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慈悲怒目
字數:4872 加入書籤
“因果報應”一說,從來就不是嚇人的,而是真實存在的客觀規律。我們無時無處不在因果之中。
現代人信奉“科學”,自作聰明的以為,“因果”是封建迷信。卻不知,隻有真正的深明“因果”,才更靠近科學。
大多數人不相信因果,是因為報應大多來得不太及時。種子要長成果子,果子再成熟起來,這都需要時間。
所以,果報大多成熟在來世,或是若幹年以後。
因、緣、果報,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要因緣和合,一切也不會有任何偏差。
“這怎麽跟種地似的?”林青突然插了句嘴,打斷了我的講解。
“可不就是種地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翻了個白眼,學著他的語氣。
“嗯,種什麽瓜得什麽豆,這個我知道。那這菜就沒有快些長成的嗎?照你這麽說,有的人種一輩子好菜,到死也沒吃上,不白種了嗎?”
“怎麽會白種?下世成熟了,照樣還是他的啊。”
“那誰知道呢?”
“”這可真是沒法聊下去了。
這小子很會察言觀色,可能看我神色不對,立馬改了口——
“我是說,有些人做一輩子好事,還沒得啥好報就掛了”
我瞪著他,不說話,看他還能吐出什麽好話來。他也識趣,咽了咽口水,把沒說完的後半句也咽了回去,怯生生的問——
“就沒有能提前給人嚐到點甜頭的嗎?”
“我剛不就要給你講這個嘛。”
“好,好,你講,你講我這不是敏而好學、不懂就問嘛。”
果報成熟一般分三種情況——
現世現報,來世再報,生生世世以後再報。
所以,現世的果報,能夠快速成熟,甚至當即現前的果報,不是沒有,這就要看對境了。
對境,就是造作時所麵臨的對象。
“啥?對境?我說心兒,咱能不能通俗點的,別整那麽專業,我這零基礎學員,你照顧下。”
我剛找著點上課的感覺,就又被他打斷了。這小子之前挺機靈,現在怎麽愚鈍?估計是餓的,腦子不夠用了。
我白了他一眼,問道:“你不說像種地嘛,那什麽樣的地裏長出的莊稼又快又好?”
“當然是肥沃的土地了。”他想都沒想的就答了出來。
看來,還不是很笨。
“所以,這個地就很重要了,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對境’,這下懂了吧?”
“哦懂,你接著說。”
能讓果報迅速成熟的三種對境,分別是——
福田、恩田、悲田——
福田,即佛、菩薩、上師;
恩田,即現世父母;
悲田,即受苦眾生。
向此三種對境,不論造何等業,果報顯化得都會非常快速,造業越重,速度越快——
善業善果,惡業惡果,真實不虛。
在佛山聖地、佛寺道場這樣的福田之地造業,果報也會顯化的很快。
人們隻知道,到寺院供養僧眾、添助香油、上香祈福易得靈驗,卻不知個中因果奧秘。千年來,這些行為,逐漸演變成了傳統民俗,甚至是封建迷信
現在,很多“約定俗成”背後的緣由,鮮少人知曉,亦鮮少人懂得敬畏。
人,若沒有敬畏之心,其實,是很可怕的。
像林青這樣,在佛門淨地大肆咒罵,已造下了非常嚴重的口業。即使,果報成熟得晚,也很容易當即就引得佛門護法的“教訓”。
雖然,那片竹林,離靜慈庵,甚至華清寺,都有段距離。但這片山,因有這上下兩院的駐守,自古就是佛門淨地,自有無形的護法護持。想在佛門之地撒野,不論仙、神、人、鬼,都不是什麽好玩的事情。
我曾親眼見過,護法“教訓”人的事。
有一次法會前,兩位城裏來的富太太,吵著鬧著非要親自到佛前供果。因為她們是法會的大功德主1,知客師2覺得,讓她們培培福報挺好,也就應了。
誰料,她們在供果時,仍嬉笑玩鬧,一點恭敬心也沒有。可能以為掏了錢做佛事,就百無禁忌、功德無量了。
也不知怎麽,又失手打碎了果盤。當即,倆人就哇哇喊痛,一個胳膊疼得伸不直,一個腰疼得站不起來。吵得大殿內鬧哄哄,一下圍了很多人。
我那時還小,也跑去湊熱鬧,當我看到她們的時候,眼前瞬間閃過——
一隻金屬光澤的大手,掐著一人的胳膊,還有一隻著了提花鎏金靴的大腳,踩在另一人的腰脊上。
這畫麵雖隻一瞬,閃念即過,但卻令我印象深刻。
後來,師父讓她們跪在佛前懺悔。她們當即照做,疼痛頓時減輕,但仍保持著曲臂、弓腰的姿勢。直跪到兩個小時後,兩人才恢複正常。
我也見過,來參加法會的香客,夫妻倆在殿外爭吵,丈夫說了句詆毀佛門的話,口舌潰瘍了一周
類似這樣的事,我見到的不止這一兩件,比這些離奇、蹊蹺的還有。我聽說的那就更多了,最嚴重的是,盜賊在竊取佛像時當即暴斃
佛菩薩慈悲,不會與眾生為難,但佛門護法,金剛怒目,護持佛門清淨威儀,是他們的職責。
其實,這威猛金剛相,亦是另一種慈悲,小懲大誡,警醒世人,迷途知返,不造惡業。
所以,一開始,我在竹林裏聽到林青的咒罵,就想過他會被護法懲戒。
但也不知道,是他長得漂亮,護法獨愛他;還是考慮他事出有因,不予追究;又或是他處在異空間裏,鞭長莫及
結合我們這一夜的經曆,可能真的是讓護法鞭長莫及了吧?
我淡淡的說著,看到林青臉色變了幾變,然後做出一副痛改前非的樣子,態度很是誠懇——
“我那是自保啊!各路護法菩薩、護法善神、護法大人求您們法外開恩,大人不計小人過僅此一次,一定沒有下次!”他雙手合十,擎於頭頂,東南西北轉了一圈,嘴裏念念有詞的胡亂禱告。
我也被迫舉著左手,跟著他轉了一圈。好在,我的頭暈迷糊有所緩解,不然,這一圈轉下來,非吐了不可。
“行了,你先把這布條解了,再懺悔吧。”我拽了拽左手,很是不滿。
“這麽急啊?”他嘿嘿訕笑著。
廢話,能不急嗎?我都已經失去人身自由這麽久了,這種捆綁式合作,真心累人!
“不是光你不習慣被動,我也不習慣被動。”我瞪著他,沒好氣的說。
他灰溜溜的掏出打火機,不情不願的燎斷了布條,也不知道有什麽好磨唧的。
我長籲一口氣,終於恢複自由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大功德主:功德主,即供養佛、法、僧三寶的施主、檀越。在佛門中,布施淨財者為功德主,發心作務或熱心接引他人入佛門,使佛教蓬勃發展者,亦可稱為功德主。
此處的大功德主,是指發心供養、布施錢財,在一場佛事中,承擔全額費用,或是承擔多數費用的功德主。
2知客師:或稱知客僧,簡稱知客。“知客”一詞,最早源於佛教,寺院組織,除住持外,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知客”屬“八大執事”之一,掌管全寺僧俗接待事宜。
現代寺院中,為客堂的主要負責人,掌管全寺內外日常事務和接待僧俗客人事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