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悲心行者
字數:4077 加入書籤
不害?一次又一次的坑了心兒,還覥著臉說不害——林青又開始腹誹了。
人若是執著起一件事情來,其實,挺可怕的
我發現,他鑽在這個問題裏,出不來了。
倒是我,作為“受害者”,居然跟沒事人一樣。老玩童害不害我的,我現在也不糾結了,反正都已經這樣了,糾結沒用!
但是,我真的很好奇,它的那些本事,尤其那個五大心咒的用法。
我記得,它最後告訴我,那個才是“誅法”。但我癲狂的時候,冥冥中受到的指引似乎也是“誅法”
它是要讓兩種“誅法”對決嗎?
“你不是知道嘛,所謂‘誅法’,是以無我的大慈悲心為總持的。你好好想想,你接受的那個指引是‘誅法’嗎?”老玩童說話的語氣,像師父教導弟子一樣。
我隻記得,當時,很有種要替天行道的感覺——
那滿腔的怨恨與怒火,難平難滅,烈焰滔天,熊熊炙烤我接受了蠱惑我的指引,驅動咒力,我要以此咒力,斬盡人間不平事,殺光鬼祟靈眾,第一個就要先將它斬殺!
那時,似乎,打著的是“替天行道”的幌子,但心中卻沒有半點慈悲的影子,反而是嗔、是恨、是怒、是怨
我知道,行持“誅法”的人,是不能動嗔心的,就是不能起一點仇怨的念頭。
誅法,猛烈速效,雖外顯的是剛勁忿怒之相,卻是另一種慈悲的度化,而不是仇殺泄憤。
誅法,非真正的大悲心行者,莫能持之。
我一直深知,我不是那塊料。
“那我當時做的那些是什麽?”我問。
“那是外道邪靈,趁你心神難安、言思生漏,又得了我的‘前轍’之便,強入你體,壓製著我,控製了你的神識。你當時所念的那些咒語,也都是外道誅鬼害命的咒術。”老玩童答道。
誅鬼害命那麽,連我自己的性命都會
“嗯好在,現世之中,會那些的已經不多了。很多邪法的秘術,也已經失傳了。而那些強占你體的,都是些被訓練過的怨靈,盤踞並束縛在此處,無法解脫、不得出離,也是可憐的眾生”它第一次,用這樣的語氣無限的憐惜、悲憫與無奈。
仿佛跳脫凡塵的覺者,站在須彌1之巔,睥睨俗世滄桑。於它眼中,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過螻蟻,但一傷一痛,卻無不牽動著它的心
我不知道,為何我會有這樣的感覺。
或許因為,這種巨大的、難以名狀的慈悲,也深深的感染著我
我突然想起,起初,我問它如何稱呼時,它在我的心中顯的字,就是一個“悲”。
我當時想過,悲慘、悲苦、悲愁、悲痛、悲涼就是沒有想到過,“慈悲”。
它是真正具備大悲心的行者,從它運用的“誅法”威力,便可看出
“不過,今日的可憐之狀,就必有曾經的可惡之處,有此下場,也是自食惡果。受困於人,並淪為害人的工具,皆因五毒之氣太重,有了能被別人利用的弱點”它又恢複了剛才師父教導弟子的語氣,認真的給我解析著。
五毒,貪、嗔、癡、慢、疑。人人都具備,但此五毒之心太過,就是給自己招禍。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它深深的歎了口氣,繼續道:“說到底,還是它們執念太深,想要的太多,五毒煩惱太重,所以,才會被困縛於此,不得超脫。
盤踞的越久,怨氣也就越重,某些相應的‘能力’也就越強,然後,越痛苦,就越造惡害人,越造惡業,便越痛苦,怨念不斷的遞增這個死圈子,是它們自己給自己設下的。所以,捆縛它們的,是它們自己困獸一般,無法超脫
雖然,它們沒入地獄受苦刑果報,不過,這種苦痛纏縛,與地獄之苦又有何區別?
《地藏經》中講的‘求出無期’,也是它們的真實寫照。
那些怨念、那些嗔恨,暫時增長了它們的‘能力’,但也毀了它們的神識。即使,再投胎輪轉,也是六根不全,難聞正法了”
老玩童講的很慢,還文縐縐的話題有些沉重啊。它這次的深沉,不是裝的我第一次感覺到,它不同以往的另一麵。
“那你,把它們”殺了?
後兩個字,我沒敢問出口。
我隻知道,人死了,一縷煙魂,化作鬼。然後,隨業入**。
但是,鬼死了,是個什麽下場?
真的就像、影視劇裏講的那樣,魂飛魄散了嗎?
我之前一直覺得,那些提及過“魂飛魄散”的書籍或是影視劇,都是鬼扯鬼扯的。
因為,在我所讀過的佛教經典中,並沒有看到過,這種能夠徹底消亡的說法。
不過,這兩天經曆的這些事情不說“顛覆”吧,但真的擴大了我的世界觀。讓我更直觀、更深刻的,重新了解了下這個世界。
所以,還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既然,有“魂飛魄散”這個詞,就應該是有影的事。而且,這種說法,從古時就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總不會是空穴來風的。
“你不是看到了嗎?”老玩童輕笑著反問。
我看到了?
是,我是看到了
我看到,藍色種子字幻化的利劍,斬斷了我體內盤根錯節、撕扯我的戾氣
我看到,它們統統化為黑霧,從我的體內抽拔而出,被吸入頭頂的寶珠之中
我看到,那寶珠被紅色的光華,送入到那片無垠的清涼海,消融無蹤
那片清涼海
是我失控的危急時刻,林青祈請念誦的觀音名號老玩童依靠此因緣,借機觀想幻化出的?
那麽它把它們度了?是真的超度了?
剛才,它說,怨靈已度、怨氣已散。是這個意思?
這簡直,太震撼了!
我的世界觀,再次被刷新
“你是怎麽做到的?你師父是不是特別厲害”我控製不住的激動起來。
——————————————————
1須彌:即須彌山,原是梵文音譯,相傳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佛教觀念,它是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
須彌,意為“妙高”、“妙光”、“善積”等,有時又譯為“妙高山”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