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浮屠覺也
字數:4302 加入書籤
浮屠,即佛陀,覺也。
佛法傳入中土,世人稱,佛教徒為“浮屠”,佛教為“浮屠道”。後經轉譯,將“浮屠”稱之為“佛陀”,“佛陀”,繼又簡化為“佛”。
而浮屠,則被普遍用作佛塔的統稱。
雄獅說——
既已尋得大道,此心即浮屠,又何需執於外物?
況複此寶,不論佛陀,亦或佛塔,本出自佛門,今又歸我佛,當屬完璧歸趙。
本非我之所有,何來舍與不舍?
自此,雄獅有了三寶的依怙、指引的明燈,隻需精勤修持,成佛,指日可待。
故事,本應到此就該結束。雖過程坎坷,但總歸有個美好的結局
可生滅的世間,總是無常變幻,好與壞,也不過是一念之轉。
原本的好事,卻引來了禍端。
僧人獲寶後,便開始閉關禪定,命雄獅為其護法。
僧人憑此至寶,提升了境界,同時,令寶物再現華光,也令護關的雄獅,同受光攝,突破瓶頸,更上一層。
一時間,雄獅按耐不住心中狂喜,急欲趁熱打鐵、繼續突破,當即修禪入定
卻不料,關鍵時刻,那個曾騙取了寶物的賊人,再度出現。為搶奪寶物,他偷襲暗傷了雄獅。
重傷的雄獅,為護持定中的僧人,拚盡了性命,卻也未能阻止賊人狠辣的手段。賊人抽了它的生魂,要用其煉化,並欲將入定禪師的身體毀盡
到此老玩童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我正聽得呆呆愣愣,就沒了下文
也不知道,禪師最後如何了?
老玩童總說,要給我們講故事。這個故事,還真是個故事
它把故事講的,透著古意書卷氣,好像在講古代的神話一般。如果,不是它提到了華清寺,我真的會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好吧,即使它提了華清寺,我此刻仍舊懷疑
在華清寺的曆史上,真的有這樣一位禪師嗎?這樣的事情,應該很轟動的吧?
可我似乎從沒聽說過
小時候,廟裏的老菩薩們,可沒少給我講故事。但我真的不記得,有聽過這樣的故事。
一時間,我盡可能的搜刮,我所知道的華清寺曆代祖師的生平,可卻怎麽也想不起來,有發生這樣事情的祖師
我不知道,老玩童為什麽非要給我們講這個故事。
但我知道,這個故事,一定跟這山裏發生的一切有關。故事中的浮屠至寶,應該就是埋藏在我們身下的寶物吧?
如果,這個故事是真實的——
那麽,老玩童應該就在故事裏麵。我本來以為,我和林青應該也在故事裏麵,可是聽來聽去,好像沒我倆什麽事。
我猜,老玩童應該就是那頭雄獅吧。
這樣也就解釋了,它為什麽能將一些咒語運用的精妙絕倫;也解釋了,他為什麽被二尾子男聲困在了那個空間。
佛門弟子,大多以修心為要,能在神通上有如此造詣的,怕是要練就常人難以想象的苦功。
就如,雪山上那位靠苦修成就的米拉日巴尊者1。但凡人之中,卻極少有人具備這樣大的行(hèng)力。
能這樣做的,大抵是有機緣修行的旁生道1眾生,而人,極少能受得了這份苦。
人為萬靈之長,憑借先天之便,生來便有靈智,可直接修行。所以,下的功夫,比起旁生道眾生,少了不知道多少。
剛才,故事中也說了,那雄獅先自修行,就已經餐風飲露、不眠不休的不知多少歲月了,後又為尋大道,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難可見,旁生道眾生想要修行,真的太難了。
不過,長此以往,如此修行,雖未解大道,但它們的神通,卻是相當了得,出神入化也算是小菜一碟了。
而佛門弟子修行,隻為解脫。
對於一個正知正見的佛弟子來說,比起神通的效驗,則更熱衷於究竟的涅槃解脫。一定不會把過多的精力,用在鑽研提升神通上。我想,這也不會是故事中那位大智慧禪師的行持。
所以,我斷定,老玩童不可能是那位圓通義理的禪師。
而且,一想到華清寺的主持方丈,我的腦海就不自覺的浮現出,慧昭師父那張萬年不變的鐵麵。
華清寺的現任方丈,雖沒有“鐵麵嚴師”的稱號,今也年事已高,卻仍是一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做派。
而老玩童呢?
它連裝正經,都裝不過三秒鍾,怎麽也不會是做過主持方丈的人。
它之前說,度化怨靈的時候,它擺脫了纏結在它神識的魔咒怨詛。這樣看來,就準沒錯了。
那賊人抽了雄獅的生魂,用以煉化。雖然,我不懂煉魂是幹嘛的,但覺得,應該跟老玩童說的那個“魔咒怨詛”的纏縛差不多。
那麽那個二尾子男聲,不會就是覬覦寶物的賊人吧?
那他確實就不是人了他說,他不是鬼,我還真就信他了!如果,他就是那個賊人,能活到現在,還怎麽可能是人?
都說了,鬼的話不能信,你那麽實在幹嘛?”林青插言道。
又把我嚇一跳,我瞪了他一眼,他趕忙把頭低下,沉默了
我順著思路,往下捋——
我在“虛無”中,見到的那位老僧不會就是那位禪師吧?那麽,他現在仍被困在那個空間裏?賊人要毀他身體,那他也被賊人抽了生魂?
我還想著,要踏遍萬水千山去尋他呢這就不是尋他的問題了,而是要解救他了!
一時間,我的腦子炸開了花,各種思緒,各種線索,各種推理,踴躍的往外冒
不過,分析了這麽多,我也沒找到我和林青的位置,也沒分析出我們到底是個什麽功效。
而且,這個故事到底真假,還有待商榷。我之前也聽說過,有些修仙的動物們,因為見識不如人,也挺能誇大其詞的
沒準,這些是雄獅的一麵之詞。所以,不可全信。
你就是那個雄獅吧?”我問老玩童。
”它又不說話了。
看來是默認了。
—————————————————
1米拉日巴尊者:噶舉派創世人,藏地最著名的苦行僧,終身堅守佛教的清規戒律,遁跡山林,潛心苦修,在佛學上獲得相當高的成就。
2旁生道:即畜生道,一切濕、胎、卵、化所生,皆為此道。如,動物、蠅蟲、毛、羽、鱗、甲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