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老百姓的無奈

字數:6494   加入書籤

A+A-


    韓世諤也喜歡這樣感覺,他便擺擺手對眾人笑道:“告訴大家夥一件事,我已經決定在正月初二,一起返回涼州,共同創造我們的未來…。”

    月餘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韓世諤帶領兩萬多突厥騎兵,在草原上一路輕兵兼道的,率部抵達涼州境內,離涼州州城尚有二十餘裏之遙時,前方就出現大隊人馬,旌旗張天兵戈煞雪,細眼一看,是涼州軍的大旗。

    原來,是涼州副帥李靖,帶領大隊人馬出城相迎的來了。

    韓世諤按住兵馬掌旗上前,李靖等人已下了馬,與各郡刺史、郡守一眾官吏,立於道旁拱手而拜道。

    “末將率涼州總管府轄下眾將士,恭迎涼王殿下…!”

    眾人身後約有兩三千騎兵,一同下馬行軍禮,齊聲大諾道:“恭迎涼王殿下…!”

    韓世諤一時有些茫然,以往,他們都習慣稱呼自己為“大帥”,這個涼王殿下的稱呼,倒是很新鮮,而且,根本用不著出城二十裏,擺開三千軍陣這樣的陣仗來相迎,這禮數,有些過了。

    想到此處,韓世諤也是連忙下馬還禮道:“諸位太過客氣,折煞韓某了…。”

    李靖等人聞言,大帥相視而笑,這時白安便帶著一名青衣官員一同走上前來,青衣官員捧出一個精致的錦盒,雙手遞給韓世諤,說道:“涼王殿下!在您到達涼州之前,朝廷派卑職快馬先行一步,到達涼州下達了聖旨,任命您為涼州兵馬大元帥…。”

    “微臣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韓世諤看著他們,意氣風發的翻身上馬,高聲喊道:“將士們!回家嘍…!”

    李靖此時也都是紛紛上馬,匯同韓世諤所率的大軍一起,回到了涼州。

    原來的涼州軍區的銳金營的人馬,已經在韓忠與韓豹的率領之下,跟那些突厥人一起,陣守在契丹人的草原了,這一次韓世諤帶回來的兩萬精銳的突厥騎兵,從他們當中抽出四千多人,正好組建新的銳金營,於是,隨韓世諤所來的兩萬多突厥騎兵,便抽了四千人馬,駐紮到了城內,住進了原來的銳金營駐地之中。

    涼州已經無主多日,因為涼州軍二把手韓忠,已經帶隊離開了涼州,三把手李靖多半時間,都在城外處理那邊的軍政,分身乏術。

    因此涼州總管府內,已經積壓了許多的軍政要務有待處理,因此一連數日,韓世諤忙得焦頭爛額,在房玄齡等人的協助之下,總算將手頭的行政民生的工作,也是處理得差不多了。

    軍事方麵,涼州這邊內有李靖統率大軍,外麵還有五萬多突厥騎兵坐鎮,安如磐石不論是突厥人、還是西域人,都是不敢前進一步,事情比較少;麻煩一點的是玉門一帶的軍事換防,此事由雄闊海的厚土營負責,因軍區挪移事情繁冗,進展比較緩慢。

    雄闊海是個打仗的好手,但是一幹這些瑣碎的事情,就嫌麻煩,一個頭兩個大,整天叫嚷忙不過來,韓世諤隻得親自督促每日過問,並將總管府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這一帶。

    好在雄闊海也知道一些輕重,收到韓世諤發出的命令之後,第一時間屯兵於玉門關與陽泉關,與遠在草原上的突厥騎兵,遙相呼應連成一線,讓他們不再像一隻斷線的風箏飄懸海外。

    蛇不頭不行,鳥無頭不飛,涼州有了新主,一切漸漸歸於正常。

    在這期間,往來商旅早已經可以流通,並比以往更加活躍了,商人逐利,其實越是戰亂之時物價越高,越有利可圖。

    往往在經曆了戰亂之後,百姓也更加渴望和平與安寧,活下來的更加熱愛生活更有營生與向上的節點。

    這大概是為什麽,往往一個亂世初定的國度,總能在建國之初實現大治的原因——人心思定。

    韓世諤回到涼州短短十天的時間,涼州脫胎換骨,步入正軌一片繁榮。

    ······

    時間漸漸到了大業三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涼州一帶的百姓們,家家戶戶一早便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迎接明天元日到來,幾乎每家的庭院裏,都立起了長長的竹竿,杆上掛上旗幡,祈求長命,主婦們準備屠蘇酒,擺上芋郎君、雞絲蠟口、燕米分荔枝,以及冰凍楊花粥,這是元日必須要吃的食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

    男人們則是擺上自己祖先靈位,奉上貢品,準備元日祭祀,總管府內也不例外,在家廟裏,幾名親衛正在收拾東西。。

    晚飯前,韓世諤開始了他的除夕祭祀,供桌前擺滿了各種貢品,韓世諤身著黑色祭袍,神情莊嚴。

    李靖此時擔任了臨時祭司,隻見他一聲低喝道:“吉時到,行禮…!”

    韓世諤轉身取三支香,在韓擒虎靈前跪倒,他的心中也是默默祈禱道:“父親大人,孩兒深知天下即將大亂,孩兒將以扶持天下之民為己任,謀定後動,伺機待發,逐鹿中原,問鼎九五,天下英雄雖眾,孩兒必將傲視群雄,望父親大人在天之靈護佑孩兒…。”

    ······

    大業四年正月二十日,楊廣親率五十萬大軍,以及京城文武百官、皇族外戚數千人,浩浩蕩蕩向西行去,拉開了大隋王朝征服吐穀渾的戰役序幕。

    光陰荏苒,時間很快就到了大業六年八月,大隋王朝的車輪,已經走過了最強盛的大業五年,這一年,大隋皇帝禦駕親征吐穀渾,在覆袁川大敗吐穀渾,拓疆數千裏,向西置西海郡、河源郡、鄯善郡、且末郡、伊吾郡、北庭郡。

    大隋皇帝楊廣隨即在張掖舉行萬國交易大會,來自西域數十個國度的國王前來朝覲天朝聖人可汗,使大隋王朝達到了強盛的鳳凰。

    但仿佛就是上天對大隋王朝盛極而衰的暗示,皇帝車駕在途經大鬥拔穀之時,七月盛夏突降暴雪,暴風雪襲擊皇帝隊伍,一夜之間凍死數萬人,馬驢皆凍死殆盡,身體羸弱的樂平公主楊麗華,也不幸在這次暴風雪襲擊中染上重病,最終沒有能返回中原,病死在青海湖邊。

    大隋王朝走過了強盛的鳳凰,開始迅速由盛轉衰,大業六年,一場前所未有的春夏連旱襲擊了山東數十郡,災情遍布黃河兩岸和河北大地,這是一場百年未遇的大旱,嚴峻的災情考驗著大隋王朝。

    清河郡漳南縣也同樣遭遇了這場百年未遇的大旱,土地幹涸,小河斷流,草木枯死,打井數丈而不見水,人畜飲水遭遇嚴重困難,人們隻能到數十裏外的永濟渠取水。

    在漳南縣以南一個叫劉家屯的村莊,三更時分,許多人家的油燈便點亮了,這是村裏人要自發去二十裏外的永濟渠取水。

    在村東頭有一戶中等人家,有十幾間磚瓦房,看起來家境不錯,和村裏其他人家一樣,這戶人家的燈也在三更時點亮了。

    屋裏女主人關心道:“大郎·你這就去取水嗎?要不,今天還讓順兒去吧…!”

    “算了,他昨天摔了一跤,腿還沒好,還是我去吧…!”

    男主人聲音有點甕聲甕氣,隨即燈光將一個高大魁梧的身影映照在牆上,他又問道:“順兒娘,家裏還有多少米…?”

    “米早沒了,但是還有一百多斤麥子和兩百多斤黑豆…。”

    “嗯!今天張嬸要來借米,你就借給她二十斤麥子,還有村西頭的劉羽家,孤兒寡母,聽說也斷糧了,給他家送十斤豆子去…。”

    “哎!雖說是借,可誰也沒還過·若是豐收年景,這樣也沒有關係,可今年是大災,夏天小麥就顆粒無收,現在就指望一點豆子,估計秋天最多也就收成幾十斤,你這樣送,咱們家冬天怎麽辦…?”

    “我知道了,但咱們也總不能眼睜睜看人家餓死啊!就這一次,下不為例,你就去送吧…!”

    女人雖然不怎麽願意,可是她依舊還是起身了,隻是嘴仍然嘟嘟囔囔的說道:“什麽下不為例,哪次都是下不為例…!”

    這時,大門開了,男主人推一輛獨輪車走了出來,車上放了十幾個水罐,此人身高足有六尺二·長得虎背熊腰,魁梧高大,年紀已經三十六七歲。

    此人叫竇建德,自稱漢景帝太後之父,安成侯竇充的後裔,和關隴貴族中的竇氏家族,沒有半點關係,他家裏稍有資產,自幼習武,驍勇有力,加上他為人寬厚俠義,在漳南縣一帶頗有名望,年輕時曾被推舉為裏長。

    他有一子一女,皆已長大成人,女兒在去年出嫁,兒子竇天順也在去年娶了媳婦,昨天兒子去取水時扭了腳,竇建德今天隻能自己去了。

    他看了一眼月色,隻見月亮發紅,很有點詭異,他想起一句諺語,,俗話說,大旱必大澇,如果今天秋天發大水怎麽辦?

    他歎了口氣,剛推車要走,便聽見後麵有人叫他,隻聽那人說道:“竇大哥,我就估摸著你今天要去,特地在這裏等你呢…!”

    竇建德一回頭,見是村裏一個有名的無賴,名叫劉黑闥,年紀也就比竇建德少幾歲,從少年起就偷雞摸狗,不務正業,由於他身材高壯,從小跟竇建德一起習武,也練了一身好功夫,可惜功夫沒有用到正途上,二十歲時離開家鄉四處闖蕩,十幾年交了不少狐朋狗友,還是兩手空空回來。

    隨著年紀長大,他也漸漸收了心,回到家鄉娶妻生子,隻是沒有家業,靠租種竇建德的十幾畝土地養家糊口,竇建德索性也免了他的租子,使劉黑闥對他一直心懷感激。

    劉黑闥也推一輛獨輪車,車上放了幾個盛水大陶罐,他快步向前笑道:“竇大哥,順子的腿好點沒有…!”

    “有點紅腫,我給他上過藥了,估計休息幾天就沒事,唉!這小子從小不肯練武,現在知道吃苦頭了…。”

    竇建德笑了笑,又關心地問他道:“家裏還有多少糧食啊…?”

    劉黑闥陪笑道:“還有二三十斤小麥,估計今年的豆子還能收一點,冬天實在不行,我再找大哥借點…!”

    “自己兄弟不要說借,總歸我有一口,就少不了你,走吧…!”

    兩人推著獨輪車,借著昏紅的月色,向十幾裏外永濟渠走去,和他們一起取水的同丨村人大約有數十人,都一樣推著獨輪車,竇建德德高望重,眾人紛紛和他打招呼。

    “建德,聽說你明天要去縣衙商量修水渠之事,是吧…?”

    “嗯!春旱時我就去了,縣令不肯,夏天時我又去,還是不肯,明天我再去,看他肯不肯…!”

    提到修水渠之事,竇建德微微有些動怒,春天時他便知道今年會有大旱,特地去找縣令,提出從永濟渠引一條水渠出來,直通他們幾個鄉,可以解決糧食灌溉和人畜飲水,惠及上萬戶人家,他願意承頭動員鄉親們出力出錢修渠,不料縣令竟一口回絕,夏天再去,還是回絕,眼看今年會出現餓死人的慘劇,便讓他有點惱火了。

    劉黑闥哼了一聲道:“這個縣老爺不是不肯,而是不敢,他敢挖永濟渠,被朝廷知道,他官帽就保不住了…。”

    四周的鄉親都是一聲歎息,今年冬天怎麽過啊!

    劉黑闥笑道:“別傻了,咱們這裏過不去,就去南方要飯,那邊沒有旱災,或者去涼州那裏,聽說那邊在招募流民,給糧食給土地,肯定餓不死…。”

    有人嘟囔道:“就算餓不死,可突厥人一來,同樣也活不了,我是不去那裏…。”

    竇建德卻對涼州頗有興趣,便笑問道:“黑闥,你見識比較廣,還去過京城,你見過涼王殿下嗎…?”

    “咳!以前我陪孫安祖去京城參加武舉,大概好幾年前了吧!我沒見到涼王殿下,但是孫安祖見到了,他說涼王殿下的箭法,簡直天下無雙,這種箭法,他做夢也想不到…。”

    在他們談論之時,不知不覺之間,他們便上了官道,從四麵八方匯集來的取水農民也紛紛湧上官道,形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取水大軍。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