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何去何從一

字數:3379   加入書籤

A+A-


    楊廣沒有說什麽,立刻吩咐侍衛,去裴距的營帳接人,禦書房裏變得安靜下來,楊廣在低頭批改奏折,沒有理睬裴距,更沒有看他一眼。

    裴距默默站在一旁,感受著禦書房內的壓抑氣氛,他深深體會到了君心莫測的深刻含義。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走了進來,施禮稟報道:“陛下,人帶來了…。”

    “帶他進來…!”

    片刻,一名突厥使者被領了進來,他立刻跪下磕頭道:“突厥金刀駙馬使者,叩見聖天子可汗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說到是突厥語,裴距在一旁翻譯成漢語。

    楊廣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問道:“起來,朕有話問你…。”

    “謝陛下…!”

    使者站在一旁,楊廣看了裴距一眼,意思是讓他當翻譯,然後笑道:“你們的金刀駙馬可有信給朕…?”

    “有…!”

    使者取出一封信,交給旁邊的宦官,宦官承給了楊廣,信是用突厥語和漢語兩種文字寫成,楊廣可以完全看得懂,他仔細看了一遍,信的大意是始畢可汗有弑父嫌疑,烏圖率領忠於自己的部落去了漠北,與始畢可汗對抗,手中擁有二十萬披甲士,希望大隋王朝也能給予自己支持,他願意效忠大隋王朝。

    楊廣沉思片刻,便起身來到牆前,望著牆上的一幅突厥地圖問道:“現在你們駙馬的部落在哪兒…?”

    “回稟陛下,我們目前在劍河中部,一共有十四個部落,六十餘萬人口,如果加上效忠駙馬的黠嘎斯和都波兩個部落,那就超過了百萬人口…。”

    楊廣找到了劍河,在突厥牙帳西北,相距幾千裏,他點點頭,又回到座位上問道:“就是因為你們駙馬,懷疑啟民可汗的死因,所以他和始畢可汗才反目嗎…?”

    “陛下,實際上啟民可汗,並不想把可汗之位傳給咄吉,早在幾年前便想立三子咄苾嗣,但咄苾嗣年幼,啟民可汗便命駙馬教咄苾嗣武藝,有托孤之意,令咄吉十分嫉恨,那時駙馬和咄吉的矛盾就很尖銳,這次啟民可汗突然身死,死因不明,咄吉便自立為可汗,遭到很多部落反對,我家駙馬不承認他的可汗之位,率領部族北遷…。”

    等裴距翻譯完,楊廣便完全明白了,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消息,有突厥金刀駙馬烏圖牽製始畢可汗,始畢可汗便不敢南下,自己便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全力發動高麗之戰。

    於是,楊廣緩緩說道:“既然金刀駙馬,願意歸順我們大隋,奉朕為君父,這是令朕極為欣慰之事,就不知金刀駙馬需要大隋提供哪方麵的支持?”

    使臣連忙說道:“一是希望陛下能給冊封金刀駙馬一個稱號,讓所有突厥人都知道,大隋承認金刀駙馬的存在,其次,我們願意用牛羊換取隋王朝的鹽、布帛、糧食和茶葉…。”

    楊廣沉思良久,又問道:“你們駙馬支持的王子,現在在他身邊嗎…?”

    “回稟陛下,三王子還在突厥牙帳,駙馬並沒有機會,能把他帶走…。”

    楊廣本想再封一個突厥可汗,不過既然小王子不在他手上,隻得作罷,從桌案上取過一支桃竹白羽箭遞給使者,然後說道:“你轉告駙馬,大隋帝國會全力支持他,朕封他為突厥北地葉護,不ri將有使者北上正式冊封,至於你們提出的貿易要求,朕完全答應,就由涼州那裏,負責與你們的貿易…。”

    使者大喜,再三感激不盡,楊廣下令重賞駙馬烏圖,並派人送使者回去。

    禦書房又隻剩下楊廣和裴距兩人,楊廣看著麵前的裴距,說道:“朕有點疲憊了,你退下吧…!”

    “臣告退…!”

    ······

    大業六年十月,楊廣一行人返回京城,隨即頒布了備戰詔書,令京城三萬富人購買軍馬,又在山東置府,養馬以供軍隊使役,使戰馬價格一夜暴漲,匹馬十萬錢,京城富戶皆苦不堪言。

    隨即楊廣又下令在柳城郡的瀘河鎮和燕郡的懷遠鎮建百萬石糧倉,又下詔在齊郡、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濟北郡、北海郡等六郡征發民夫六十萬人,自備牛車幹糧,將六郡官倉糧食全部運往遼東,送糧民夫膽敢私貪官糧者,一律處死。

    旨意下達至六郡,頓時民怨沸騰,此時,齊郡、濟北郡、北海郡的旱災極其嚴重,而黃河北麵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爆發的大澇災橫掃田野,六郡秋糧皆顆粒無收,饑民遍野。

    而隋煬帝楊廣此時下達的詔書,儼如雪上加霜,六郡官府不敢違抗聖旨,在縣鄉強征有牛的人家為民夫,征發了三十萬輛牛車,每輛牛車運官米三石,兩人共推一輛,命他們自備幹糧,將百萬石官糧運往遼東。

    一路向北的官道上,運糧民夫絡繹不絕,道路艱難遙遠,一路上到處是倒斃的民夫和病牛屍體,而牛車緩慢,去遼東至少要兩個月路程,隨身攜帶的幹糧大多隻能維持十天,根本不夠,民夫們隻能偷食官糧,還沒有到遼東,糧食便已吃掉一半,民夫隻能將剩下官糧私分逃亡,淪為盜賊。

    這是運糧的民夫,而真正的危機,卻是出現在六郡地方各縣,由於官糧變成了軍糧,沒有哪個官府敢開倉放糧救濟災民,百萬饑民嗷嗷待哺,糧食盡絕,安分守紀者隻能等待餓死之ri來臨,而搶劫掠奪則還可能活命,天怨人怒,官民矛盾已經繃緊到了極致。

    而此時的東都洛陽,深夜,原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府上,雖然燈火通明,但是長孫晟的頭上纏著白布藥帶,麵黃肌瘦,眼窩深陷地躺在榻上,劇烈地咳嗽著,昔日那個威風八麵,鮮衣怒馬的草原英雄,現在已經如同一隻垂死的獅子,氣若遊絲,等著自己末日的來臨。

    一個三十出頭,麵目姣好,全身綢緞衣服,戴著金釵的女子,正是長孫晟的繼室高氏,長孫晟的原配夫人早亡,後來續弦娶了比自己小將近三十歲的高氏,當時這門婚事引起了已經成年的三個兒子的極力反對,但長孫晟仍然堅持娶了高氏,並與她生下一子一女,分別名叫長孫無忌與長孫無垢,長孫無忌剛剛十五歲,與長孫晟不同的是,他對騎射弓馬之道毫無興趣,自幼愛讀書,才學之名已經在關隴世家的少年一輩中很突出了,而長孫無垢更是還沒有到及笄之年,就已經以姿容秀麗,性情賢良溫婉,而聞名於關隴家族之間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