一點,也是讓當時前來香江的內地人士最為羨慕的地方之一。

    在他們心中。這隨處可見的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代表的就是現代和富裕,那可是真正的高大上。

    二十年後回過頭來再看,人們才發現這一切隻不過是香江地窄人多,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建築用地日趨不敷而造成的必然結果罷了。

    這些高樓未見得就是現代和富裕的象征,高大上那就更加談不上了。

    不過對於當時前去合,穿梭在遮天蔽日的高樓組成的鋼鐵叢林裏,那還真是一種非常新奇的感受。而選手們在得知今日合樂的地點居然是位於一棟三十層高樓din樓的一座錄音棚的時候,包括葉梓在內,大家集體表現出了驚訝與興奮。

    葉梓的表現當然是偽裝的,不過他也很想再次探訪一下那個高居樓din、擁有諸多香江之最的“the/one/studio”。

    這家錄音棚位於蜆殼路一座商業民用混合大廈的三十層,是香江海拔高度最高的一座錄音棚。它的位置距離酒店很近,開車過去十分鍾足夠了。

    這座大廈建成已經很有些年頭,裏麵的電梯破舊而又窄小。代表團一行五位選手、一位老師加上一位組委會工作人員就已將它占滿,但是隨著電梯的上行。仍然會有乘客陸續進來,轎廂裏就更加擁擠了。

    人數漸多。電梯運行時就會偶爾發出咿咿呀呀的一些雜音來,這讓選手們心裏都有點擔心。還好一直上到三十層,電梯都是穩穩當當的。出了電梯腳踏實地,大家的心裏這才徹底安定了下來。

    這樣的大廈與電梯,多少破壞了一點大家初到香江的美好印象。

    不過這樣的失分,很快就被三十層上的這家錄音棚挽回了不少。

    這是一家曆史不長的錄音棚。建成於十年之前的80年代初期。

    這也是香江第一家麵對市民開放的專業錄音棚。雖然錄製一首歌曲的費用並不便宜。但是仍然吸引了很多歌唱愛好者前來錄音。尤其是一些具有演唱天賦並且向往著明星生活的愛好者,來到這裏錄製幾首翻唱歌曲,然後拿著小樣跑到唱片公司自薦,幾率總要大過什麽都沒有準備。如果能夠錄製一兩首原創作品的話,這樣的自薦成功率將會更高。

    所以這家錄音棚的設備雖然算不上最高級,價格也並不便宜,但是生意的火爆程度在香江卻是數一數二的。

    在其它錄音棚都還端著“專業”的架子不肯開放給普通市民的時候,這家錄音棚的舉措讓它徹底贏得了歌唱愛好者的信任。

    直到二十年後,這家the/one/studio仍然是香江最受市民歡迎的錄音棚之一。

    這一次。錄音棚的經營者看中了“申粵香”歌手大賽的規模與影響力,特意聯係了組委會,成為了本次大賽的讚助商之一。

    這次讚助並沒有花錢,而是以免費提供選手與樂隊的合樂場地作為交換。組委會認為在錄音棚裏進行合樂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很幹脆就同意了這次讚助。

    the/one/studio擁有大廈三十層的兩個單元,麵積將近三百平方,比起孫雲工作室的錄音棚稍大一點。

    一出電梯,正麵對著的就是錄音棚的大門。

    鋼化玻璃的大門後麵就是前台,一位製服ol女孩微笑著站在前台那裏,歡迎著客人們的光臨,並且隨時解答訪客的問題。在她身後的暗紅仿磚牆壁上麵。是一排由不鏽鋼材質做成的變形花體字母logo,天花板上的射燈照射下來,logo異常醒目。

    轉過前台的仿磚牆壁,後麵是左右分開的兩個待客區。右邊的待客區似乎是由客廳改建的,繞著四周的牆壁放著幾組米黃色的布藝沙發,與嫩綠色的牆麵非常協調,沙發中間放了兩個大茶幾。

    左側的待客區分成三個小塊,用鋼化玻璃和百葉窗簾隔開,用來接待不同的顧客。

    兩個待客區的中間有個小小的吧台,提供茶水、咖啡、飲料、糕點。前來錄音的客人可以免費取用一份,陪同前來的就需要自己花錢購買了。

    吧台的對麵是錄音區的裹皮密封大門,錄音棚和控製室都在門後麵。

    整個the/one/studio建造了三個錄製聲樂和器樂獨奏的小棚,一個可以錄製樂隊的中型錄音棚。除了整編的管弦樂隊無法在此錄製,其它各種大小錄音都完全沒有問題。

    今天的合樂,就是在錄製樂隊的中棚裏進行。

    在香江,pg、emi這些大型唱片公司都有專屬的錄音棚,唱片的所有製作都是自己一手搞定。但是其它中小唱片公司並不一定舍得在錄音棚上麵砸錢投資,那麽在製作唱片的時候就需要租借,the/one/studio正是非常合適的一家。

    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它的錄製費用不低,但是對於唱片公司來說,常年合作下來整體費用並不很高,遠比自己投資建造一個錄音棚要劃算。

    所以在the/one/studio建成以後的這十年裏,憑借著連年投入的硬件設施、廣泛挖掘的錄音人才以及經理人的長袖善舞和經營頭腦,這家錄音棚的年收益率是逐年增長的,投資人也獲得了很好的回報。

    相信這一次與無線電視台方麵的合作,又將給這家“年富力強”的the/one/studio帶來可喜的成長。(未完待續。(。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