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章 軍火(五)
字數:2839 加入書籤
小野宗介來到南京的初始目標並不是真得要賣貨賺錢,而是要拉上幾位可以信得過的盟友,他知道在中國出門要靠朋友的道理。 更新最快
小野宗介在南京最希望打交道的是蕭家和嚴家,而這兩家實際上的掌門人就是嚴世繼,奈何以嚴世繼的身份,根本就不願意跟日本人有任何交集。於是,小野宗介退而求其次,開始結交南京城第二層麵上的商人,這才有了陳敬之出讓太平百貨公司股份給他們的合作;實際上,小野宗介也知道,他與陳敬之的合作,是恩威並施才取得的。
陳敬之在生意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陳家資金周轉不靈,卻又不能公而出來,因為他怕一旦有人知道陳家有問題的話,陳家的合作銀行一定會遭到擠兌。小野宗介的及時出現,救了陳家一命,自然也隻能選擇與他們合作。盡管後來陳敬之明白過來,陳家所遭遇的那些危機,實際上就是這個日本人有意造成的,但是事以至此,已無後悔可言了,隻能打落牙齒吞到自己的肚子裏。
南京第二層麵上的商人還有跑船運的趙家、靠青幫出身的冷家和新近兩三年以靠安徽難民迅速崛起的斧頭幫汪天宇。
趙家與嚴家、蕭家關係密切,不是那麽輕易可以動的;而汪天宇,又是一個十分精明的人,更何況當年在天津的時候他吃過小野宗介的虧,所以再想讓他上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更何況,小野宗介一直隱隱地覺察得出來,汪天宇的身後也有某股強大的勢力支持,不管黑道白道,他都吃得開。所以,小野宗介還是把主要精力投到了南京的冷家身上。
至於小野宗介與馮軒的合作,在小野宗介看來,那不過是聊勝於無的買賣,畢竟康保藥店在他的心目中,隻能算得下是南京的第四層麵了。
冷家的形勢任誰都可以看出來,如今是冷驚寒一手,他將自己的父親打入了冷宮,獨攬華昌公司的大權。開始的時候,小野宗介的確與冷驚寒進行過聯係,就算是在冷驚寒最為困難的時候,尤其是他那個有可能取得很大利潤的造船廠項目因陳家的退出而進退維穀之時,也沒有答應要與小野宗介合作。這令小野宗介十分得不快,後來又傳出冷驚寒竟然與汪天宇聯手經營造船廠,這個打擊更令小野宗介如哽在喉,他將目光再一次對準已然退居幕後的冷如冰,或許,這就是他拿下南京冷家的一個棋眼。
冷如冰雖然被兒子奪去了權力,但是他絕對不會是一個安於,骨子裏老子為尊的思想根深蒂固,更何況無論是在華昌公司,還是在南京的青幫,他還有很多的元老和擁護者存在,如果他想要再從兒子的手裏奪回自己的權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通過陳敬之的關係,小野宗介終於還是和冷如冰搭上了勾,並且與他進行了一次長談,小野宗介也終於將灰心喪氣的冷如冰說服,並且提出要幫助冷如冰重新奪回華昌公司的經營權。但是,冷如冰婉言回絕了小野宗介的幫助,對於他來說,處理自己的兒子,是他的家裏事,不需要外人插手。
冷如冰被冷驚寒架空之後,這半年來過得並不如意,主要還是因為對於平時大手大腳慣了的他,對於兒子每個月隻給他那麽一點兒的生活費很是不滿,他連玩牌都不敢玩得太大。
實際上冷驚寒每個月給他兩百塊大洋,這些大洋足夠他和他的四個姨太太吃穿住行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如今,冷如冰就是如此。
冷如冰準備采取青幫慣常的一種手段來奪權,那就是武力。
所以,冷如冰請求小野宗介能夠給他提供一些槍彈,他想要以自己南京青幫長老的名義,來招開一次家法會,把兒子和那些支持兒子趕自己下台的人都拿下來。當聽說小野宗介有三千條槍和十萬發子彈在路上,並且馬上要到南京的時候,冷如冰馬上起了貪婪之心,他要求小野宗介將這些槍彈全部賣給他。
冷如冰的野心已然不隻是針對兒子了,他還針對更多的南京的富豪。南京是首都,是不允許任何尋常百姓擁有槍枝的,但是實際上此時全國各地都一樣,有槍就有兵,有兵就有財。
把三千條槍留下來,哪怕是買來藏起來,等以後有機會再拿出來用,也是好的;實在不行,還可以販賣出去,國民政府越是管控的物資,向來也是越發賣的貴。
冷如冰並不擔心自己買不起這些軍火,在冷驚寒將他掛起來之後,他也聽說華昌的財務狀況已經逐漸好轉,到年底的時候不僅扭虧,而且還能夠盈利。不管怎麽說,瘦死的駱駝也是比馬大的,他相信隻經是能夠拿到這批軍火,一定可以付得起錢。
小野宗介也相信冷家的實力,當然也相信冷如冰的實力,更願意看到冷家父子相殘之後由冷如冰當家後,全麵靠向他。就算冷如冰沒有成功,也可以有效地削弱青幫和華昌公司的實力。
所以,小野宗介痛快地答應了冷如冰的要求,但是他是不會作賠本買賣的,這些軍火一定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冷如冰用自己的私房錢隻買了一百條槍和三百發子彈,這一百條槍,足可以威脅赴鴻門宴的兒子交還從他這裏奪走的權力了。
小野宗介答應把這些槍彈替他保留,一旦冷如冰奪權成功,那麽這些軍火便盡數得賣給華昌公司。畢竟,冷如冰所出的價格要比馮軒更加有吸引力。
******************
蕭淩虎跟著蘇先民開著車出了麒麟門,往牛頭山的方向而來,正走之間,忽然蘇先民停了下來,蕭淩虎還有些奇怪,便看到了馮軒正站在公路的邊上,好像是在等著車。
“好巧呀!”馮軒笑著來到了他們的麵前。
“是呀!好巧!”蘇先民隨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