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涼州內外三
字數:5974 加入書籤
並且重步兵的陌刀也同樣是個難事,他如今手中的陌刀,包含當初用斬馬劍改造的那三千把,也不過是六千來把,更何況,要打造出一支一流的重步兵,光有武器鎧甲還是次要的,還得有最健壯勇猛的戰士才行。
“我看這樣吧,重裝步兵陌刀隊和甲騎具裝重騎兵軍隊,不要四十九營都編齊,這兩個強大的軍種,我們七軍,隻由各軍中軍營配置。如此一來,七個中軍營有重騎兵共兩千八百人,重步兵兩千八百人。各營減失落的數字,和陛下許可的數字正好相當…。”
這樣一改,除中軍營依然為四千人外,其餘各營卻等於每營剩下一千六百人,一千二步兵,四百騎兵。
大家覺得這樣改都還不錯,不過有人不合意了,重騎兵虎豹營都尉白安和重步兵厚土營的雄闊海兩人,差不多同時站起來開口道:“殿下!不成…!”
他們兩人別離擔負,五營之二及整個涼州軍中的兩支王牌軍隊,重步兵營和重騎兵營的都尉,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兩支軍隊,是涼州軍整個軍中體糸中的王牌軍隊。
如今副帥和殿下等人商議來商議去,結果卻把他們掌握的軍隊給折分了,這讓兩人可如何願意,把軍隊都給拆分了,軍隊都沒了,他們還到哪當將領去。
“殿下!厚土營和虎豹營,都是我們手中最精銳的王牌軍隊,這是我們最有戰鬥力的軍隊,現在如果把他們的拆分了,那還如何連結戰鬥力啊?重騎兵和重步兵靠的就是那股銳氣和矛盾觸犯力,如果將他們都分成了四百人的小隊,如何還連結的了戰鬥力…?”
他們的話中也確實有為戰鬥力的問題考慮,不過韓世諤卻也明白,他們心裏更多的是si心,明白的笑了笑後,方才說道:“你們說的也有事理,行營七軍,本帥將自領一軍,中軍將由本帥親領,所以本將中軍七個營將不再按普通配置,我籌算在七個營中,組建一個重騎軍營,人數四千,兩個輕騎軍營共四千人,一個重步兵陌刀營四千人,一個弓手營兩千人,一個弩手營兩千人,一個蛇矛步軍營兩千人,如此,中軍七營八千騎兵,一萬步兵…。”
這中軍的配置那絕對是最豪華型的配置,韓世諤自領中軍,固然也要掌握著最精銳的王牌軍隊。
不過這樣一來,最後整個行營的軍力,還是達到了十二萬七千六百人,跨越了五千六百人。並且這還有元帥府本部的人馬沒算進去。
待涼州軍的大致框架弄好之後,最吸引眾將的就是軍官的任命了,現涼州軍這麽一改,那麽過去的涼州軍也就將成為曆史了,他們這些中、高級將領們,也都失業下崗了,能不能在新的行營之中弄到好的位置,這是所有人都關注的。
“諸位,涼州軍的新編製出來了,那麽過去的編製也將解散,但是仍然以十人為一夥,設夥長,五十人為一隊,設隊正和隊副,另騎兵兩團,每團四隊二百人,每團設一校尉,及副尉,每營設一總管,一副總管,一司馬、一長史,並六曹參軍事,每軍設一行軍總管,一副總管,一司馬,一長史,並六曹參軍事…。”
“七軍之上為涼州總管府,孤為行軍元帥,李靖將軍為副帥,韓忠為行軍司馬,盛軍為行軍長史,下轄黑旗衛統領韓單,對這樣的編製,李靖他們都沒什麽意見,因為在大隋行軍製度中,都是以隊來基本單位的,各軍大軍團做戰指揮時,都是直接指揮到隊的…。”
“殿下果然明悉兵法軍製,確實高明…。”
框架搞起來了,接下來的也就容易了,不過是直接按著框架填充就行了,左前軍、右前軍、左後軍、右後軍都是由涼州十郡的郡兵所擴充組建,如此一來,左前軍的將領為周宏、軍旗天狼,右前軍將領為朱易、軍旗青龍,左後軍將領為秦中、軍旗飛熊,右後軍將領為仲友、軍旗白虎,中軍為韓世諤親領,以涼州五營、黑旗衛及外圍的突厥騎兵等勢力擴編組建,軍旗為朱雀,左廂軍將領為李靖、軍旗玄武,右廂軍將領為盛軍、軍旗飛豹。
在隋朝這個中央王朝對兵權控製的十分嚴格的時代,韓世諤在涼州可以牢牢的,握有了這樣的一支大軍,可以說是十分的難得,固然,隋朝已經開始沒落,以後貴族大將們,越來越容易掌控戎馬。
帥帳中熱熱鬧鬧的,一直過了差不多四個多時辰,全軍近二十五萬人馬,幾千位低、中、高將領全部到齊,一個蘿卜一個坑,每一個官位都很快的全部放置滿了。
相對於涼州軍的熱熱鬧鬧的討論著,此時,在涼州千裏之外的樓煩縣境內,一支由三十萬大軍組成的隊伍,護衛著大隋皇帝的龍駕,離開了汾陽宮,浩浩蕩蕩前往北方塞外巡視。
由三千軍士抬動的人輦上,大隋天子楊廣坐在高高的龍台之上,隔著一層薄薄的輕紗,俯視著一眼望不見邊際的大軍,他那種傲視天下的帝王之心開始迅速膨脹,眼中充滿了傲慢和得意。
楊廣登基已經整整六年,對權力的掌控也到了人生的頂峰,天下大權已經牢牢掌握在他手中,他完全坐穩了皇位,他開始推行一係列的法令,下令民間鐵叉、搭鉤、橫刀之類都是違禁品,嚴禁民間執有。
同時又頒布詔書,規定天下民眾服色分等級而設,五品以上官員一律穿紫袍,六品以下官員穿緋綠袍,胥吏穿青衣,庶民百姓穿白衣,屠戶商人穿黑衣,士卒著黃衣,有違規者杖五十再治罪。
此時,楊廣想得更多的卻是關隴貴族,經過他近兩年的分裂瓦解,關隴貴族已經一片散沙,以元氏和獨孤氏為中心,分為兩派,敵視對立嚴重,現在,徹底解決關隴貴族的時機來臨了。
想到此處,楊廣又想到了手中的一把利刃,於是下旨道:“來人,傳韓世諤謹見…!”
······
河套平原的初秋卻是另一番景象,一望無際的田地裏粟米淺黃,再過一個月便到了收獲期,田地兩側,一條條人工挖掘的河渠內水流豐沛,遠處可以看見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如一塊塊綠se的毯子分布在遼闊肥沃的河套平原上,儼如一顆顆綠se的明珠。
經過大隋王朝數年開發,荒涼了數百年的河套平原又漸漸恢複了漢朝時的繁榮景象,短短五年間,從關內、關中、河東、隴右陸陸續續遷來了二十萬戶,一百餘萬人口,韓世諤從西域、突厥、契丹俘獲來的數萬處月婦孺,也有近一半安置在河套平原上。
人口激增、河渠挖掘,大片肥沃的土地得到開發,廣袤的平原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村莊,新修的縣城也一座座拔地而起,原來隻有九原、永安、大利三縣,現在又增加了烏海、北河、豐安三縣,人口和縣份主要都分布在平原東麵,以西海郡為中心,但邊境貿易依然在涼州城,整個河套平原以種植小麥、蜀黍、粟米、桑麻和蒲桃為主,同時家家戶戶也散養牛羊馬驢,使河套平原的富裕超過關內。
這天下午,一隊一千人的騎兵沿著馳道從北方疾奔而來,馬蹄下翻起滾滾塵土,奔馳的騎兵隊中,矗立著數十杆旗幡,以大隋王朝的赤旗為主,同時也有涼州軍的戰旗,那是紅se大旗上,繡有一隻展翅翱翔的朱雀,盤旋於藍天白雲之下。
另外還一杆帥旗,同樣也是赤se大旗上,繡有一個金se的字,這是涼王殿下韓世諤的帥旗。
在帥旗之下,韓世諤頂盔貫甲,目光冷厲,他重新執掌涼州軍帥印已近四五年,已經牢牢控製住了二十來萬涼州軍。
韓世諤的目光向遠方望去,這裏離西海郡隻有二十裏了,人口逐漸變得密集,在馳道東南方有一個黑黝黝的巨大建築,叫做堡城,也是涼州特有的建築,用燒製的大青磚砌成,生鐵鑄門,高三丈,每座堡城內可容納數千人,平時是郡兵的駐地,戰時則是老弱婦孺的避難所,在人口密集處,方圓十餘裏就會有一座這樣的堡城。
而在前方一裏外則是一座驛站,這條長一百二十裏的馳道兩側共分布有五座驛站,供往來的商賈休息食宿,前方的驛站叫龍泉驛站,在它身後有一座大村子,就叫龍泉村,是從河東龍泉郡遷移來的四姓二百餘戶人家。
和中原一樣,西海郡這一帶的二十餘萬戶移民,也主要以血緣家族為紐帶,往往是同一地域的幾個家族聚居在一起,形成一座村落,家族中以長老族長來行使家族領導權,幾千年來從來如此,這樣便使民眾有強大的凝聚力。
韓世諤一揮手,騎兵放慢了速度,他隨即下令道:“去驛站休息一刻鍾…!”
時間已到中午,正是午飯時間,士兵們紛紛加速,向驛站奔去,片刻間,驛站內便熱鬧非常,士兵們自帶有幹糧和幹肉,驛站主要提供清水和休息場所,驛站後院有一口深井,很快,井邊擠滿了打水的士兵。
韓世諤卻對驛站後麵的村落感興趣,剛才他看見村外打麥場上有村兵在訓練,他喝了兩口水,吃一點幹糧,便在十幾名親兵的護衛下,騎馬向打麥場奔去。
打麥場上,二百名龍泉村的村民在列隊訓練,身著皮甲,後背弓箭,揮動著長矛大聲喝喊,由兩名軍隊老兵擔任旅帥。
由於涼州緊靠突厥和西域,是大隋王朝最北方的軍事重鎮,是防禦草原胡人的橋頭堡,極容易受到草原胡人侵襲,雖然涼州一帶的草原人,不是已經被他們給漢化,就是給割了腦袋換賞金,但是韓世諤還是先知先覺的在涼州地區,實行民團保甲法。
也就是涼州軍是除了正常的郡兵、府兵之外,另外每戶出一丁男,在農閑時集中進行訓練,同樣按照十人一火、五十人一隊、百人一旅、三百人一營、千人一團進行臨時編製,和中原的府兵製相似,但有本質上的區別,他們依然是民而不是兵,兵部不備案,軍官也不是專職,從民團中指定,每五個村就有一間兵器房,有專人保管,每年都會派人來檢查。
盡管是沒有補償的訓練,但涼州的民眾都十分踴躍參訓,誰都明白,一旦草原胡人再次來襲,不能完全指望軍隊,更多是靠自己保衛家園。
韓世諤並沒有上前去打擾民團訓練,他立馬在一裏外遠遠視察村民們訓練,二百名jing壯村民身披皮甲,頭戴鐵盔,個個勇武有力,兩百根長矛一起揮動,矛尖閃爍,喝聲如雷,他們在訓練大隋士兵的滅虜矛法,矛法簡潔實用,非常適合於實戰,沒有半點花哨。
由兩名退伍老兵出任民團旅帥,其中一人在領隊練矛,而另一人則騎在馬上巡視,手執皮鞭,態度凶狠粗暴,誰敢稍微偷懶,皮鞭就狠狠抽下。
一名親兵問道:“殿下,要上去看看嗎…?”
韓世諤搖了搖頭,調轉馬頭,說道:“出發時間要到了,回去吧…!”
十幾人調轉馬頭,向驛站奔去,驛站的一千騎兵,也紛紛上馬,戰馬疾馳,向南方的西海郡奔馳而去。
下午,一千多騎兵抵達了西海郡城,這裏大約有一萬駐軍,郡守秦中的家也安在這裏。
進了郡城,韓世諤直接來到了郡守府,韓世諤直接翻身下馬,台階前兩名軍官上前行禮,韓世諤把馬韁繩扔給士兵,問道:“他們在這裏嗎…?”
韓世諤指的他們,便是從雁門郡過來的兩名宣旨宦官,他本來在西平郡視察,便是聽說有宣旨宦官到來,便趕到中途的西海郡。
軍官點點頭,應道:“他們中午到達這裏,就一直在等候殿下的到來…。”
韓世諤快步走進西海郡的府衙,兩名正等得急不可耐的宦官,聽說韓世諤過來了,基本奔了出來,連聲嚷道:“涼王殿下!你終於來了,可等死咱家了,快接旨吧…!”
“兩名公公還請稍候,孤擺上香案接旨…!”
此時,郡守秦中早已經派人擺上香案和軟墊,韓世諤帶人跪下說道:“兒臣韓世諤恭迎聖旨…!”
(本章完)(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