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十六節 兩手準備

字數:4283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最強刀鋒 !
    李洪國恰恰是在他一向最注重的在執行完行動後,如何全身而退這一點上,他心裏都沒有任何把握,行動分隊孤身敵後,他們找不到任何可以給他們提供支持的後援。被敵人發現後,要在敵人的重重圍困中殺開血路脫身出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這也是他在挑選人選時,首選高遠卻分外猶豫的原因。
    李洪國讓人找來政委劉湘山和參謀長覃建華,他想聽聽他們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如果他們沒有人選的話,聽聽他們會在這三人中挑選誰。
    “柏衛國比較合適!”參謀長覃建華的答案讓李洪國有些意外。
    “理由?”李洪國看著覃建華問道。
    “柏衛國年輕!”覃建華的答案讓李洪國更加意外,在他眼裏,柏衛國的年輕是個不利因素,怎麽到了參謀長這裏,成有點了?他沒有說話,隻是示意覃建華繼續。
    “柏衛國年輕,進入咱們這行時間短,不會落入定式的巢窠。記不記得上次的偵察任務?咱們大隊怕是誰都不會把那座原始森林搞成一座迷宮,可柏衛國就這樣幹了。雖然在當時沒有發揮作用,可這個階段,根據那裏前沿的監控報告,林子裏經常會在不同的地方發生爆炸,目測的爆炸位置,基本都在迷宮範圍。這說明敵人已經找到了我們開辟的那條通道,但卻在迷宮裏吃了虧。而我們這次的任務不同以往,就好比是弄個孫猴子要鑽進牛魔王的肚子裏去,柏衛國這種能搞出些奇思妙想的腦子,去了應該不會吃虧。”
    覃建華的話,總結起來,就是柏衛國會想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連我們熟悉他的人都猜不到他怎麽想,敵人就更猜不到了。這為行動分隊的進入和撤出提高了成功的幾率。
    李洪國認可覃建華的這個說法。偵察大隊的老人們,在偵察大隊時間呆的長,很多時候,確實思維已經產生了一種固定模式,遇事會習慣性的做出反應。而柏衛國是個新人,至少目前還沒有形成這種慣性思維,確實能在遇事時行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那麽,人選就定柏衛國了!
    柏衛國接到一中隊隊長李棟的通知,立刻趕到大隊司令部報道,大隊長和政委、參謀長都在。偵察大隊對這次行動非常重視,可既然要發揮柏衛國天馬行空的思維,就不再畫蛇添足的搞什麽計劃了,一切都要柏衛國自己去考慮。聽著大隊長李洪國滿臉嚴肅的交代完任務,並把厚厚的一疊資料推向他麵前,柏衛國異常的興奮。
    “各位首長,我保證完成任務!”
    柏衛國站的筆直,舉手向在座的三位大隊首長敬禮。禮畢,捧起麵前在桌子的情報資料就想走。
    “資料不要帶走,就在這裏看!”
    參謀長製止了柏衛國拿走資料。指了指司令部一角放著的座椅,讓柏衛國到那去看資料。這些涉及敵人的情報,目前都屬於絕密,在行動成功之前,絕不允許有絲毫的泄露。
    一旦讓敵人得知我們掌握了那些情報,那麽,我們手上的這些情報或許就成了廢紙!極端情況下,可能還會成為敵人設置陷阱的工具。這樣的話,依據這些情報製定的作戰計劃的成功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參謀長覃建華的這個做法,倒沒有不相信自己的幹部戰士的意思,純粹是搞情報的人的潛意識中的習慣性反應。在大隊司令部裏悶了三天後,柏衛國拿出了他的行動計劃草案。
    柏衛國計劃組織一個十二人的小分隊,小分隊分成三個小組,一個三人組成的偵察組、一個六人組成的進攻組和一個三人組成接應組。
    攜帶武器除每人一支56式衝鋒槍和一支54手槍或67式微聲手槍以及一支匕首以外,接應組人員再攜帶一支85式狙擊步槍以及一部電台。每人攜帶兩個基數的彈藥,此外根據各人的負重能力,盡量多的攜帶手雷和炸藥。
    偵察組同時負擔尖兵的任務,在滲透進入時為小分隊開道,到達目標北光附近後,化妝進入北光,查找敵人指揮部的位置並確認敵人重要目標是否都在指揮部中,同時勘察選擇進攻路線和撤退路線。
    敵人的重要目標為敵特工團編製的一正四副五個主官,特工團長、副團長兼參謀長、政治副團長、技術副團長、後勤副團長。五個重要目標中,包括團長在內的三至四個目標在指揮部內時,可以實行攻擊。重點目標為敵團長阮文歡上校,確保在攻擊實施後,敵指揮中樞的徹底癱瘓。
    進攻方式的選擇上,具體進攻方案將根據實地偵察到的敵人部署確定。傾向以夜襲為首選,因為自雙方開戰以來,我方還從未實施過這樣縱深的襲擊行動,敵人的警惕性不會太高,夜間除敵人崗哨外,大部分敵人應該都在休息。隻要能在不驚動休息敵人的情況下,摸掉敵人崗哨,攻擊行動成功概率會很大。
    攜帶的電台在滲透進入時,將保持無線電靜默,以免萬一被敵人監聽到信號而驚動敵人。
    在攻擊任務實施後,或者確定無法實施進攻的情況下,才會開機與司令部聯絡。前者情況下為報告進攻獲取的戰果,後者情況下,則將偵察獲得的情報報告給司令部,為下一次行動提供詳盡的情報。
    這個選擇是備選計劃,柏衛國覺得,如果事不可為,強行發起進攻也不能完成任務的話,不僅達不到突襲的目的,還會打草驚蛇,給下一次行動增加困難,白白犧牲小分隊戰士的生命。如果這樣的話,柏衛國情願放棄行動,把戰士們安全的帶回來。攜帶電台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在撤退時,能向司令部報告撤退路線,方便司令部安排接應。
    柏衛國的這個計劃,不確定因素有很多。準確的說,這是一次偏重偵察的行動。與別的偵察行動有所區別的是,在獲得情報後,如果機會合適,才把偵察行動轉變為襲擊行動。
    政委劉湘山和參謀長覃建華對柏衛國的這個計劃明顯有點失望,可大隊長李洪國卻非常讚賞。
    深入敵後,若不能一擊成功,能果斷放棄,是需要更大的勇氣的。因為這在軍中,如果不能得到上級首長的理解,這種做法的結果很可能是柏衛國的個人前途就將到此終結。
    很多高級將領們,信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理念,並不在意犧牲多少戰士的生命,他們隻看最終的結果。如果柏衛國放棄襲擊,會被他們看成懦弱、膽怯和缺乏能力而就此失去培養的價值。
    李洪國相信,柏衛國出身軍人家庭,不會不清楚這種後果的嚴重性。可他依然能有這樣的打算,寧願毀掉自己的前途也不願意毫無價值的犧牲戰士的生命,這需要有比麵對死亡更大的勇氣才能做到。
    “那為什麽不多帶些人加強力量?”參謀長覃建華問道。
    “從在敵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襲的角度來看,帶這些人已經足以完成任務。如果一時沒有合適的襲擊機會,我會耐心等待機會,不會輕易放棄的。但不排除我們還沒有發起襲擊,卻被敵人發現的可能性,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我認為就應該果斷撤退,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小分隊的人越多,這種暴露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我不準備帶太多的人。”
    柏衛國冷靜的解釋道。覃建華點了點頭,認可了柏衛國的說法,同時心情也感覺好了點。嗯,柏衛國並不是不想完成任務,他會等待機會,盡可能完成任務的。
    原本也想開口的政委劉湘山,聽到柏衛國這麽說,也適時的閉上了嘴。有了柏衛國的這個態度,這時候,他要是再要強調要求柏衛國一定要完成任務,那就是明顯的讓柏衛國帶領的小分隊去送死了。作為政委,這樣的態度顯然有些不合適,不僅不會達到目的,還會引發柏衛國的反感,認為他不在意戰士們的生命。
    “有長時間潛伏的打算?物資補充上你怎麽考慮的?打算帶多少天的食物?你計劃帶兩個基數的彈藥,看來是做了惡戰的準備,小分隊的負重不輕啊,會不會影響作戰?”
    大隊長李洪國也提出了一個疑問。
    “我隻計劃帶五天的食物,這是為在目標附近守候襲擊機會時潛伏準備的,滲透途中和撤退需要的食物,我計劃就地收集。這次行動,順利的話,大約一周就能回來,不順利的話,或許二十天也回不來,不可能所有的補充都隨身攜帶,我帶五天食物隻是保證在北光的目標附近潛伏時,不被敵人察覺。”
    柏衛國的回答表明,他在做這個計劃時,考慮的很細致。
    “好,我會拿著你的計劃,親自去和首長匯報,你可以準備一下,物色你的隊員。計劃一旦經首長們批準,就要盡快行動。”
    李洪國將文件夾合了起來,結束了這次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