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戴氏心意拳
字數:3930 加入書籤
這是昭餘縣最大的道場了,已經有20多年的曆史了。館主是戴袁貴生先生,是昭餘縣小韓村人氏。
戴氏心意拳的鼻祖便是昭餘縣的戴隆邦先生。戴老先生生於1720年,他自幼嗜武,全麵繼承了祖師爺戴伯苗先生的意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後四處遊曆,拜訪名家,先後習得姬際可先生的心意六合拳、曹繼武先生的古心意拳、傅山先生的小周天內功心法,又集螳螂、八卦等百家所長,獨創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的傳播並不廣泛,而今也僅在三晉昭餘、古陶、白塔等縣流傳。它與現今外傳的形意拳並不完全相同。
相傳直隸省形意拳傳人李洛能先生,原本精通長拳,38歲時變賣家產,到昭餘縣小韓村,投戴隆邦之子戴文雄學藝。多次拜訪,均被戴家以“戴氏心意不外傳”為由拒之門外。
李洛能毫不氣餒,拿著自己所帶的一百多兩銀子,在昭餘縣城南開了一個菜園,一年四季給戴家送菜,風雨無阻。到了年底,戴家的管家過來付菜錢,李洛能堅決不收,說隻是想學拳,由此感動戴家。
當初戴家是傳了些手法給李洛能,但隻有部分外形和動作,並沒有傳授完整的拳譜,更別說戴家的身法、心法了。
昭餘縣有句俗語:“隻聞戴家拳打人,不見戴家人練拳”,可見戴家敝帚自珍之嚴重。
戴貴生其實並不是戴家的直係晚輩,戴氏心意拳也隻是學了點皮毛。但是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他便堅持授徒傳藝,曾大聲疾呼:“國術乃華夏瑰寶,各門各派不要在敝帚自珍了。交流技藝、廣納賢徒,把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傳承下去!”
如今他也是門生遍布各地,在省內國術界頗得敬重。
此時,道場內已經聚集了不少弟子。
一樓是演武堂,戴館主的大弟子戴青鬆帶領著數十名弟子,正在練習五行拳,隻見這些弟子最小年齡在六七歲,最大年齡有五十多,整齊劃一的站著三體式。
“喝!”戴青鬆一聲大喝,左腿迅速進步,右腿“嗒”地一聲按地跟進。他左手握拳向上前方虛搗,右手猛地斜劈,正是標準的劈拳。下方的弟子們也跟著趕緊換動作。隻是架勢上有的標準、有的不標準;有的快、有的慢。
小青拽著曹勇“噔噔噔”上到了二樓。
二樓有十二個練功房,分別對著十二形,是用來練身法的。小青的五行拳已經打了七八年了,自然是爛熟於胸,現在她已經開始練習虎形了。
虎形效仿猛虎的威嚴姿態和撲食之勢,雙手齊出,穩捷凶狠,衝擊力很強,而且雙臂合抱,中門封閉比較安全。別看小青柔柔弱弱的,確是很喜歡虎形的大開大闔,剛柔並濟。隻不過,虎頭虎腦的她,還處在“以力取勝”的階段。
二人進到虎形房內。
“咦?!陳師兄!範師姐!你們也在?好嘍!今天你們可要多教教我!”
“哈哈,小青你的虎形已經很不錯了!”陳樂笑道。
“小丫頭,你很棒啦!姐姐像你這麽大年紀時,五行拳都打得不熟練呢!”範敏也在一旁誇讚道。
小青過去親昵的拉起範敏的手:“姐,別誇啦,快來指點指點我。我這個虎抱頭,剛猛是夠了,但柔勁怎麽都體會不到。這不能束身落勁,怎麽發勁?”說著說著,便做了個姿勢,比劃了起來。
“來!你鬆腰墜臀!膝蓋用力!先出腳再出手!……”範敏也不廢話,上去指點了起來。
陳樂也過去觀察。
……
進入到這個房間後,曹勇發現自己被自動忽略了。其實以前小青也帶他來過幾次武館。陳樂和範敏都認識他,但他既不練拳,人也比較內向,於是眾人就不主動招呼他了。
隻見小青把虎形一式一式地演練了一遍:“預備式”、“虎形左式”、“虎形右式”、“虎形左式”、“虎形右式”、“回身式”、“虎形左式”、“虎形右式”、“收式”。
陳樂和範敏一一指點。結束後,小青又開始演練第二次。
曹勇坐在旁邊看得無聊,便起身出了房間,踱著步子四處看看。
走過鷂形房時,裏麵一陣不悅地聲音傳來:“戴館主,你既然是戴氏心意的傳人,這麽多年來,卻隻是傳授宋氏形意的基本套路,未免名不符實吧?”
曹勇聽得真切,便十分好奇,湊過去發現房門是虛掩著的,透過門縫看去,隻見一位30多歲青年男子,麵色冷峻,體格健壯,一身軍隊的體能訓練服,大馬金刀地坐在太師椅上,正對著戴館主。他的旁邊,站著一位十四五歲的少年,身高1米75左右,模樣俊美,神色倨傲。
此人是省府晉陽赫赫有名的拳師,是一名退役軍人,名叫張海峰。
戴館主是個50多歲的中年胖子,白白淨淨,基本已經禿頂,啤酒肚。他紅光滿麵,笑眯眯道:“張老弟,話不是這麽講。心意形意本一家!隻要能讓這國術傳承下去,又何必有門戶之見呢?”
“我這次來,也是想完成主家傅老爺子的夙願,找一找這戴氏心意拳的真正傳承!我們省城的各個武館,對戴氏心意都是慕名已久,但從未有人見過戴氏真正的拳法。”
“說起來,我們家祖上,也承蒙傅山老先生傳授小周天功心法,融會貫通之後,才得如今之成就!可惜呀!貴生隻是個旁係的弟子!學藝不精!學藝不精呀!這些年更是荒廢許久了。”戴館主拱了拱手,慚愧道。
“戴氏心意拳,隻留得你這一脈!如此說來,這戴氏心意,豈不是失傳了?有門戶之見的怕是戴館主吧?這戴氏心意拳依舊是不許外人見麽?”張海峰皺眉道。
“也罷,既然過來交流,我就先表示自己的一番誠意!我近些年走訪各地名家,對雜勢錘頗有所得,融入了自己的一點見解,改進了一番。現在便打一套拳,請館主賜教!”
雜式捶是形意拳中的經典套路,由五行拳與十二形的精粹技法組成,是形意拳技的高階打法,對形意拳有升華之意。
隻見張海峰起身,以三體式起手,穩如淵嶽,氣勢深沉。緊接著,他不疾不徐地施展“鷂子束身”、“瑤子入林”、“虎洗臉”、“烏龍倒取水”、“鳳凰單展翅”……一路演練下去。打到連環之崩時,青年男子的動作攻防兼備,上下一體,連貫一氣,迅猛剛實,勢如奔馬,一氣嗬成。而到了鷂形時,“束身、入林、鑽天、翻身”,又縱發身力,抖擻精神,行雲流水,揮灑自如。不過在他的拳法中隱隱帶著一種慘烈和狠辣的韻味。
曹勇雖然是個門外漢,卻也看得出,這個男子深得形意之精髓,小青打的拳和這個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
不過,曹勇此時目力驚人,洞察秋毫,卻是發現這個張海峰在一招“蟄龍出現”和“黑虎入洞”之間,身形的轉換略有遲滯。可能是為了追求招式的剛猛,在內息的運用上還不夠圓潤自如。曹勇對這套拳隻是略知一二,此時也僅僅是心底猜測。
“好拳法!好拳法!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張老弟不愧是暗勁巔峰的人物!在形意拳上的造詣已有大家風範了!”戴館主鼓掌喝彩道。
“館主,不必客套了。能否展示一下你的戴氏心意拳?或者,對我這套雜式捶可否指點一二?”張海峰做了個請的手勢。