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並洲突變九十八

字數:2983   加入書籤

A+A-


    周仲隱和周仲安二人異口同聲地問道:“如何影響…?”

    楊玄感笑了笑,又道:“還是剛才的那個辦法,以忠義形象展現在陛下麵前,周老將軍並沒有做出賣朝廷,背叛陛下的事,放走信使隻是出於朋友之義,這點完全可以向陛下言明…。”

    “因為當年蕭摩訶救過令尊一次,這次完全可以當作投桃報李,而且如果在這種楊諒已經失敗,跟隨他起兵造反的這些部下們,都被人當成落水狗,人人喊打之時,若是周老將軍能反其道行之,明著向陛下為蕭摩訶的兒子求情,我想陛下隻會把這個當成義舉,而不會看成是對他的不忠…。”

    周仲隱有些狐疑,神情中盡是不信,他小聲地問道:“這樣真的能行嗎…?”

    楊玄感點了點頭,又道:“小弟也不敢打保票一定能行,天下間沒有哪件事,是可以完全按自己的設想進行的,可是小弟思來想去,這個是最好的辦法,總比什麽恩將仇報,暗殺信使的主意要靠譜得多…。”

    周仲隱的臉上微微一紅,無奈的又道:“老哥我也是一時心急,滅門之禍就在眼前,這才會慌不擇路,選擇了一個笨辦法,還是楊老弟旁觀者清,你就不用再笑話我了…。”

    楊玄感笑了笑,對周仲隱說道:“仲隱兄過謙了,這事換在楊某身上,也不可能做到這樣冷靜思考,說不定想出的辦法還不如仲隱兄呢…。”

    楊玄感雖然了解了周仲隱的為人,對其相當鄙視,並不願以後繼續與這樣的人交往,但現在麵子上的功夫,還是要做做的,至少不能讓他一眼看出自己對他的不屑。

    周仲安聞言,再次說道:“那就這麽辦吧,時間緊迫,我等分頭行事,我們兄弟二人去找家父,轉達一下楊老弟的提議,而陛下那邊,到時候也需要越國公美言幾句啊…。”

    楊玄感抬起了手,作了一個阻止的手勢,說道:“此事不可,家父若是在此事上出頭,隻會適得其反…。”

    周仲隱略一愣神,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滿的神情,他歪著腦袋問道:“此話又怎麽說…?”

    楊玄感的表情,一下子變得異常嚴肅,他沉聲問道:“不知在二位眼裏,家父與陛下的關係如何…?”

    周仲安搶先說道:“這還用說嗎,天下誰人不知越國公是當今皇上的第一重臣,當然也是先皇的第一重臣,端地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陛下入主東宮之事,越國公實在是出力甚巨,堪稱第一功臣,這次討伐楊諒,越國公也是掛帥出征,這還不能證明陛下對越國公的信任與倚重嗎…?”

    楊玄感“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邊捂著自己的肚子邊笑道:“那在楊某眼裏,令尊還當過東宮右衛率呢,更是陛下的親近之人,而且這次陛下還特地點名讓令尊作為副帥出征,這是不是也說明令尊聖眷正隆呢…?”

    周仲隱一下子給噎得說不出話來,臉上帶了幾分怒容,抗聲道:“楊老弟,現在不是開玩笑的時候,家父和越國公怎麽能相提並論呢…?”

    楊玄感收起了笑容,坐直身子,表情變得非常嚴肅的說道:“所以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你們眼裏,家父位極人臣。權傾天下,可要是換了你當陛下,最擔心的,最忌憚的,甚至最害怕的,還不照樣是這樣的大權臣嗎…?”

    周仲隱臉色一變,說道:“那為何陛下還會派越國公掛帥,手握重兵,他就不怕越國公反戈一擊,自立為王嗎…?”

    楊玄感搖了搖頭,又道:“二位可知為何家父要在攻下蒲州後就隻身回京?不就是借此向陛下表明自己的忠心嗎?當今陛下真正信賴的不是家父,而是現在領兵護衛著大興的宇文述和楊義臣,這二位現在在他身邊領軍的人,但是,隻有宇文述才是他真正的心腹…。”

    周仲安的眼神中盡是疑惑,他看著楊玄感,問道:“可是陛下還是讓他領軍了呀,這還不是足夠信任的表現嗎?而且越國公帶的是十幾萬大軍,宇文述大興衛戍部隊才多少人…?”

    楊玄感歎了口氣,說道:“假如今天家父突然下令,說全軍回大興,誅殺反賊宇文述,你們會聽嗎…?”

    周仲隱一下子舌頭象是打了結,默不作聲,而周仲安也低下了頭,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隻是他們的心思全在為自己家避禍身上,居然沒有仔細去想想此中玄機。

    楊玄感看二人默不作聲,便繼續說道:“二位都是世家子弟,應該知道世家間聯盟最常見的方法是聯姻,其實這個道理對我們這些臣子和皇室家族也是一樣的,當今陛下的千金南陽公主,嫁的是韓家目前的家主韓世諤,因為臨時更改與宇文家的婚事,令陛下對宇文述有些愧疚,這才就注定了宇文述目前是陛下的第一寵臣,也是在陛下麵前說話最有份量的人…。”

    周仲隱咬了咬牙,滿頭的汗水在火光的映照下一閃一閃,說道:“那至少越國公也是位高權重吧,這種時候幫家父說說話總比不說的好,他是建隋元勳,又是先皇重臣,當今陛下總會賣他三分麵子…。”

    楊玄感搖了搖頭,又道:“這恰恰是家父不能出頭的原因!其實先皇在位時的最後幾年,家父已經被架空了,他雖然頂著個尚書左仆射的虛名,但無論是官員的升遷任命,還是邊境的軍事,都不歸他管,更不用說現在啦,你們可知道,這是何原因嗎…?”

    周仲隱想了想,反問道:“難不成是當時先皇覺得當時的太子,也就是現今的陛下和越國公的關係太緊密了,想要對二人加以限製…?”

    楊玄感點了點頭,無奈應道:“正是如此,家父在東宮易儲之事上出力太多了,這不能不讓先皇有所防備,要知道君王是不可能完全信任一個臣子的,而在陛下那裏,家父又知道了他太多的事情,沒有人喜歡一個外人知道自己太多秘密,這就注定了家父,絕對沒有外人眼裏的那種風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